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7 15: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般人对于传统常有牢不可破的迷信。一句话经过几千年人所公认,我们就觉得它总有几分道理,比如“意在言先”“情感思想是实质,语言是形式”之类的话,都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现在我们说它是误解,一般人会问:“何以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不谋而合地陷到这个误解中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许多人误解情感思想和语言的关系就因为有一个第三者——文字——在中间搅扰。语言是思想和情感进行时,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之一种,不过语言和其他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它们与情境同生同灭,语言则可以借文字留下痕迹来,文字可独立,一般人便以为语言也可以离开情感思想而独立。其实语言虽用文字记载,却不是文字。在进化阶段上,语言先起,文字后起。原始民族以及文盲都只有语言而无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符号和所指的事物是两件事,彼此可以分离独立。由此,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人为的,习惯的,而不是自然的。
语言是由情感和思想给予意义和生命的文字组织。离开情感和思想,它就失其意义和生命。所以语言所用的文字,就其为文字而言,虽是人意制定,习惯造就的,而语言本身则为自然的,创造的,随情感思想而起伏生灭的。语言虽离不开文字,而文字却可离开语言,比如散在字典中的单字。语言的生命全在情感思想,通常散在字典中的单字都已失去它们在具体情境中所伴着的情感思想,所以没有生命。文字可以借语言而得生命,语言也可以因僵化为文字而失其生命。活文字都嵌在活语言里,死文字是从活语言所割下来的破碎残缺的肢体,字典好比一个陈列动植物标本的博物馆。
语言对于情感思想是“征候”,文字对于语言只是“记载”。语言可有记载,而情感思想通常无直接的记载,但是情感思想并非不能有直接的记载。留声机蜡片上所留的痕迹,电气反应测验仪上所指的度数,都是直接记载情感思想的。文字对于语言的关系其实还没有这些器具所记载的痕迹,对于情感思想之密切,因为同样语言可用不同的文字符号代替,而同样情感思想在上述各器具上所记载的痕迹是不能任意改动的。我们把这类痕迹和情感思想混为一事尚且不可,把文字和语言混为一事于理更说不通了。
一般人误在把语言和文字混为一事,看见世间先有事物而后有文字称谓,便以为吾人也先有情感思想(事物)而后有语言;看见文字是可离情感思想而独立的,便以为语言也是如此。照这样看法,世间就先有情感思想,而后用本无情感思想的语言来“表现”它们了,情感思想便变成实质,而语言配合的模样就变成形式了。他们不知道,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如果他们肯细心分析,就会知道这是很明白的道理。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材料二:
艺术语言是一种饱和着情感的语言,所以,对艺术语言的接受,必须是接受主体和创造主体情感的对应。接受主体的情感活动就是主体情感积累与艺术语言情感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主体的情感和艺术语言情感的合流。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情感传递、情感共鸣、情感辐射。
情感传递是情感接受的简单形式。人们在欣赏艺术语言时,受到艺术语言释放出来的各种性质的情感信息的感染而动情。一般来说,艺术语言的情感传递注重的是感情形象,也就是对艺术语言的幻象的感受,它可以自然而然地通过直觉来感受。但是,这种欣赏与人的欣赏能力也有关系。正像马克思所说的,“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情感共鸣是欣赏者与艺术语言情感在运动中互相撞击所产生的激荡。情感共鸣已不是停留于感知的直觉阶段,而是进入较深的层次。心有灵犀一点通。鲁迅指出:“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也须有发声器,才会共鸣。”(鲁迅《热风•圣武》)这就是审美活动中的“物我同形”,是欣赏者的情感信息储存、经验积淀和对象之间的交流的结果。这种艺术语言才能在欣赏者的心灵深处爆发出强烈的火花,产生共鸣。但是,有的艺术语言,特别是跳脱,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和作者的情感并不是简单相等的,而是远远大于作者使用艺术语言时的情感量。这种人们把它叫作情感的辐射,它的信息蕴含是经过欣赏者再创造所得到的。
