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九江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到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认识起源很早,法律成为治国之具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但始终无法摆脱君主的影响。
B.魏征用比喻来阐述国家、君王和法律三者的关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是皇帝,皇帝手中的鞭子就是法律。
C.戴胄能够依法断案,认为法律是不能随意变更的,这与唐太宗后来“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的观点是一致的。
D.虽然,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已经成为过去,但今天我们仍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防止其卷土重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义源头,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依法治国主张的国家之一。
B.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君主对法律工具主义所起的作用。
C.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为反面事例,论证了君主不依法行事随意变更法律造成的恶果。
D.文章第三段,论述法与改革的关系,以商鞅变法为例,强调改制与更法是对立统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法者,治之具也”,其主要意思是指以法律作为统治者手中治国御民的工具,使之成为吏民的“规矩绳墨”。
B.法律作为统治者的治世工具,在古代社会中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遇到像唐太宗这样的明君时发挥的作用更大。
C.商鞅以法推行改革,使秦国强盛;唐太宗遵守法治,出现贞观之治,可见法律工具主义是应批判地继承的古代文化遗产。
D.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借助于法律,商鞅如果不颁布许多新法,其改革便难以成功。组卷:15引用:13难度:0.8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个题。
刨 树
赵文辉 细雪变成了鹅毛大雪,一嘟噜一嘟噜地往下掉。小北风刀子一样刮着,卷起一股股雪面堆到墙根处。男人把脖子缩进了袄领里,真冷呀!男人不由得“踏踏踏”地小跑起来。
到了家门口,却见两个汉子蹲在他家门口墙角避风,两辆破自行车歪在一边,每辆车上都绑了一张铁铲子。“刨树的?”男人问他们,他们点点头,身子缩得更小了一些。男人又问:“没找着活儿?”一个汉子答:“这鬼天气,喊了半天,除了一嘴雪,啥也没有。”男人瞧他俩冻得脸色乌青,清水鼻涕挂在鼻尖儿下,就有些不忍,对他俩说:“去家里暖和暖和?”两个汉子捂着快要冻僵的手,连说遇上好心人了。进屋的时候,男人瞅了一眼南墙根那棵榆树,这棵榆树才只有碗口粗,还不够一根檩条①。
媳妇正在剪纸,见男人领进两个汉子,一脸疑问。男人赶紧解释:“刨树的,来咱家暖和暖和。”媳妇点了点头,手里的剪刀仍然“嚓嚓”地响着。煤球炉早就被男人捅开了,这时蹿出半尺高的火苗。嚎叫的东北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寒冷也被挡在了另一个世界。
过了一个时辰,风一下子住了,只有零星小雪飘着,两个汉子站起身。“得去寻活儿了。”一个汉子说。另一个汉子接话:“这鬼天气,寻也是白寻。”这时男人又隔着窗子瞅了一眼那棵榆树,望一眼媳妇:“要不,把咱那棵榆树刨了?”
媳妇正在专心致志地剪一只花喜鹊,喜鹊眼总剪不好,急得她头上快冒汗了。听了男人的问话,她连头也没抬,只“啊”了一声。男人犹豫着,不知这一声“啊”是同意了还是没听清,就又问了一遍。这次媳妇回答清楚了:“刨吧。”却又说:“不是还不够一根檩条?”男人不吭声,好一阵才开了口:“刨吧,这雪天……”媳妇懂了,没再说啥。
两个汉子听说有活儿干,浑身是劲儿,也不觉得冷了。他俩对男人说:“刨树还是老规矩,不收钱,树皮归俺,不过晌午得管一顿饭,饭不讲究,孬好都中。”男人知道他们把树皮铲去是做过春节烧的香,点点头。一个汉子来到榆树下,往掌心喷了两口唾沫,双手抓着树干“嗖嗖嗖”就上去了,从腰后抽出斧头,开始卸树杈。
媳妇也开始做饭。
男人凑过来,问:“啥饭?”
