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疆吐鲁番市高昌二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中华民族素有化危为机的辩证思维,将一次次磨难变为前进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是她饱经数千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的思想利器。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化危为机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智力和智能,而是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这种智慧是一种经验思维,是中华民族根据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偶然性所做出的未雨绸缪。这种智慧也是一种超验思维,是预防事物发展结果与中华民族愿望相背离的超前性思维方式。细究历史上王朝兴衰更迭,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善于居安思危者强,勇于化危为机者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古训,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善于化危为机的辩证生存智慧。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动力。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危机每加重一分,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勇往直前的动力就增添一分,危机越严重,创新动力就越大。春秋时期,混战不断,四夷交侵,礼崩乐坏,多重危机促使孔子罄竭心力建立六经经典文化体系,推动思想的繁荣发展,构筑了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精神命脉与文化根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落为一个“备受外来蛮夷欺凌的衰弱民族”,国家民族的危亡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挽救了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再比如,科学发展观的萌芽源于“非典”肆虐带来的严重损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出台源于非典、禽流感、地震、水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颁布源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等。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法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人民总是在艰难困苦中勠力同心,推动民族前进的车轮。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如今,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要居安思危、化危为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当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奔着矛盾问题去、迎着风险挑战上,着力化危为机、化险为夷,慎始慎终、善作善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新的澎湃动力。
化危为机是一个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必须讲求原则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也要讲求灵活性,从“时”“度”“效”三个角度把握好转化的策略、方法和艺术。只有把握好这两点,才能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辟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新天地。
(摘编自国亮《中华民族化危为机的辩证意蕴与价值表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化危为机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生存智慧。
B.化危为机是一种经验思维,主体可根据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及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结果做出精准预判。
C.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动力,每一次危机都让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创新进步,挽狂澜于既倒。
D.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法宝,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就能战胜风险,迎来机遇,实现复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总说化危为机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阐释化危为机的价值和意义。
C.文章多处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以充分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D.文章结尾简要指出化危为机的做法,与前文构成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西汉政论家贾谊这句话深刻体现了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智慧。
B.“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这句古语如果作为理论论据之一,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放在本文的第二自然段。
C.大乱之后有大治,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是因为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等多重危机。
D.“化危为机”不仅对中华民族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有重要意义,对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乃至个人都有借鉴意义。组卷:15引用:8难度:0.6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习近平 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粮食安全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牵挂的大事。“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总书记反复强调。
强农惠农政策密集出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我们牢牢端稳了饭碗,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了战略主动。
(摘编自《这五年,粮食安全更稳固》,《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2日)材料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国庆假期,为减少餐饮浪费、倡导节约,定制旅游团餐、线上美食节、“小份菜一人食”等创新举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从景区到餐馆,从美食节到自家餐桌,更多人选择量力而“食”、尽力“光盘”,“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正在成为新风尚。
在上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经蔚然成风。节前,上海普陀区食品药品安全协会成员单位组建的普陀区制止餐饮浪费联盟成立,向行业内近200家餐饮企业发出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据统计,普陀区餐厨垃圾日均处理量呈减少趋势,已由8月每日481.95吨减少到9月每日459.06吨。国庆假期,不少上海市民选择在家做菜。对此,叮咚买菜、美团等平台上线“一餐食”专题页面,主打一顿能吃完的小份组合蔬菜。
(摘编自《国庆假期,向浪费说“不”》,《人民日报》2020年10月9日)材料三:
“我们在开学第一天开启‘我爱饭米粒’活动,目的在于鼓励全体学生争做‘光盘小达人’。”该校辅导员卫芸介绍,校园餐厅推出“光盘达人”积分奖励活动,学生在就餐后可凭空餐盘领取一张积分卡,积累至一定数量后方可兑换文具等奖品,且由学生们轮流担任小小监督员,相互检查午餐光盘情况。
在庐阳区亳州路街道机关食堂,随处可见倡导节约的公益宣传标语,职工们根据该机关食堂此前推出的半价菜、半份菜制度,在就餐时吃多少、打多少。
(摘编自《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光明日报》2020年9月8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更让我们体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一真理。
B.我国最大的国情是十几亿人口要吃饭,只要下决心把种业搞上去,培育优良品种就能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为人均400公斤,而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此。
D.强农惠农政策密集出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使得我国粮食安全更加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粮食安全当作心中牵挂的大事。
B.材料二中,上海普陀区制止餐饮浪费联盟的举措,使得餐厨垃圾日均处理量呈减少趋势。
C.材料二中,国庆期间,更多人选择量力而“食”、尽力“光盘”,主要是因为定制“旅游团餐、线上美食节”等创新举措的出现和实施。
D.材料三介绍的某校和某食堂的具体做法,是“杜绝浪费”行之有效的办法。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学校“光盘”行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组卷:2引用:5难度:0.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拯救
李睿
小哲坐在球场边,像往常一样,慢吞吞地脱球袜和球鞋。他穿的是阿迪达斯“猎鹰”,是去年比赛上演“帽子戏法”后爸爸给他的奖品。踢了一年,鞋子都旧了,尤其是左脚,红颜色的鞋面黯淡无光。
踢完球,人也放松下来,小哲还在想刚刚结束的球赛。疫情让他在家整整待了三个月,没有球踢的日子太难熬了。城市的病例终于清零了,球队的训练、比赛恢复正常。小哲上场前,弯下腰,摸了摸草皮,像是和久违的朋友打招呼。跑着跑着状态就有了,他一个人进了三个球,还给同伴喂了“两个饼”。和队友击掌、拥抱,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当然,小哲透是有遗憾的。伤停补时阶段,他一点劲都没有了,不然那个单刀球肯定能进,他错过了自己第一个“大四喜”之前,小哲和爸爸说过,想要一双新球鞋。爸爸说,可以,但你必须超越自己!
