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

发布:2024/4/26 11:36:5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虽然资本主义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成就,但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未终止,而是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愈发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现象。这一时期,虽然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臻成熟,但以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为特征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仍占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主导地位,不仅工人缺乏福利保障,劳动与生活条件也十分落后,而且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甚为严酷,从而迫使工人反抗资本压迫的情绪日益高涨,改变悲惨处境已成为广大工人的强烈愿望;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受资本积累规律的支配,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的是工人贫困的加剧与资本家财富的增长,与之而来的是广大工人虽然付出了艰辛劳动,却日益贫困,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再加上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尖锐激化而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破败现象的持续出现,在促使工业制成品的大量浪费的同时,也导致出现大量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等社会现象,这也加剧了工人的生活困难。对此,如何才能摆脱资本主义的严酷压榨,实现自我解放和公正自由也成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且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广大工人阶级的强烈愿望。在此背景下,形成一个能够为了广大劳动群众自身根本利益,有效指导工人运动,实现工人解放的理论也成为被压迫劳动人民的强烈呼声。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解放劳苦大众,谋求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理想社会的奋斗目标基础上产生的。而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其也将自身理论立足点置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基石上,将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作为自身理论的重大使命和目标指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此,马克思主义虽然内容体系庞大,博大精深,但“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从理论上讲,作为一种引领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化解实践难题中彰显自身科学价值与实践效力,充分表达人民呼声和愿望,深刻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真正为人民而生,并成为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才能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源源不断的营养与动力。
          在实践上讲,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化为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其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为此,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就开始了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发展历史。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切中工人生活实际,反映工人利益诉求,强烈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同时又准确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的内在机理,科学地回答了经济危机的根源,描绘了人类社会的最终走向,充满了真理的力量,由此也极大地促进了自身在工人中的传播与发展使得自身理论地位在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间逐步脱颖而出,实现了由弱变强再到主导的转变,不仅在维护国际无产阶级整体利益,提升工人运动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还推动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飞跃,使社会发展朝着人类解放的既定目标驶进。
    (摘编自贺敬垒《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力发展,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臻成熟,劳动产品才开始有了剩余。
    B.马克思主义充满了真理的力量,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C.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工人的贫困,摆脱剥削、谋求建立平等自由的社会已成为整个工人阶级的强烈愿望。
    D.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创立并完善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博大精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命。
    B.使用关联词“虽然……但……”论述资本主义的成就和弊端,客观公正;运用“从而”“为此”等词语,论述层次分明。
    C.文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概括了上文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增强了可信度,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D.本文末段重点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实践性和强大力量,并指出该理论为群众所掌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属于人民的理论,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B.资本主义经济的萧条破败,会导致出现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等社会现象,从而加剧工人的生活困难。
    C.马克思主义自有源源不断的营养与动力,在化解实践难题中彰显出自身的科学价值与实践效力。
    D.资本积累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两极分化,甚至会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组卷:3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天气。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桑拿天”。
          高温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一定的影响。高温热浪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中暑、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因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故障频发。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而森林火灾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另外,旅游、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高温热浪同时也会给一些生产、销售防暑降温用品及设备的厂家和商家带来商机。据了解,随着气温的骤升,空调市场也迅速升温,各终端销售量出现明显增长迹象。有数据显示,2022年6月27日至7月3日一周时间内,线上、线下空调销售量分别同比上涨82.38%、9.12%。
    (摘编自《什么是高温热浪》)材料二: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近期不仅在中国,北半球多地都出现了高温天气。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北半球夏季高温热浪事件日趋频繁,全球变暖是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之为“全人类的红色警报”。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国家气候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今年6月以来,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高压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在暖高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在大范围高压带的作用下,空气较为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事件。
    (摘编自《中国气象局:北半球夏季热浪事件趋多,全球变暖是根本原因》,环球网2022年07月14日)材料三: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符娇兰认为,夏季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属正常现象,但是今年以来出现的高温天气在强度和持续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极端性,如四川、甘肃等地气温相继突破历史极值。7月4日至7日,四川省平均日均气温位列同期历史第一位,较历史同期偏高2.8-6.8℃,最高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5.6-11.9℃。
          由于此次高温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对电力供应、生产生活用水、车辆出行、农业生产均造成不利影响。符娇兰建议,各相关部门需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做好电力供应和水资源调度,并防范城市和林区火灾。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高温持续时间长,需加强防御工作。
          此外,高温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高温高湿天气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中暑可能性加大。公众白天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时补充水分,做好防暑降温、卫生防疫、防溺水等工作。
          同时,还应注意防范高温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北方地区高温将加速甘肃、陕西等地土壤失墒,陕西关中等地干旱将持续或发展,高温、干旱不利于玉来、棉花等作物生长,对经济林果也有一定不利影响,需关注土壤墒情变化,及时采取管理措施。高温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棉花生长不利,容易导致灌浆期早稻高温逼熟,需加强田间管理,减轻高温热害影响。
          当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当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时,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当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时,应尽可能停止户外露天作业;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要特别注意防火安全。
    (摘编自中国气象网,2022年07月08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气象学上,“桑拿天”气温在35℃以上,不仅气温高,而且湿度大,是最常见的一种高温天气。
    B.近50年来,全球变暖较过去2000年明显加速,而温室效应累积通常被认为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C.人类焚烧化石燃料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让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均衡,使温室效应不断积累。
    D.2022年7月4日至7日四川省平均最高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位列同期历史第一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续高温不仅会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还会加剧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还容易引发火灾,给环境带来破坏。
    B.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可让太阳辐射的光高度穿透并强烈吸收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红外线从而导致地球温度上升的现象。
    C.2022年6月,北半球形成了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气流下沉,干燥少云,这都直接导致了高温热浪的频发。
    D.中国高温预警通常用红、橙、黄三种颜色对应三个级别,其中高温红色预警为最高级别,因而需要高度重视。
    (3)持续高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天气?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