“大米。”“啥菜?”“白菜,还有一疙瘩豆腐。”
男人迟疑了一下,又问:“不割点肉?”
媳妇瞪他一眼:“才吃过两天,割啥肉?”
男人不吭了,出去瞧了一会儿刨树的汉子,进屋凑上去,用肩头扛了一下媳妇的肩头:“割点肉吧?”媳妇忽然明白了,不由得笑了一下,说“想割你去割吧”。男人前脚跨出门槛,后脚留在屋里,转过身问:“割几斤?”媳妇说:“想割几斤割几斤,还用问我?”
这棵榆树对两个汉子来说是小菜一碟,很快就被放翻了。吃饭时,两个汉子见碗里稠稠的肉片,对视一下,实感意外。男人端着碗却不动筷,趁汉子不注意,把自己碗里的肉片拨到了汉子碗里,然后才蹲下来吃饭。见汉子快吃光了,他就一把拿过来,给人家扣上一碗米饭。吃完两碗,他又给人家实实地扣上第三碗,结果把两个汉子撑得直伸脖子,勉强没剩饭。
一个汉子说:“大哥大嫂真是好心人,还专门割了肉,当客待俺呢。”媳妇赶紧说:“都是你大哥的主意。”树刨好了,两个汉子推了车要走,男人发现一个汉子没戴手套,不由得嘟囔道:这寒冬腊月的……媳妇笑笑,跑进屋里拿出一双手套递给那个汉子:“把你大哥的手套戴上,要不手会冻烂的。”汉子接了,也不会说啥客气话,跨上车却瓮声瓮气丢下一句话:“过两天俺来给你家拗一对小椅子。”
过了几天,两个汉子果真来了。在院子里点上一堆火,拣从榆树上卸下来的几根大树杈放上熏,熏软了开始拗。他们还带了钉子和扒角,拗过了又钉了一阵,一对新崭崭的小椅子放在了男人和媳妇面前。小椅子模样很乖,像两个穿了新衣裳,准备过年的娃娃一样。
(有删改)注:①檩(lǐn)条:旧时用于屋顶的横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冷也被挡在了另一个世界”一句一语双关,既生动地写出了屋内的温暖,也暗示了两个汉子此时内心的感受。
B.“这棵榆树才只有碗口粗,还不够一根檩条”一句埋下伏笔,是后文媳妇对刨树产生质疑的原因,导致了她和丈夫的冲突。
C.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十分巧妙,媳妇总能听懂男人的言外之意,这写出了媳妇的聪慧、对丈夫的理解,更写出了她的善良。
D.作者没有给小说中的人物命名,而是以最普通的称呼淡化了人物形象的特殊性,从而增强了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普遍性。
(2)小说主要情节是刨树,却以两个汉子回来拗椅子为结尾,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3)有人评价这篇小说“以近乎琐屑的方式透视出普通百姓的温情”,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组卷:3引用:2难度:0.6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按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划分的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一共可以分为5级。第1级被称为辅助驾驶。这类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实现某项单一功能,现在常用的自适应巡航功能就属于这一级别。
第2级被称作部分自动驾驶。它可以实现部分自动驾驶功能,但驾驶员双手不可脱离方向盘。它能实现自动减速、规避其他车辆等功能,但是驾驶员得盯着点。万一有麻烦就得赶紧自己动手。
第3级属于有条件自动驾驶。这类技术不仅可以自动规避车辆,更重要的是可以自主作一些决定,比如依照其感知到的路况自动更换车道等。不过,第3级的自动驾驶依然需要人类“看护”,比如天气糟糕,传感器可能就会不大灵光,或者当路面车道线不够清楚时,就可能出现判断失误。
第4级可以算作高度自动驾驶技术。在这个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已可以基本“自主操控”车辆,不过仍需相对安全和单纯的行驶环境,比如突发情况不太多的路段。从第3级进化到第4级,需要跨越巨大的鸿沟。
第5级自动驾驶技术叫作全自动驾驶,能在所有环境、条件、路况下实现安全自动驾驶。只有第5级自动驾驶技术才能叫无人驾驶。无人驾驶的车辆已无需方向盘、踏板等传统配件,甚至不需要人坐在驾驶舱就能开走。到这个阶段,你坐上车,告知目的地,然后你就可以低头玩手机,等着车辆自动把你送往目的地。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实现3级到5级的自动驾驶呢?业界普遍认为,目前我们离全自动驾驶即无人驾驶还很遥远,甚至连接近都算不上。依据各家公司公布的计划,2020年可能成为3、4级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年份。一些专家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将会有15%出售的新车可以实现5级的完全自动驾驶。
(摘编自郭爽《新闻分析:自动驾驶这个“小孩”有多大了》新华社2017年01月09日)
