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3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围绕中国美学的话语体系构建,学界产生了很多讨论。如何对待中国古代美学,如何对待外国美学尤其是西方美学,如何对待中国现代美学,都成为学人思考的重要问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美学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进入现代以来西方美学的观念深入人心,由此断定中国已经形成新的美学传统。也有人认为,中国现代美学是舶来品,无论概念、范畴还是体系都来自西方,中国古代美学没有有效参与现代美学的话语构建。可以说,这些结论都不同程度涉及中国美学的中外古今问题。对此,我们应进行深入思考。
就世界范围来说,美学确有共同性的问题。正因为这些共同性问题的存在,不同国家、民族的美学才需要交流对话,才能够交流对话。但这也让一些学者将美学同一化,认为美学研究不应该有中外之分。美学的研究确实需要这种放眼全球的普遍性研究,但这只是美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或者一种视野。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例如关于美的类型,中国人将其区分为阳刚与阴柔,而西方人将其区分为崇高与优美,尽管阳刚和崇高、阴柔与优美有某种程度的共同性,但差异依然明显。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各自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民族印记。这说明,美学的民族特色天然存在。构建中国当代美学话语体系,不能漠视民族特色。倘若将中国美学等同于德国美学、法国美学、英国美学、美国美学等,显然违背学术伦理。
美学作为学科是西方学科分类精细化影响中国的产物,是现代文化、思想交流的结果。随着对西方科学观念的接受,现代中国模仿西方自觉进行学科构建。虽然中国古代没有美学学科,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古代没有美学,中国古人关于美的观念、美的意识遍及各个领域,形而上者如言“道”,形而下者如论“器”。西方美学有一套完整的话语系统,不论从整体上说还是从个体(单个的理论家)上说都是如此;而中国古代美学却是碎片化的,虽然从总体上能够归纳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就个体来说,大多未能发展出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再加上中国古人擅长直观说理,短于西方意义上的逻辑思辨,使得中国古代美学与西方美学的论说方式表现出根本性不同。
朱熹有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古代美学犹如一池活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中国古代美学不机械,充满生命的动感。这正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价值所在。进入现代以来,很多人漠视中国古代美学的鲜活,崇尚西方美学的教条,致使我国美学创新不够,及至当下,仍未建构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有民族特色的当代美学话语体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学习西方、模仿西方成为潮流,以西方问题作为中国问题成为时尚,但很多学者却忽略了这些问题与中国实际能否衔接、能否有效对应中国实践。例如20世纪初,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传入中国时,立即成为一种理论武器,及至80年代再度成为热点,以致出现了不少令人费解的结论。此时,大量西方美学理论被介绍到中国,美学界如饥似渴地接受着这些观念,现象学美学、存在论美学、符号学美学、接受美学、结构主义美学、解构主义美学、新历史主义员学,形式主义美学等都成为学界热点。但我们应该看到,由中国学者自己提出的带有创造性的、能够影响世界的理论还不够多。之所以如此,在我看来,最为关键的是因为文化的断裂使美学家丧失了创造性。长期忽视传统使我们很难从传统中受到启发,也难以在西方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我们并不反对接肴西方的话题言说,关键是西方的美学要能适应中国的实际。能够切实解决中国的美学问题,并有利于中国的美学创新。西方美学不能作为教条。只能作为借鉴。
当前中国美学研究必须处理好中外古今问题。我们要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话语体系,必须从中国古代美学中汲取营养,借鉴外国关学尤其是西方美学的精华,自觉创新。向世界发出中国美学自己的声音。
(摘编自李健中国美学的“中外古今”》)(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美学的话语体系构建从不同层而展开讨论,却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B.美学的民族特色是天然存在的,漠视民族特色、将各个国家的美学等同起来是不科学的。
C.中西方美学在论说方式上表现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中方擅于直观说理,西方长于逻辑思辨。
D.我们要根据实情运用西方理论解决中国美学问题,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美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先列出他人的观点,然后深入分析,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B.文章以中西方把美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为例,论证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的观点。
C.文章以活水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朱熹的美学是我国古代美学的典范,具有生命力。
D.文末强调我们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吸纳外来文化,才能够构建属于自己的美学话语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美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共同之处,这为不同国家、民族提供了交流对话的契机,将美学同一化是目前最为重要的美学研究方法。
B.中国古代美学的价值在于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充满生命的动感,然而现在很多学者漠视这些美学价值,崇尚西方美学的教条。
