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上)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4 22: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诸子学尤其是近代诸子学研究逐渐升温,近代诸子学既与乾嘉学派具有不可分割的理论渊源,又与后者不可等量齐观。中国近代是重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近代思想家一面宣传西学,一面整理解读中学,由此推出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国学思潮。
          他们在国学上不约而同地聚焦先秦,以诸子学为重心。诸子学研究在《康有为全集》中占据了前三卷。梁启超曾经被誉为史上著述最丰的思想家,诸子学研究在他的国学研究中举足轻重,并且是其中的亮点。他对先秦学术的研究既有宏观透视,如《先秦政治思想史》等;又有个案研究,如《孔子》《老子哲学》等;此外还有学派代表的中观研究,如《儒家哲学》等。至于严复,晚年提倡尊孔读经,推挹诸子学自不待言。章太炎是享有盛誉的国学大家,他的国学研究以先秦诸子为重镇,如《诸子略说》《国故论衡》等。
          近代思想家注重诸子学,并非无意之举,而是有心之为。如果说惧怕文字狱是乾嘉年间诸子学兴起的直接原因之一,那么,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究则是迫于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政治斗争和现实需要,因而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诉求。他们深切地意识到,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和赓续与中国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严复指出,文化具有“国性”,是国家存立的根基,传承中华文化就是延续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强调,文化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也是凝聚民族信仰的不二法宝。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国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除此之外,诸子学还具有其他时期的国学所没有的特殊价值和重大意义。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先秦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第二,在近代思想家看来,先秦学术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高峰之一,有利于提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章太炎认为,先秦诸子是中国最有学问的人。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提到轴心时代的世界学术时,对诸子学的超迈全球赞叹不已。可见,有别于乾嘉诸子学研究的“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究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守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产物。
          近代思想家积极投身火热的救亡斗争实践,这为他们的诸子学研究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并且拥有了鲜活的实践品格。综观近代思想家对诸子思想的解读和诠释不难发现,他们的诸子学研究服务于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旨在凝聚民族精神,激发中国人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自信心。近代诸子学与乾嘉学派的最大不同在于注重思想阐发而不是文字训诂。在吸收西学的过程中,他们对西学进行大胆改造,以此推动对诸子思想以及先秦学术的创新性解读和诠释。通过厘辨中西文化的关系、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借助诸子学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对于他们来说,西学只不过是手段,中学才是目的。梁启超曾经将中国近代的诸子学复兴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由于不忘初心,近代思想家并没有因为对西学的借鉴而迷失在欧风美雨之中,反而更清醒、更坚定了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坚守。
    (摘编自魏义霞《近代诸子学研究及其实践品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诸子学与乾嘉学派具有不可分割的理论渊源,而在出发点和学术重点上又有明显的区别。
    B.近代思想家在国学上不约而同地聚焦先秦诸子,这并非巧合,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有意而为。
    C.近代诸子学为救亡图存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诉求,其学术水平高超,超越全球。
    D.近代思想家既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没有完全排斥西方文化,而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第二段中以康有为等人为例,主要是为了论证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国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国人的精神家园。
    B.近代诸子学与乾嘉学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章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让读者对近代诸子学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C.文章论述了诸子学在近代被重视的原因,及其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救亡图存上的作用,全文多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说服力强。
    D.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是从“聚焦先秦诸子”“守护精神家园”“彰显实践品格”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层次很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思想家以诸子研究为工具,激发国人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信心,实践性强,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学术精神。
    B.乾嘉学派研究先秦诸子主要是为躲避清朝的“文字狱”,而近代诸子学则为了救国图强,故后者学术成就更大。
    C.中西方文化各有优势,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但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在学习西学时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之根。
    D.近代中国学术界国学名家辈出,这与特定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政治斗争和现实激发了他们研究国学的热情。

    组卷:2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森林康养是以利用森林环境为基础,以适宜的措施为手段,以大众健康为目标,所开展的养生活动。国内外研究证实,森林环境对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等常见的慢性病都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早在19世纪40年代,德国就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镇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创建了“库乃普疗法”。在美国,森林康养已经融入国民生活。日本林野厅于1982年首次提出将森林浴纳入健康的生活方式,截至目前,日本共认定了65处“森林疗法基地与步道”,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森林康养方面行动起来了。
          我国的森林康养发端于201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引导森林康养作为提高森林多功能利用水平、扩大森林旅游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6年1月,北京、四川、湖南和山西等地率先开展森林康养实践。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康养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
          我国森林资源类型丰富,森林康养发展空间巨大。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既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又能满足国民康体保健的需求,将是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互利转化的重要抓手,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能。
    (摘编自程希平《森林康养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材料二:

