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育才中学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shuò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zhuì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将下列四个句子的序号,按原文顺序依次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像波涛在澎湃
    B.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C.像山泉在呜咽
    D.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3)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56引用:7难度:0.8
  • 3.下列文学常识明显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9

二、阅读理解(共47分)

  • 10.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甲)
    袁隆平改稿
          ①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当年,80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摇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岁的时候,我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
          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八年之后的2013年1月。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一条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率真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多岁的老人。
          ③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我们带着清样,这次来是请袁隆平审定他的一篇文稿。记得就是这篇文章里提到他戒烟了。未必又“复辟”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天了。这个是给客人抽的。
          ④举着烟,每个人问个遍抽不抽。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看稿,竟然不戴老花镜。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身价’,不是‘身家’。”说罢,他便拿起笔改正了。一会儿,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米’字丢不得。”边说,他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下面不准确。”
          ⑤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斟句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袁隆平却没有这样。他看稿时,竟向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我心头悄然一颤,不觉赧颜,随后又分明感到有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雕塑般的身体溢出,充盈在我的面前和四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才有的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才有的敬畏虔诚。
          ⑥看完稿,袁隆平欣然邀请为我们题词:办出湖南特色,办出国家水平。他说,我就喜欢这条,要有湖南特色,要有国家水平。我说,你是我们的榜样,是世界水平。大家大笑。我还记得上次袁老题写“党的舌喉,读者知音”的一个细节,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怎么个写法。写到“知音”两个字时,他又停笔翻字典。旁边有人说是知道的“知”。他说:“知音我知道。”坚持翻开字典查证。
          ⑦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动天下;论学问,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华,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成绩,功劳响当当。这样的一个人,已经功成名就,是大科学家名册排的上号的人物;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名人,阅改一份不满三千字的文稿,题写几个字,正襟危坐,竟如此仔细到近乎苛刻,一点儿都不含糊。
          ⑧细节其实不细。大凡世界上的事太普通了倒反而很难,所以芸芸众生不拘小节,难成大事;而纯粹到了不计任何功利,能把普通事做好了的人,终成伟人。他们重细节,现于言表,见于行动,处处留痕。
    (1)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段的主要内容。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中的我对袁隆平怀有怎样的感情?联系全文内容回答。

    组卷:15引用:5难度:0.4

三、作文(共50分)

  • 11.作文。
          升入初中半年了,有些人、事或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留在记忆里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组卷:5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