总的来说,艺术语言是通过意象表现主体情感的符号。它遵循着情感逻辑,打破了常式的语法结构,突出了形象,表达了情感。情感作用于艺术语言不仅表现在人们使用艺术语言的选择上,也表现在欣赏者对艺术语言所要传递的情感的理解、共鸣和再创造上。
(摘编自孙燕琳王姝丹《浅谈艺术语言和情感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情感思想是实质,语言是形式”,换句话说,就是认为世间先有情感思想,后用语言来“表现”它们。
B.语言不同于思想和情感进行时产生的其他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它能借助文字,离开情感思想而独立。
C.语言本身是自然的,创造的,但它和文字之间的关系不是自然的,因为文字是人意制定,习惯造就的。
D.马克思所说的话,说明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想象艺术语言的幻象去感受其中所传递的情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民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描述所指的事物和表达情感。
B.通常散在字典中的单字是没有生命的,但它能借助语言中的情感思想来获得生命。
C.文字对语言的记载其实不如留声机对语言的记载,因为后者是不能随意改动的。
D.欣赏者通过再创造产生情感辐射时,其情感量是远多于作者使用艺术语言时的。
(3)下列选项中,能支持材料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思想是无声的语言,语言也就是有声的思想。
B.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从属于语言。
C.文字的发明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D.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许多人对情感思想和语言的关系产生了误解,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这个误解是如何产生的。组卷:2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才艺术家
[美]罗比•戈德伯格
在一大宗生意遭受严重的失败后,克里斯•埃尔斯先生心脏病复发了。对一个76岁的老人来说,这是很危险的。所以,为了他的健康着想,他的私人医生卡斯威尔决定阻止他再去做买卖,并给他安排了一名私人护理。然而,他总是跟护理对着干。
卡斯威尔医生决定对他采取一种新的疗法。
“画画!你让我画画?真是太荒唐了!”埃尔斯失声说道,看着医生的目光充满了怀疑。
“老伙计,这可是一门艺术。当然,我不是让你一本正经地去搞艺术。只不过是画着玩儿罢了,会对你的身体有好处的。”医生笑着说道。
埃尔斯盯着医生,好一会儿才极不情愿地说道:“好吧。”
第二天,一位来自艺术学院的高才生被带到了埃尔斯家。埃尔斯正坐在客厅等着他。
“埃尔斯先生,我叫斯温。我们现在就开始,好吗?”年轻人边说边把蜡笔和纸放在桌子上。
“好吧。但是,画什么呢?”埃尔斯粗声说道。
“就画壁炉上的花瓶吧。您先来试一试,好吗?”斯温微笑道。
埃尔斯用颤抖的手拿起一支蜡笔,左画一道,右涂一道,最后画了一条粗线把末端连起来。
“埃尔斯先生,作画时眼睛得看着您要画的物体才行。”斯温笑道。
埃尔斯不耐烦地重新拿起蜡笔。斯温开始耐心地指点起来。
半个多小时后,埃尔斯眯起眼睛看着自己的大作说道:“呵呵,这玩意儿还有点意思。”
斯温看着那个画得很不像样的花瓶,笑道:“埃尔斯先生,如果您喜欢,我就常来。”
“我正有此意呢。”埃尔斯说道。然后他拿起护理为他准备好的药片,一股脑儿地全塞进嘴里。这让护理惊诧不已。
从此,周一、周三、周五的下午,斯温都会准时来到埃尔斯的家里。他不但教老头儿画蜡笔画,还教他画水彩画和油画。
埃尔斯似乎真的迷上了这种艺术。他非常用功,还经常拖住卡斯威尔医生不放,大谈特谈那些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
医生很高兴。这种疗法十分有效,埃尔斯再也不去从事那些盈亏莫测的买卖了。艺术成了医治重症的灵丹妙药。医生决定进行他的下一步计划——让埃尔斯和斯温一起去美术馆参观。
埃尔斯欣然接受了医生的建议。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埃尔斯和斯温来到著名的莱斯洛普美术馆。在那里,埃尔斯兴致勃勃地观赏了那些画家的杰作。离开美术馆后,他脑海里有了一个想法。
当斯温再次来到埃尔斯家时,埃尔斯拿出他的一幅新作,宣布:“我决定把这幅画送到莱斯洛普美术馆参加夏季的展出。”