材料二: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网站、《连线》杂志在线版8日消息称,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汽车项目Waymo,已经在公路上测试了其“真正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日前,该公司CEO约翰•克拉富西克在全球网络峰会上,宣布了这一里程碑事件:他们已让其自动驾驶汽车在凤凰城的部分地区自由行驶,不局限于一条或两条路线,方向盘后也完全没有坐着驾驶员以应对突发状况,从而展现对“真正无人”条件下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
(摘编自张梦然《谷歌“真正无人”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科技日报》2017年11月10日)
材料三:“未来的汽车是轮式的机器人,会开车、会交互、会学习、有个性、有悟性,能够自主驾驶,能够跟人友好相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毅说。
车联网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象处理等装置收集车辆信息,并通过网络实现人与车、车与车、车与环境之间的交流通信,从而能够实现车辆智能化控制和交通智能化管理。
“车联网将给社会出行体系带来颠覆性改变,能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张瑾所在课题组在本届智博会上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通过车辆之间的相互通信。公路交通容量可提高50%-80%;视距范围之外的传感和通信,可减少交通安全事故50%-80%,提升交通效率10%-30%;因为交通更加有序,自动驾驶将减少车辆低速行驶的频次,燃料消耗将降低28%,减少污染物排放近20%。
(摘编自周洪双、张勇《带你体验未来“车”生活》《光明日报》2018年08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动驾驶技术共分5级,从第3级进化到第4级,需要跨越巨大的鸿沟,而只有第5级自动驾驶技术才能叫真正的无人驾驶。
B.2020年将成为3、4级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年份,到本世纪30年代,将会有15%出售的新车实现5级的完全自动驾驶。
C.Alphabet旗下的Waymo开发的自动驾驶技术已达到4级,他们已让自动驾驶汽车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在部分地区自由行驶。
D.车联网要想实现车辆智能化控制和交通智能化管理,离不开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象处理等装置来收集车辆信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恶劣天气,传感器灵敏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进一步突破传感器技术难关,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
B.业界普遍认为,目前我们离全自动驾驶即无人驾驶的目标还很遥远,甚至连接近都算不上,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任重而道远。
C.未来汽车不仅能自主驾驶,有交互、学习的智商,而且有个性、悟性,有较高的情商,能跟人友好相处,完全不需要人的管理。
D.通过车辆之间的相互通信、视距范围外的传感和通信,可大幅度提高公路交通容量、减少交通事故,以获得交通、环保等综合效益。
(3)以上关于无人驾驶的三则材料,其内容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2引用:4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材料:团结、退步、失职;众人划桨开大船、前怕狼来后怕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孤掌难鸣、得过且过、裹足不前、独木难支、畏首畏尾、敷衍塞责
示例:夜郎自大,井中之蛙,见树木不见森林,突显了自我封闭的危害。组卷:3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关于素养的一些关键词:国家认同、责任担当、人文情怀、国际理解、理性思维、自我管理、批判质疑、健全人格、审美情趣……
在你看来,哪些素养对于现代中学生最为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表达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组卷:17引用:17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