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3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三月,花期如约而至。一路繁花,一路青春,班级开展“不负春光不负己”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加。
    ㅤㅤ立足情感,补写出下列古代诗文名句。
    情感 古诗文名句

    思家念亲
    烽火连三月,①
     
    。  (杜甫《春望》)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隐逸之志 相顾无相识,③
     
    。   (王绩《野望》)
    同情怜悯 可怜身上衣正单,④
     
    。  (白居易《卖炭翁》)
    热烈豪迈
     
    ,⑥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流连忘返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誓死报国
     
    ,⑨
     
    。    (李贺《雁门太守行》)
    神往迷惘 此中有真意,⑩
     
    。    (陶渊明《饮酒》)

    组卷:14引用:1难度:0.5
  • 2.下面是一位同学为劳动综合课所写的发言稿,请你帮助她解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ㅤㅤ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造就(  )的必需方式。今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①______(xún)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叮②_______(zhǔ)他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忽视“劳”的作用。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对成长成才大有③______(bì)益。
    ㅤㅤ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从珍馐美味到清洁环境,从平安家园到健康(  )都凝结着大量“看得见”的劳动成果和“看不见”的劳动价值。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准确掌握历史前进、社会运转的内在机理。反之,没有劳动情怀、缺乏劳动锻炼,必然导致不想劳动、不会劳动,滋生(  )、贪图享乐等怠惰奢靡之风。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栋梁之材 保护 信手拈来
    B.栋梁之材 保障 坐享其成
    C.中流砥柱 保障 坐享其成
    D.中流砥柱 保护 信手拈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人如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准确掌握历史前进、社会运转的内在机理。
    B.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准确掌握历史前进、社会运转的内在机理。
    C.一个人如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准确掌握历史前进、社会运转的内在机理。
    D.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准确掌握历史前进、社会运转的内在机理。

    组卷:17引用:1难度:0.5
  • 3.以下名著都描述了相关人物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名著 人物 情节 性格
    《红星照耀中国》
     
    酒宴上,有客人在桌底下开枪,他面不改色。 勇敢无畏
    《简•爱》 简•爱
     
    自尊自强

    组卷:17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65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中国传统建筑,始终以木为主要构材,砖石常居辅材之位,故重要工程,以石营建者较少。盖石性强于压力,而张力曲力弹力至弱,与木性相反,我国古来虽不乏善于用石之哲匠,如隋安济桥之建造者李春,然而通常石匠用石之法,如各地石牌坊、石勾栏等所见,大多凿石为卯榫,使其构合如木,而不知利用其压力而垒砌之,故此类石建筑之崩坏者最多。而对于垫灰问题,数千年来,亦无解决。垫灰材料多以石灰为主,然其使用,仅取其粘凝性;而不知垫灰之主要功用,乃在于两石缝间垫以富于粘性而坚固耐压之垫物,使两石面完全接触以避免因支点不匀而发生之破裂。故通常以结晶粗沙粒与石灰混合之原则,在我国则始终未能发明应用。此外,中国建筑系统之寿命,虽已可追溯至四千年以上,而地面所遗实物,其最古者,即使待考之先秦土垣残基之类,已属凤毛麟角,次者如汉唐石阙砖塔,不止年代较近,且亦非可以居止之殿堂。古者中原为产木之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盖中国自始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而是安于新陈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
    (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有改动)【材料二】
    ㅤㅤ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和辞赋。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
    ㅤㅤ《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其中的《斯干》一诗写道:“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晕斯飞,君子攸跻。”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那样高峻,又有的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鸟那样飞翔。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古代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
    【材料三】
    ㅤㅤ明清时期,福州商贾云集,各地在闽商帮纷纷建立会馆。其中最负盛名之一的,便是浙商在仓山区建立的“安澜会馆”。安澜会馆被誉为闽江畔的“古建筑明珠”。其外观有福州古厝建筑风格的“马鞍墙”,而两层厢房的“马头墙”则完全是浙江古厝山墙的形式。据说建造时,浙江商帮会集了闽、浙两地的能工巧匠,各展所长,才建成了这一兼具闽浙两省地域特色的古厝。而之所以为会馆取名“安澜”,则有风平浪静,海不扬波之意,是对在闽浙商平安往返,生意兴旺的祈愿。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安济桥的建造者李春,是一位善于用石的能工巧匠。
    B.《斯干》一诗,全面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C.大观园等建筑给曹雪芹极大启发,促使他构建了《红楼梦》中的建筑世界。
    D.安澜会馆被誉为闽江畔的“古建筑明珠”,是典型的闽派建筑。
    (2)古代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红楼梦》中写到大观园中的一处地方“稻香村”:“……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下列诗句不适合用来形容“稻香村”的一项是
     
    请简要说明你上述选择的理由。
    A.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B.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C.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D.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理由:
     

    (3)【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中国重要古建工程以石营建者较少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回答。

    组卷:16引用:1难度:0.5

三、作文。(60分)

  • 9.“此时,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机翻涌。我听见出发的声音。我们出发,为了不曾改变的信仰,为了追逐梦想的渴望。把每一场胜利的终点,作为新征程的起点。从春天出发,带着穿越寒冬获得的力量;从平凡出发,我们终会铸就新的伟大。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出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励志大片《中国再出发》      读完以上文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以“_____再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xx”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组卷:88引用:7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