莱斯洛普美术馆的夏季作品展是一个档次很高的美术展览,全美国的画家都把能得到莱斯洛普奖当作一生莫大的荣耀。听到埃尔斯的宣言后,斯温差点没跳起来。他眼前的这幅名为《密林》的画就像是把一盆色拉油用力地往墙上一泼后留下的一片污斑。
“这会成为人们的笑料。我们得制止他。”斯温痛苦地对卡斯威尔医生说道。
“那不行!如果那样做,我对他的治疗可能就前功尽弃了。”医生反对道。
令人惊讶的是,《密林》被接受参加莱斯洛普美术馆的夏季画展了。“不只是埃尔斯,连莱斯洛普美术馆的人也都疯了。”斯温心想。
幸好,那幅画被挂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一天下午,斯温偷偷来到莱斯洛普美术馆。他悄悄来到那幅《密林》前。这时,刚好有两个学生也走了过来,当他们看到那刺眼的污斑时,不禁笑了起来。作为该作品的作者的老师,斯温觉得无地自容,仓皇而逃。
展览结束的前两天,邮差给埃尔斯先生送来了一封信,信封很特别,看起来像是公函。当时,斯温、卡斯威尔和护理都在埃尔斯的房间里。
“小伙子,麻烦你给我念念。我的眼睛不好使。”说着,埃尔斯把信递给斯温。
“埃尔斯先生,本馆很荣幸地通知您,您的作品《密林》获得莱斯洛普美术馆2008年夏季美术作品展风景画一等奖。莱斯洛普美术馆。”斯温念完,惊呆了。
医生和护理也呆住了。好一会儿,医生激动地说道:“祝贺您啦,埃尔斯先生。您在绘画方面的艺术天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现在您总该承认,艺术比做生意顺心得多吧!”“艺术算什么!”埃尔斯高声说道,“交作品时,我就花大价钱把美术馆的人收买了!”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埃尔斯生意失败心脏病复发写起,随后由医生之口提出艺术治疗法,接着围绕埃尔斯因病学画画展开。
B.埃尔斯干净利落地吃药,而且持之以恒地作画,最终还获得美术展风景画一等奖,这表明艺术治疗法效果突出。
C.斯温觉得《密林》如同色拉油被泼墙上后留下的一片污斑,这为下文两个学生看到这幅画作时的笑做了铺垫。
D.结尾处强烈的反差会令人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埃尔斯的行为就是对文章标题“天才艺术家”的最大否定。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选材上紧扣现实生活,选择了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以小见大,来表现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B.小说塑造人物手法多样,除了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比如以斯温来衬托埃尔斯的形象。
C.小说结尾处写埃尔斯的画作出人意料地获得一等奖,旁人惊叹,照应了题目,也引发了读者思考。
D.小说语言描写较多,人物语言简洁且个性突出,这使得人物形象更生动,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埃尔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以“天才艺术家”为题有何妙处?组卷:12引用:4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再生纸,即废纸回收后经过分类拣选、温水浸涨,被重新打成纸浆后,再次制作而成的产品。有数据显示,当我们每回收利用1吨废纸,就相当于保护了十几棵大树。如此可以看出,( )。
但是生产再生纸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 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产再生纸,回收利用废纸有益于环境保护
B.回收利用废纸,生产再生纸有益于环境保护
C.环境保护有赖于回收利用废纸,生产再生纸
D.环境保护有赖于生产再生纸,回收利用废纸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组卷:2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国,有一种胸襟,叫袁隆平。他用一粒种子,帮助亿万中国人远离饥饿。在中国,有一种担当,叫吴孟超。他用双手,让16000多名肝胆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他们耗尽毕生精力,只为让人民体会到“医食无忧”的感受。国士已去,风范长存。
如今,时代大潮中的年轻人在大师精神、国士风范的影响下,苦练本领、磨炼意志,努力把自己锻造成能够造福人类、改变世界的精兵强将。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8引用:6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