    组卷:2引用:3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获虎之夜(节选)
    田汉
          莲姑    我什么人家也不愿意去。我在家里伺候娭毑、妈妈不好吗?
          魏黄氏    我劝你不要三心两意的了。只候你爹爹打了这只虎,替你做床虎皮褥子,还托二叔到城里买一幅绣花帐檐,锦缎被面子,就要过礼了。你刚才这些话,只回头不要对你爹爹这样说,你爹爹若听见了这些话,你是晓得他的脾气的。(下)
          [隐约闻外面人声嘈杂,猎犬吠声。]
          祖母    你听,你爹爹跟屠大爷他们抬虎来了。你出阁的时候又要添一样好陪奁了。你也可以早些到陈家里去享福去了。你还不到大门口去看看去。
          莲姑    不,我不要去看。我怕这个老虎。
          [众声嘈杂中闻甲长之声:“抬进去,抬进去。”]
          [在莲姑和她祖母的错愕中间,魏福生和屠大早半抬半抱地抬进一只“大虎”——一个十七八岁的褴褛少年。腿上打得鲜血淋漓,此时昏过去了。他们把他抬起放在那大竹床上。]
          祖母    怎么哪,打了人?
          魏福生    有什么说的,倒霉嘛!
          魏黄氏    打了人?打了谁呀?
          魏福生    还有谁!还不是那个晦气。
          [魏黄氏与莲姑的眼光都转到那褴褛少年脸上。]
          魏福生    他晕过去了。快烧碗开水灌他一下。(忽注意到莲姑)莲儿快进去,不要待在这里。
          莲姑    (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面色灰败的少年,似没有听得她父亲的话,旋疑其视觉有误,拭目,挨近一看)嗳呀,这不是黄大哥?黄大哥呀!(哭)
          魏福生    不识羞的东西,他是你什么黄大哥?还不给我滚进去!
          莲姑    (等她父亲走后,挨近少年身边,寻着伤处)哦呀,伤得这么重!(摸一手的血)出这样多的血!嗳呀,怎么得了!(哭。忽悟哭也无益,急起身进房)
          [闻撕布声。莲姑携白布和棉花一卷登场,就黄大傻侧坐。替他洗去血迹,绷裹伤处,少年略转侧,微带呻吟之声。]
          莲姑    (细声呼少年)黄大哥,黄大哥!
          黄大傻    (呻吟声中隐约吐出一种痛苦的答声)唔。
          莲姑    (微呼之)黄大哥,黄大哥。黄大傻(声音略大)唔。嗳哟。
          黄大傻    (呻吟中杂着梦呓)莲姑娘,痛啊。
          魏黄氏    这孩子这样痛,还没有忘记莲儿呢!
          莲姑    (抚之)黄大哥。
          黄大傻    (睁开眼四望)哦呀。我怎么在这里?我怎么睡在这里?
          李东阳    你刚才在山上被抬枪打了,我们把你抬到这来的。
          黄大傻    我没想到今晚能再见你啊,莲妹!听说你要出嫁了。听说就是这几天要过门了。我想来跟你道喜,又没有胆子进这张门。我只想,只想到你出阁那天,陈家一定要招些叫花子来打旗子的。那时候我就去讨一面旗子打了,算是我跟你道喜。是,是哪一天?日子定了没有?
          莲姑    黄大哥……(哭不可抑)
          [魏福生急上。]
          魏福生    (见莲姑)莲儿还不进去?进去!
          [莲姑踌躇。]
          魏福生    还不进去,你这不识羞的东西!
          莲姑    爹爹,我今晚要看护他一晚。女儿这一辈子只求爹爹这一件事。
          魏福生    他是你什么人?为什么要你看护他?他受了伤,我自然要想法子替他诊好的,不要你过问。你还不替我滚进去!
          黄大傻    姑爹,以后我再也不要你老人家操心了。再也不到你老人家府上来了。今晚上是最末一次。真没想到今晚上又能到你老人家府上来的,更没有想到会真像受了重伤的野兽一样,倒在我小时睡过的这张竹床上。我只想能在后山上隐隐约约地看得见这屋子里的灯光就够了。
          魏福生    你为什么今晚要来看我们家的灯光?
          黄大傻    不止今晚啊,姑爹,除了上两晚外,我差不多每晚都来的。自从在庙里戏台下面安身以来,我每晚都是这样的。哪怕是刮风下雨的晚上都没有间断过。我只要一望见这家里的灯光,我就像见了亲人一样,把苦楚都忘记了。
          莲姑    (哭)啊,大哥!
          黄大傻    一个没有爹娘、没有兄弟、没有亲戚朋友的孩子,白天里还不怎样,到了晚上独自一个人睡在庙前的戏台底下,真是凄凉得可怕呀!烧起火来,只照着自己一个人的影子;唱歌,哭,只听得自己一个人的声音。我才晓得世界上顶可怕的不是豺狼虎豹,是寂寞!
          莲姑    (泣更哀)大哥!
          黄大傻    我寂寞得没有法子。到了太阳落山,鸟儿都回到巢里去了的时候,就独自一个人来到这后山上,望莲姑娘窗上的灯光,看见了她的窗子上的灯光,就好像我还是五六年前在爹妈身边做幸福的孩子,每天到这边山上喊莲妹出来同玩的时候一样。尤其是下细雨的晚上,那窗子上的灯光打远处望起来是那样朦朦胧胧的,就像秋天里我捉了许多萤火虫,莲妹把它装在蛋壳里。我一面呆看,一面痴想,身上给雨点打得透湿也不觉得,直等灯光熄了,莲妹睡了,我才回到戏台底下。
          莲姑    (啜泣)啊,大哥!
          魏黄氏    可怜病得这样子又受了这样重的伤。他的娘若在世,不知怎样的伤心呢!
