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018年单元测试卷(4)

发布:2024/11/13 9:0:2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有些汽车为增强安全性配有安全气囊.当汽车受到一定力量的撞击时,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使气囊弹出并迅速膨胀,以保护车上人员安全.这种气体是(  )

    组卷:68引用:11难度:0.9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组卷:301引用:56难度:0.9
  • 3.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组卷:60引用:12难度:0.9
  • 4.国际上用统一的字母来表示各种元素,称为元素符号.元素符号“O”除表示氧元素外,还能表示(  )

    组卷:84引用:3难度:0.9
  • 5.下列对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组卷:24引用:3难度:0.7
  • 6.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37引用:11难度:0.7
  • 7.下列关于空气飞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25引用:2难度:0.9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 22.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
     
    关系密切.
    (2)如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3)甲、乙、丙都是常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甲和丙都可以作燃料,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乙能引起“温室效应”,则乙的化学式为
     
    ,甲转化为丙的途径有多种,写出通过化合反应的方式,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4)实验室用图3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中的橡胶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
     
    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5)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结束后放出4.4g气体,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组卷:26引用:11难度:0.3
  • 23.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是成才的必备条件,灵活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用以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分类法:利用下列3组物质
    A.ZnO、MgO、CO2、Na2O                 B.Cu、N2、O2、Cl2
    C.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冰与水混合、氧气与臭氧混合
    请按要求填写如表空白(填写物质的化学式或分类标准)
    序号ABC
    分类标准金属氧化物
    属于该类别的物质Cu
    (2)对比法:
    A.如图1所示:其实验目的是探究
     

    B.如图2所示:杰克同学将盛有干燥白磷的甲试管和干燥红磷的乙试管插入盛有80℃的烧杯里(甲、乙试管均套有气球密封).过一会后,发现甲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乙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请根据杰克同学的实验现象,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之一:
     

    组卷:27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