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1年同步练习卷(6)

发布:2024/11/25 1:0:1

一、文言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被任用
    B.行乱其所为 拂:同“弼”,辅佐
    C.而后 喻:了解、明白
    D.出则无国外患者 敌:匹敌、相当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是入朝见威王
    B.必先苦心志 安陵君许寡人
    C.后作     一怒诸侯惧
    D.入无法家拂士  心不若余之专耳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四书”之一。
    B.第一段举例论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下造就的”这一观点。
    C.孟子散文多用排比,形成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D.从“国恒亡”一句可以看出,国家如有忧患就往往会走向灭亡。

    组卷:53引用:2难度:0.7

二、课内阅读。

  • 2.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行乱其所为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告诉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组卷:197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筋骨 无案牍之
    B.百里奚举于 愿为鞍马
    C.国恒 河曲智叟以应
    D.傅说举于版筑之 时时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入无法家拂士 缊袍敝衣处其间
    B.必先苦心志 如土石何
    C.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温故知新
    D.生忧患 三顾臣草庐之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意志上经受磨练。
    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C.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其筋骨
     

    ②行乱其所为
     

    于虑 
     

    ④而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论证的?
    (4)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ㅤㅤ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ㅤㅤ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家 (“拂”同“弼”,辅佐)
    B.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国外)
    C.必先其心志 (动词,使……困苦)
    D.孙叔敖举 (由于)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除了文中列举的事例外,能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还有很多。请举一例说明。

    组卷:11引用:1难度:0.5
  •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于版筑之间
     

    ②人
     

    ③而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这个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组卷:7引用:1难度:0.5
  •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将: 将要
    B.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 选拔、任用
    C.人恒,然后能改 过: 犯错误
    D.征于色,于声 发: 发生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困 苛政猛虎也
    B.苦心志 帝感
    C.出则无敌国外患 未复有能与其奇
    D.舜发于畎亩 何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 8.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后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百里奚举于
     

    ②出则无国外患者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
    (4)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5)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组卷:6引用:3难度:0.5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舜于畎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安逸。
    C.人恒,然后能改过:过去。
    D.益其所不能曾:增加。同“增”。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4)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组卷:12引用:2难度:0.5
  •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发 于畎亩之中 野芳而幽香 (《醉翁亭记》)
    B.动 所以心忍性 四支僵劲不能 (《送东阳马生序》)
    C.过 人恒 以其境清 (《小石潭记》)
    D.色 征于,发于声 未尝稍降辞 (《送东阳马生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阅读文章,以画波浪线句子为例,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4)结合上面文章和下面两个链接材料,分条概括导致“国亡”的因素有哪些?
    【链接材料一】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注]①辟:开垦。
    【链接材料二】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②侍御:侍奉君王的人,这里指侍从妃子。

    组卷:15引用:4难度:0.5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作者是
     
    时期的思想家,他是
     
    学派代表人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于色,于声,而后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篇说明性的文章,全文说明的道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第一段中的孙叔敖隐居海滨,原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推荐给纣王。
    C.第二段由国家推及个人:生于忧患;多难兴邦。
    D.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必要性。

    组卷:71引用:2难度:0.6
  •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舜于畎亩之中 有时朝白帝,暮到江陵
    B.其筋骨,饿其体肤 皇帝敬将军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此替爷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班级学习小组制作了下面的“课文知识卡片”,你也来填一填。
    题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处 《孟子》
    作者 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主要内容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观点
     
    上天磨砺人才的目的
     
    国家避免灭亡的条件
     

    组卷:37引用:3难度:0.4

三、对比阅读。

  • 3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      孟子曰:“……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夷吾举于
     

    ②行乱其所为
     

    益其所不能
     

    ④般乐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3)[甲][乙]两文都论证了“
     
    ”(运用[甲]文中的原文填空)的观点,但两者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
     
     
    ,[乙]文则主要运用了
     

    (4)联系实际,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在和平年代国家应怎么做。

    组卷:29引用:4难度:0.7
  • 37.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心志 苦:
     
    ②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衡:
     
    ③至于 鄙:
     
    得反国 卒: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喟叹曰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 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能悟 温故知新
    D.孙叔敖举 所恶有甚死者
    (3)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组卷:188引用:10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