    (摘编自《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研究》,《林业调查规划》2021年第3期)      材料三:
          森林康养尽管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但依然面临不少制约因素。据统计,目前全球在森林生态保护上的资金缺口达7000亿美元。“如果有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和个人参与到森林的保护和恢复中来,我们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大自然的潜力。”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区董事麦戈德里克呼吁。
          就我国而言,森林康养的巨大社会需求和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是一个突出矛盾;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的特色、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森林康养经营主体对森林康养认识还不到位;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森林康养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与经济效应,还处于森林康养产业的萌芽期等。同时,社会资本投入不多,森林康养的融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贵州,森林面积为1.6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1.51%,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近百分之百,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可谓森林康养资源优势明显。据介绍,近年来,该省提升森林康养基地标准,完善森林康养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致力于丰富森林康养产品的研发、加工和销售,深入挖掘传统养生文化、森林文化以及乡土文化。目前,贵州制定了《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等标准和管理办法,为森林康养产业保驾护航。同时,通过建设森林养老社区、森林康养特色小镇等,推出森林康养各类项目。此外,当地还开发了一批具有本地生态特色的森林景观康养、森林山地运动、森林文化感知、药食同源保健等系列产品。
          以贵州为代表的地方实践表明,森林康养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个现代版“归隐林泉”的图景正在人们眼前徐徐铺展……
    (摘编自吕慎《森林康养:现代版“归隐林泉”来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森林康养是一种养生活动,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欢迎,它对一些常见慢性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B.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德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其“库乃普疗法”成为各国学习的对象。
    C.我国森林康养的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到21世纪中叶,要达到森林康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理念更深入人心的目标。
    D.目前全球森林康养行业受生态保护资金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也不例外,行业的融资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对森林康养产业十分重视,如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多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康养产业提出明确要求,还印发了相关指导意见。
    B.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大,前景美好,森林康养产业的大力发展可以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互利转化。
    C.森林康养产业的目标和任务相辅相成:目标的明确可以促进任务的加快完成,同时具体任务的完成也推动着宏伟目标的实现。
    D.具备丰富的资源,拥有好的产品、服务,以人才、技术、设备、设施等为支撑,国内外森林康养产业就能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3)贵州的森林康养实践给我们发展好森林康养产业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简要分析。

