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市金山区联考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4 1:0:4
一、文言文阅读(23分)
-
1.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
(3)
(4)丹青水墨般秀丽的江南;被白雪覆盖,洁白如羽的北野;王维笔下“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游石湖小记(节选) 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是日,秋爽,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盖十年无此乐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
(3)下列选项中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与[丙]文都写出了繁花烂漫之美。
B.[甲]诗与[乙]文都写出了水的清澈之美。
C.三则诗文内容中都呈现了作者的行踪。
D.三则诗文所写到的观景季节各不相同。
(4)【甲】【乙】【丙】三篇诗文都表达了作者的组卷:18引用:2难度:0.5
三、综合运用(10分)
-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936年,埃德加•斯诺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向世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红星照耀中国》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点赞“红星”,品评人物
这一颗“红星”,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他眼睛很大,目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总是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
(1)这颗“红星”指的是:
(2)选择最恰当的一句为这颗“红星”点赞,并结合原著中该人物事迹说明理由。
我选
A.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
B.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
C.三度入狱不死心,两把菜刀闹革命
D.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3)摘录批注,研读文本。摘录内容 批注 A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红军战士一开始就给斯诺留下了 B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了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指的是
四个月的旅行,使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结合上述摘录、批注及整本书内容,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组卷:21引用:2难度:0.5
四、作文(40分)
-
6.写作。
这一次,我全力以赴
要求:①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或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内容不少于700字。组卷:9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