          莲姑    (抚着黄大傻的手)大哥,你好好睡。我今晚招呼你。
          魏福生    (暴怒地)不能!莲儿,快进去,这里有我招呼,不要你管。你已经是陈家里的人,你怎么好看护他?陈家听见了成什么话!
          莲姑    我怎么是陈家里的人了?
          魏福生    我把你许给陈家了,你就是陈家的人了。
          莲姑    我把自己许给了黄大哥,我就是黄家的人了!
          黄大傻    嗳呀,我再不能受了。(忍痛回顾,强起,取床边猎刀)
          莲姑    大哥,我先你一步吧。(自刺其胸而死)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剧本开头写魏福生打虎,为后面写黄大傻误中抬枪作铺垫,使情节更趋合理,使故事有了波澜。
    B.“我怕这个老虎”中的“老虎”既喻指父亲魏福生,又代指莲姑与陈家的婚事,含义丰富,令人深思。
    C.选文中魏福生对莲姑咒骂和态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魏福生的专制与独断。
    D.黄大傻从昏迷中醒过来向莲姑倾诉了自己的心声,莲姑却因父亲的威逼而不敢向黄大傻表明心迹。
    (2)本剧有明暗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是怎样相互交错关联的?请结合剧情简要分析。
    (3)“你就是陈家的人了”“我就是黄家的人了”这两句话意蕴深刻,请结合剧情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7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用于自我认知的心理学模型—一“冰山模型”(见图),该模型包括三个部分。
          ①______包括知识和技能,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
          其次是冰山中间的部分,为什么能力在冰山中间呢?因为它在海面上半隐半浮,有些能力比较容易体现出来,比如沟通能力;②_____甚至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拥有这个能力,比如领导力。能力的习得相较于知识和技能更难,但一旦掌握可以迁移。
          最后是完全隐藏在海面之下的部分,③______,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可以看作天赋,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如果你是某企业面试考官,请针对处于“冰山中间”的能力和完全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天赋两个方面各设计一个问题以考查考生。
    就“能力”提问:
     

    就“天赋”提问:
     

    组卷:3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海市交警总队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上海已查处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4.3万起。频繁的交通违法行为不可避免地导致交通事故率上升,既无法保证快递员自身安全,又危及行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
          当今,点外卖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2020年9月8日,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迅速刷屏,外卖系统的算法催逼着外卖员疯狂地奔波在路上,外卖员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这篇文章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外卖系统的优化管理提高了效率,让外卖员获得更多的回报;有人认为外卖员不是“系统里的一个点,而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不能为了赚钱,置生命安全于不顾;还有人认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你是谁?写作话题是什么?
    2.你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3.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4.你有名言、诗文证明吗?
    5.你有什么正面事例可以证明吗?
    6.你有什么反面事例可以证明吗?
    7.针对你的观点,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措施吗?

    组卷:0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