C.美学是西方特有的产物,西方美学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体上都形成了完整的话语体系,对中国进行学科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D.中国学者在美学研究上取得的带有创造性的、能够影响世界的理论成果不够多,这导致我国的文化断裂,美学家丧失创造性。组卷:18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各种生物之间的变异性和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涉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多样性”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有是否丰富及数量多少的问题,也与自然环境的优劣密切相关。像云南这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生物多样性就非常丰富,而西北沙漠地区干旱、少雨,生物种类就相对偏少。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息息相关。首先,从自然环境条件来看,有的物种对周边环境特别敏感,水、大气、土壤等因素的轻微变化,都会导致特殊生物种群的灭亡。地质及考古学的研究表明,地球生物史上经历过六次大灭绝,都与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改变有紧密联系。比如,很多人所知的白垂纪大灭绝,很大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引发的气候巨变导致的。当下,若自然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仅很多动植物的生存会被影响,人类生存也将遭受威胁。
其次,从人类活动的角度看,人类不适当的行为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与工业文明的出现不无关系,即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及农业污染的结果。特别是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野生物种栖息地逐渐丧失,出现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有科学家预测,在未来几十年里,地球上大约有100万个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任务变得更加迫切。
(摘编自李进参《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重要指标》,《经济日报》2021年10月16日)
材料二:
“全球食物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推手。在过去50年中,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作物生产或牧场,是栖息地丧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了生物多样性完整。数据表明在面临灭绝危险的28000个物种中,农业对其中的24000个构成威胁。”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的樊胜根在论坛上说。樊胜根认为,由于畜牧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影响巨大,全球转向植物基础饮食将有利于世界各地人口的饮食健康,并有助于降低流行病的风险。保护土地不被转换或开发,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在闲置的农田上恢复原生生态系统,将为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机会。
“物种生存和死亡的关键因素是留给它们的合适栖息地的数量。如果我们保护全球一半的地表,受保护物种的比例将达到85%或更多。”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说。高吉喜表示,现有全球保护地体系对重要物种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保护地面积远小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需大幅提高保护地面积,中国生态保护红线是可借鉴的模式。
(摘编自黄俊毅、赵田格格、杨秀峰《共建万物和谐美丽世界》,《经济日报》2021年10月17日)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前段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云南大象是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40年间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5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让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摘编自吕晓别《携手构建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5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南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而西北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相对偏少,这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优劣有着密切关系。
B.人类不适当的行为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估计未来几十年地球上约有100万个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
C.只要保护土地不被转换或开发,且保护地面积大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能取得彻底胜利。
D.大熊猫、亚洲象、朱鹮等野外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环境、人类活动都影响生物多样性,如果自然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仅人类生存稍受影响,很多动植物的生存也会被影响。
B.如今的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及农业污染若得不到有效治理,可能会使野生动物栖息地在若干年后逐渐丧失,大量生物物种灭绝。
