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宁夏吴忠市青铜峡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材料二:

    材料三:
          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一个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好的课程一般都有好的教学体验。然而,好的教学体验不同于受学生欢迎。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摘编自文峰等《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摘编自丁雅诵等《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B.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C.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
    D.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可看到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到2017年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可推断出在线教育发展趋势良好。
    B.从材料提供的数据来看,增长率在2012—2014年增长幅度较大,且在2014年达到高峰,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
    C.寓教于乐中的“教”和“乐”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谐现象,出现教育问题。
    D.在线教育中有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也有应对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这体现了在线教育专业分类越来越细的特点。
    (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

    组卷:1引用:1难度:0.1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2.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马靴又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父亲说几乎是打个哈欠的工夫,它们就在寒风中凉透了,再打个哈欠的工夫,就冻硬了。父亲将它们当点心,分别揣进裤兜,然后取下篝火上的铁锅。热锅落在雪地时,雪发出“吱吱——”的叫声,父亲说锅底下的雪被烫得不轻,破了很大一片,流出汩汩雪水,但热锅烫伤的雪,很快结痂,寒风也让热锅成了冷锅。父亲抬头望望天,雪停了,但夜空还没晴朗,望不见北斗星,父亲不知置身何方。夜晚的山岭,看上去都一个模样,按照父亲的比喻,它们就像一把把钢刀插在那里,阴森恐怖,让人觉得是在屠宰场。
          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他不知该走向哪里。天明后,他能从太阳判断方向。可狼逼得他必须走,因它们窸窸窣窣冲出灌木丛,走向篝火。父亲说当它们离自己仅有五六米远时,在它们斜对面,借着残余篝火,望见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高大威猛,后面的矮小瘦削。前狼挣扎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后狼就是瞎眼狼,说从未见过狼眼会泛出红光,前狼试图奔向篝火旁边的人时,眼睛漫溢的就是这种光,也不知是不是篝火映的。父亲“嗨——嗨——”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往回拽前狼,前狼尾巴绷得直直的,像一支在弦之箭,就要绷不住了,它尾巴随时有被扯掉的危险,痛到极点,叫声格外瘆人。最终前狼让步,瞎眼狼将它生生拖回灌木丛。父亲长舒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父亲说他根据西北风吹来方向判断要撤退到队伍的密营,得与风向逆向而行。结果他走了一两里路,风竟然休克,没了,他等于丧失唯一的路标,又不知所向。按照父亲的说法,当时森林整个冻僵,树枝动也不动,连一声野生动物的叫声都没有,他感觉自己在地狱中。天渐渐亮了,可它亮在阴云里,父亲期待的太阳没有现身。就在他走投无路之际,他听见背后有走兽的声音,回身一望,距他五米多远,又是那两条狼!瞎眼狼还是在后面,叼着前狼的尾巴。前狼见着父亲,停下来,目光柔和多了。瞎眼狼低低叫着,安慰着陷入绝境的父亲。父亲仔细打量前狼,发现它是条年轻的公狼,它对瞎眼狼不敢违命,原来是瞎眼狼的儿子啊!父亲是怎么看出的呢?前狼追上父亲,停下的一瞬,它身后的瞎眼狼,马上松口,放下前狼尾巴,上前两步,用嘴温柔触着前狼的脸,似在亲吻,前狼发出撒娇和委屈的叫声。父亲说只有母亲对孩子才表现出如此怜惜和爱抚,也只有孝顺孩子才会对母亲发出的哪怕它不喜欢的指令俯首帖耳。直到这时,父亲才明白瞎眼狼当年为什么怀孕,它是为自己未来生活寻找一双眼睛啊!不知瞎眼狼一窝生了几个崽,存活几只,它丈夫和它另外的骨肉,也许都因嫌弃而背弃它,但至少父亲看到了有一只忠勇小狼,把自己的尾巴当作母亲的生命线,在荒无人烟的深山,不离不弃地牵引着它。父亲说瞎眼狼所叼着的尾巴是它生命的脐带,也是一道藏在心底的光啊。
          后来的故事,我和母亲差不多都能背诵了,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马靴皮,和深埋在雪下的红豆浆果以及山洞里的骨头,渡过难关。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一个村庄。父亲说闻到炊烟气息后,瞎眼狼觉得告别时刻到了,它松开嘴,用两只前爪激动刨着地,洗尘似的,快乐躺倒,在雪地打几个滚,然后起身抖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飞溅出来,飞进父亲眼睛,与他泪水相逢。瞎眼狼看不见父亲的泪,无比骄傲地仰天嗷嗷叫几声,仿佛宣告它的使命完成了。小狼卸下父亲这个沉重包袱,得到解放,它比母狼还要欢欣鼓舞,父亲说它原地转了好几个圈,像在跳舞,然后站定看着父亲,身体后倾,调皮做出进攻姿态,长嚎一声,最后吓唬一下父亲。
          母子狼转身走了,依然是小狼在前,瞎眼狼叼着孩子尾巴在后。父亲说它们转身前,他给两条狼作了个揖,瞎眼狼无法看见,小狼并不领情,对着他又是一声长嚎,好像在说,少来这套,没吃掉你,算你走运!父亲说他夜晚歇息在山洞的那三天,瞎眼狼守候在洞口外,也不忘叼着小狼尾巴,怕它万一不听话,会对父亲下口吧。
          我有时怀疑,父亲的这个故事,是不是编造的。但有一点肯定的是,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烧灼的痕迹清晰可见,不过它没有传到我们下一代手里,而是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父亲才明白瞎眼狼当年为什么怀孕”等语句可以看出,这并不是父亲第一次遇到这两只狼,他对它们母子并不陌生。
    B.小说写父亲依据太阳和风向来辨别方向,而“风竟然休克”,天亮后“太阳没有现身”,父亲处于十分困难且绝望的处境。
    C.“后来的故事,我和母亲差不多都能背诵了”说明这一经历给父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父亲曾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讲这个故事。
    D.迟子建的作品常饱含对万物苍生的悲悯情怀,文中两狼的母子情、父亲投喂两狼、两狼对父亲的指引帮助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2)请分别简要概括两只狼的形象特征。
    (3)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整体分析其作用。