    组卷:2引用:2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方的河
    张承志
          他开始了高速运转。他首先咬着牙开始翻译李希霍芬的《中国》导言。这导言大约有三万多字。他在翻着字典时想,我要在报名时呈上译稿,请他们转交导师。他又觉得最好有论文,哪怕一篇也好。于是他就拟了几个题目:《黄河中游晋陕峡谷自然地理状况概述》《湟水河谷的黄土台地及植被》《关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资源及综合经济》等等,可是写了几行以后,他发现自己写的不是论文,而是晚报和旅游杂志上用的大路货。他马上扔掉那几个题目去颜林家。颜老头摸着稀胡子听了他的论文设想以后笑了。老头说,放下你的那些论文吧,只要把基础课考好,问题就不大。但是老头本人并不招研究生。您怎么知道别人就不会事先上交论文呢?我还是要搞一篇,他想。我敢保证其他考生也都会来这一手的,这是光明正大的竞争,人人都不会放弃宝贵的机会。
          他从颜林父亲那儿抱回一大叠《地理学资料》和小册子,回家研究起来。当他发现不少论文实际上都是描述性的调查报告时,他欣喜若狂。原来野外的亲身调查也可以成为论文的基础。他考虑着,那太好了,我不仅有调查而且有整套缜密的方言调查资料作基础。我可以把方言的分布和发展与自然地理的分析结合起来。他决定搞一篇题为《湟水流域的人文地理考察》的文章,但他没有忙着动笔。他大量地阅读资料,皱着眉头捉摸那些论文字里行间的功夫所在。他愈读愈觉得自己的文章能写好,因为他已经模糊地发现了一条行家们严守着的思维的线路和框框。这条隐约可见的线路连结着一串串专用术语和概念,构成了一条神经,一个严密的网,一个冷静而独立的视角。他相信,这就是地理学。我逮住你啦,别看你闪烁其词,他想。干货就在这里。我要准准地抓住你,吃掉你,消化掉你,然后我使出我的方言调查的法宝,也来炮制一下。我的网和视角也会又独立又新鲜。他能读到的书和论文主要都是自然地理或经济地理方面的,他愈读愈发现结合人文科学的研究少而又少。这使他对自己拥有的汉语方言知识和旁听来的考古讲座知识满怀希望,他不时回忆起对他常怀偏爱的秦老师和新疆大学的往事。
          他同时开始了对基础课的复习。除了翻译李希霍芬之外,他每天都做《简明基础日语》后头的练习题。考试全都是考基础,这个我深有体会,他想。从来都是这样:试题很简单,人们打开卷子心中窃喜。可是那些貌似傻乎乎的试题后面巧埋地雷,暗藏杀机。他把练习题做了一遍又一遍,只要一出错,他就咬住错处狠攻硬背。他决定把这几页习题做上一百遍,一直到考试前三天才住手。政治课也一样,他从旧书店里买了两本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小册子,把它们全都剪成词条,塞在右面衣袋里。骑着自行车赶路时,他左手扶着车把,右手摸出一张,瞥过几眼,默诵一遍,然后塞进左边衣袋里。等过了闹市,没有红绿灯路口时,再从右边摸出一张来。他骑车骑得很警觉,既没有撞了过路的老太太,也没有惹恼过警察。
          他每天早上七点钟爬起来,夜里一点半或者两点睡觉。一般他温习功课到午夜十二点左右,然后推开那些地理学报、考古讲义和《简明基础日语》,摊开几张稿纸,开始写他的那首诗。诗的题目是一下子跳到纸上的:《北方的河》。他握紧了笔,觉得胸膛里的长河大浪汹涌而至。那些浪头棱角分明,又沉又重,一下下撞得他胸口发痛。他忍着心跳,竭力想区别开那些河流。十几年他见过多少条河啊,黄河、湟水、白龙江和洮河、额尔齐斯河与伊犁河、甚至内蒙古的锡林河以及青海的通天河。这些河流在他的脑海里飞溅激荡,他感到兴奋得有些晕眩。他看见了那么多熟识的面影和那么多生动的故事,他觉得这些河流勾划出半个中国,勾划出一个神秘的辽阔北方。这片苍莽的世界风清气爽,气候酷烈,强硬的大路笔直地通向远方。他深深地感动了,他把笔尖伸向那些薄纸。
          他想用简练有力的词句几笔就把那些浪头和漩流钉入稿纸的方格,然后再去尽情尽意地描写那些古朴的台地、倾斜的高原和高海拔的山前草原。可是他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留在肚子里为他看家的那套汉语训练早已溜之大吉。他枯坐着,紧张地瞪着稿纸上的那个题目,听着自己的心在咚咚地跳。他不仅没有找到那种闪闪发光、掷地有声的词句,他甚至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他感受万千,但又一筹莫展,他呆呆地一直坐到两点钟,最后扔掉钢笔,一头栽倒在床上。
          有一天深夜,听着隔壁母亲发出的鼾声,但他却失眠了。他靠在床头吸了好几支烟,出神地倾听着那低柔的呼吸的声响。后来他悄悄取过纸笔,在黑暗中嚓嚓地写了起来。他凭手指的触觉知道,写下的诗句不会重叠在一起。
          这是一首新诗的最初的几行。
    (节选自《北方的河》第三章)【注】曾在新疆插队6年的“他”,从新疆大学汉语专业毕业回北京后,不服从分配而决心报考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叙述中融入大量心理描写,细致而深入地展示出“他”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将“他”的形象刻画得真切鲜明,栩栩如生。
    B.“我要准准地抓住你,吃掉你,消化掉你”,这句话运用短促有力的句式,生动地表现出“他”钻研学问的决心和毅力。
    C.“诗的题目是一下子跳到纸上的”运用比拟手法,传神地反映了写诗的念头在“他”心中酝酿已久。
    D.小说结尾以“这是一首新诗的最初的几行”独立成段,富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他”研究生考试非常顺利,即将开启全新的人生旅程。
    (2)“他”报考研究生,功课如此紧张,为什么还要写那首《北方的河》?
    (3)小说以“他”的角度行文,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创造力与大规模的脑部网络连通性有关。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①
     
    :孩子在每一秒钟里,能够在大脑中建立超过100万个神经元连接,这种惊人的速度在此后生命的任何阶段中都无法再现。人类早期大脑发育与培养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
          而随着人的成长,②
     
    。当我们迈入20岁出头时,额叶皮层变得更加理性,使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价值判断和决策。它的一个副作用则是让我们开始失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这对创造力来说可能具有致命的杀伤力。除此之外,创造力的流失也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有关。成年人常常倾向于将错误视为失败,而并不认为它属于创造过程的一部分。反观孩子的玩耍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可言,成功也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在孩子的世界里,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以“培养创造力”为开头,分别用一个双重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培养创造力的条件。每句不超过20个字(含开头5个字)。

    组卷:6引用:6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这是八十五年前革命先烈在狱中描绘的美好愿景。请你以“中国青年”的身份写一封信给方志敏烈士,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讲述今日中国之面貌,告慰烈士英灵。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