C.作者认为现有全球保护地体系对重要物种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大幅提高保护地面积,中国生态保护红线是可借鉴的模式。
D.因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所以生态环境质跫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
(3)针对材料中介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状况,请概括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要采取哪些措施。组卷:5引用:2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接班猪”
李光彪 那年,我十五岁,背着柴米到狗街小镇上住校读初中,由于村里的猪得了瘟疫,我家的猪已全部死光。可猪是我读书的“摇钱树”,买猪崽的事火烧眉毛。
急中生智的母亲眼看邻居大婶家那窝“满双月”的猪崽快卖完了,只剩下最小的那头像我一样排行末位数的“骸肋巴”猪崽。母亲暗想,那头猪崽虽然便宜,但自己手头无钱,就厚着脸皮试探着登门找大婶商量,央求先从大婶家赊回那头猪崽饲养。大婶看着我家揭不开锅,便把那头猪崽赊给了母亲。
那头“骸肋巴”猪崽来到我家的第一天,像个刚断奶离娘的孩子,面对陌生的我,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不论我怎么哄它,它既不理睬,又不肯吃食。母亲便舀来一碗苞谷面,叫我搅拌在猪食里隔槽喂养,两三天后,它才慢慢回过神来,不再担惊受怕。天长日久,它和我成了朋友,每当我去喂食时,就会哼叫着不停地把栅栏门拱得“哐啷!哐啷”响,目光有神地望着我。当我把猪槽时,只见它“扎猛子”似的把头插进猪槽,猪食汤淹没到眼睛,扇着耳朵,甩着尾巴“吭哧!吭哧”吃食。喂完食,我经常用手搔几下它的屁股,它就会乖乖睡在地上,伸开四脚和我玩耍。当我提着猪食桶准备离开猪圈时,它仍像个贪玩的孩子,死皮赖脸围着我转来转去,“哼唧!哼唧”吻我的脚。
转眼半年过去,那头被母亲作为“替补队员”的“接班猪”,不知什么原因,和我一样,总是吃得多、长得慢。猪养不发,母亲常责怪我玩心大,不好好找猪草喂它,待它不好,让它长成了“核桃猪”。母亲在骂我的同时,也骂那头猪不争气,致使赊猪的本钱迟迟赔不了大婶家,让平时说话算数、掷地有声的母亲抬不起头。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被母亲早早地催起床,帮母亲剁猪草、煮猪食。简单吃过早饭,母亲端来半盆麦面,我以为要烙粑粑给我带到学校吃。后来才明白,母亲决定当天把那头“核桃猪”卖掉,重新买好的猪崽饲养,那半盆麦面是母亲为它准备的最后一顿离别美餐。当那头蒙在鼓里的“核桃猪”把全部糠麸麦面糊吃完,肚子圆溜溜的像筒鼓,正在咂嘴吸舔食槽时,我配合母亲冲上去神不知鬼不觉抓住它,强行用绳索捆住猪的手脚,吊起来用秤迅速一称,还不到三十公斤。转眼间,母亲像拎兔子一样,把声嘶力竭嚎叫乱蹬的猪放进垫着稻草的大花竹篮里。
迎着明媚的阳光,母亲背着那头“哼哼唧唧”的“核桃猪”,我背着柴米,跟在母亲后面,踏上了通往狗街集镇的崎岖山路。我和母亲早到,便在街口那棵大榕树下,占据了一个显眼的卖猪位置。我飞快回到学校打个转身,又跑到街上和母亲一起卖猪,心里盘算着要用母亲卖猪的钱买一支水笔、几本小人书。此时,赶集的人已经络绎不绝,买猪的人看着一身彝族刺绣衣服、花枝招展的母亲,不停凑过来,不知是看母亲,还是看猪。可当母亲把猪从竹篮里哄出来时,买者却摇头而去。买猪的人走了一个,又来一个,都嫌那头“核桃猪”架子不好,给的价比原先母亲赊的价高不了多少,这不等于白养了半年吗?母亲不想亏本卖。太阳火辣辣地烫人,猪一次次哼叫着被拖出竹篮,又一次次被放回去,躲在竹篮里喘着粗气,流着白沫口水,还拉了些尿屎,臭气熏人。守在猪旁的母亲仍在目不转睛搜寻着合适的买主,时间在讨价还价的交易声中如水流过,等我回到学校吃过晚饭,再次跑去看母亲时,猪仍没有卖掉。此时,集市熙熙攘攘,母亲仍在守株待兔。眼看太阳已经落山,可那头“核桃猪”最终无人出上价,母亲只好背起它,踏着朦胧的月光返回家。
那头“核桃猪”随母亲到狗街集镇“旅游”一趟之后,依旧每天在母亲的手下“哼唧!哼唧”觅食,若无其事地吃了睡,睡了吃。我每个星期回家背柴米,都要拼命找猪草回家喂它,一见到我,它仍然哼叫着不停地拱栅栏门,和我仿佛是两个久违的小伙伴,它看着我,我看着它,倍感亲切。当看到它嘴尖毛长,肯吃不肯长的样子,我恨不能用火筒插进它的屁股里,把它吹成个大气球。等米下锅的母亲更急,不知从哪儿讨来一个偏方,用草乌煮猪食喂猪,目的是把猪的筋骨撑开,让猪快快长大。结果,草乌过量,猪被撑得两三天都汤水不进,焦急万分的母亲请村里的兽医给它打了两次解毒针,猪才幸免一死,活了下来。从此,母亲不再嫌弃它,再也没打它的主意,依然像抚养我一样,喂养着那头“树疙瘩”猪。
转眼到了第二年秋天,我初中毕业考取中专。临走的前两天,喜出望外的母亲按照当时“吃半卖半”的派购政策,把那头长得滚圆滚圆的“油葫芦”猪卖给了国家,赚来的三十多块钱做我的路费和生活费。同时,母亲还从狗街食品组赎回“疙瘩猪”的另一半肉,有脸有面地担待了五六桌客人。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我”求学的经历和饲养“接班猪”的过程交织在一起叙述,这样叙述可以让读者深入理解喂养“接班猪”的原因和意义。
B.有关“我”喂“接班猪”的描写表现了“接班猪”的精气神,这些描写主要抓住了动作描写,真实生动,趣味盎然。
C.看到“接班猪”能吃不能长的情景,“我”心里很着急,恨不得用火筒将它吹成个大气球,表现了“我”对“接班猪”的期待。
D.文章中“我”和“接班猪”的故事并不少,但标题却是“母亲的‘接班猪’”,这样拟题意在表明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是“接班猪”。
(2)文章叙述母亲去集市上卖“接班猪”而不得的事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组卷:8引用:2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
在古人眼里,①
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季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组卷:3引用:4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古人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古人用药讲究剂量,若药量过少,则收效甚微;若药量过大,将会有副作用产生。因此古人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材料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材料三:
每种德行都是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道,而每个极端都是一种罪恶。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6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