    组卷:1引用:1难度:0.5

三、古代诗文阅读(36)(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琳字季珉,其先高句丽人也。魏正光初,起家卫府都督。从元天穆讨邢杲,破梁将陈庆之,以功转统军。又从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论功为最,除宁朔将军、奉车都尉。后随天光败于韩陵山,琳因留洛阳。魏孝武西迁,从入关。至溱水,为齐神武所追,拒战有功,封钜野县子,三百户。大统三年,从太祖破齐神武于沙苑。四年,从擒莫多娄贷文。仍战河桥,琳先驱奋击,勇冠诸军。太祖嘉之,谓之曰:“公即我之韩、白也。”复从太祖战邙山。齐将东方老来寇,琳率众御之。老恃其勇健,直前趣琳。短兵接,琳击之,老中数疮而退,曰:“吾经阵多矣,未见如此健儿。”后乃密使人劝琳东归,琳斩其使以上闻。除鄜州刺史。孝闵帝践祚,进爵犍为郡公,邑一千户。武成初,从贺兰祥征吐谷浑,以勋别封一子许昌县公,邑一千户,除延州刺史。又从柱国豆卢宁讨稽胡郝阿保、刘桑德等,破之。二年,文州氐首反,诏琳率兵讨平之。师还,帝宴群公卿士,仍命赋诗言志。琳诗末章云:“寄言窦车骑,为谢霍将军,何以报天子?沙漠静妖氛。”帝大悦曰:“獯猃陆梁,未时款塞,卿言有验,国之福也。”天和二年,徙丹州刺史。三年,迁江陵副总管。时陈将吴明彻来寇,总管田弘与梁主萧岿出保纪南城,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进授大将军,仍副卫公直镇襄州。六年,进位柱国。建德元年,薨,时年七十六。赠本官,加冀定齐沧州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周书•高琳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
    B.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
    C.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
    D.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即起于家,是指没有官职的人,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予官职。
    B.邑,即食邑,是古中国诸侯封刺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的田邑。
    C.武成,北周明帝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为纪元所立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D.刺史,官职名,自汉设立,初为监察郡县的官员,清时为知州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琳多次征战,功劳卓越。高琳跟随元天穆征讨邢杲,打败南梁将领陈庆之,又跟随尔朱天光打败万俟丑奴,跟随太祖在沙苑击败北齐神武帝,后随军擒获莫多娄贷文。
    B.高琳作战勇猛,忠于朝廷。高琳迎战北齐将领东方老,东方老战场上不能战胜高琳,就秘密派使者劝说高琳投降北齐,高琳斩杀他的使者,然后上报朝廷。
    C.高琳平定叛乱,所向披靡。武成初年,高琳跟随贺兰祥征讨吐谷浑,凭借其功劳被封为许昌县公;后来跟随柱国豆卢宁征讨稽胡郝阿保、刘桑德等人,将他们全部打败。
    D.高琳作诗言志,一心为国。高琳平定造反的文州氐族酋长班师回朝后作诗言志。他希望像窦车骑和霍将军一样平定边关,让沙漠没有祸乱,来报答天子的恩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琳先驱奋击,勇冠诸军。太祖嘉之,谓之曰:“公即我之韩、白也。”
    ②齐将东方老来寇,琳率众御之。老恃其勇健,直前趣琳。
    (5)《逸周书•谥法》中记载“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请分析高琳的谥号为襄的原因。

    组卷:4引用:3难度:0.6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杏花
    王安石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注]①石梁:石桥。②景阳妃:指南朝陈后主的嫔妃张丽华、孔贵嫔等。隋军攻破台城时,后主与张、孔二人藏身于景阳宫井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二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两个形容词“空旷”“清迥”都形容水面。
    B.从石桥和茅屋写起,并着意于如镜的水面,为下文写倒影的妩媚作了铺垫。
    C.诗人爱看水中之影,俯瞰娇美的杏花,似乎并未觉得杏花比水中倒影更美。
    D.尾联承接上联而来,“残妆坏难整”写花影凌乱,形象生动而富有静态的美。
    E.诗咏临水之花,不着“花”“水”二字,而花的风姿神韵呈现含蓄深邃的美感。
    (2)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3难度:0.6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绘画,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他的画技仍然没有什么进步。于是他决定去法国旅行,当他看到了真正的大师的画后,这时他才觉悟:自己并没有绘画的才能。于是他毅然放弃了他所爱的绘画,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并且很快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3引用:5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