小哲忽然觉得身边无比安静,听不见队友的喧哗,听不见数练的嚷嚷,连爸爸的催促声也没有。爸爸是个外科医生,平时风风火火,他只要看见小哲慢吞吞的样子就着急,还要加上一句,你这性格一点都不像我,真是你妈的好儿子!
球场空空荡荡,而附近停车场却是另一番景象。群人围在那,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在乍暖还寒的四月,他们的额头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汗珠。还有人拿着手机,站在路边,焦急地向远处张望。
小哲还是慢吞吞地往球场外面走,等他快透到停车场的时候,人群散开了,一辆救护车刚刚驶过来,顶棚上的灯放射着幽幽的蓝光。一个男人刚刚戴上口罩,向救护者叮嘱着什么。救护者用担架将躺在地上的男子抬上了车,砰的一声,车门关上,蓝光渐行渐远。旁边的人再次围拢过来,正中间的男人高大、瘦削,他看见了小哲,向着他招了招手,是爸爸。围观的人愣在那,但很快像是被按下了启动键,突如其来的掌声让小哲和爸爸都有些不知所措。
爸爸搂着小哲,朝车子走去,爸爸的手在抖。
“还有水吗,儿子?”
“没了,都喝没了。”
“你去对面的便利店,给我买瓶可乐,要冰镇的,快!”
小哲回到车上,里面弥漫着酒精消毒液的气味,爸爸摘下口罩,抓过可乐,一口气灌下半瓶,然后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很心满意足的样子。
“爸,刚才怎么了?”
“啊,没怎么,有个人在路边昏倒了,我给他做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没事了,活过来了。”
“我怎么不知道?”
“你,慢慢腾腾地,我要是像你那么磨蹭,那个人早不行了。我先把你送回家,然后回医院。”
“晚上要和妈妈一起吃饭吗?”
“再说吧。”
小哲回到家,姥姥正拿着手机,一边看还一边唠叨:“今天那个年轻人命真大,要不是遇上欣力就完了。”储欣力,是爸爸的名字!“小哲快来,朋友圈都是你爸爸。”
图像一直晃动,地上躺着一个人,年纪不大,脸色正由紫变黑。爸爸先是检查了病人的呼吸和脉搏,又用双手按住他的胸口,一下,两下,三下……接着他一把扯下了口罩,眼镜也甩了出去。两个男人的嘴紧紧地贴着,一个男人的气流进入到另一个男人的身体,一条触礁的船渐渐启动。视频的时长只有短短几十秒,但小哲却觉得无比漫长。
妈妈给姥姥打了一个电话,说不用给她留饭,她要去医院采访,采访储欣力。姥姥还特意叮嘱你和欣力好好唠唠,两口子有啥话不能说的,你俩就是犟驴。
晚上,妈妈的新闻栏目播出了对爸爸的专访,镜头前的男人让小哲有点恍惚。他从没见过爸爸正襟危坐的样子,电视中的男人说话不紧不慢,但语气却很镇定,他说根本没考虑疫情,自己是个医生,给病人做人工呼吸是常规操作,救死扶伤更是天职!
这件事动静不小,就连央视的记者也来采访了。在央视微博的评论区里,网友更是开了锅,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反正都是正能量的硬词。
爸爸发了一条朋友圈,除了对亲友的关注表示感谢之外,还在央视的话题“医生路边救人连眼镜都甩飞了”旁边加了一个捂脸的表情。
没多久,小哲换了一双新球鞋,梅西同款2020猎鹰,是他和爸爸、妈妈一起买的。
注:小说取材于发生在哈尔滨的真实故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为“拯救”,含义丰富,既指医生爸爸对病人生命的拯救,也暗指这件事的发生是对医生家庭的拯救。
B.全文采用多种手法来叙述事件,表现人物,比如运用了细节、动作、对话等描写手法,也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C.儿子问起救人之事,爸爸只是轻描淡写,但当时的救人过程应该很是紧张,这从事后“爸爸的手在抖”可以看出来。
D.小说中也塑造了生活中父亲的形象,他对儿子表面冷,内心关心,结尾时捂脸的表情表现了他柔和的一面。
(2)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爸爸在救人过程中表现出的形象特点。
(3)作者通过不同的人物来呈现这个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组卷:14引用:6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学校拟请著名作家铁凝来学校作报告,下面是对铁凝老师的简介,请根据这一简介,把下面一段主持人的开场白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不超过70字。
铁凝,女,当代作家。原姓屈,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父亲是著名画家铁扬,母亲是声乐教授。铁凝为长女。1975年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起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6起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持人: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一个名叫“我的文学梦”的报告会,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著名作家铁凝老师。请先允许我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铁凝老师
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铁凝老师!组卷:85引用:1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上流传着三张照片:
第一张,一名年轻的协警在雨中单膝跪在马路中央,为车祸中受伤倒地的老人撑伞。
第二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小伙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
第三张,莫高窟壁画前80后学者们面壁工作的背影。2019年,他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哥,受到热捧。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作为00后的你,读了以上材料一定会有不少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0引用:17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