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诗词五首 春望》2021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89引用:1难度:0.4
  • 2.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组卷:293引用:1难度:0.5
  • 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组卷:901引用:5难度:0.7
  •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40引用:1难度:0.5
  • 5.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组卷:596引用:9难度:0.7

二、句子默写

  • 6.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组卷:112引用:4难度:0.9

三、情景默写

  • 7.杜甫在《春望》中写因战火不断,跟家人难通音讯的两句是:“
     
     
    。”

    组卷:274引用:1难度:0.8

四、诗歌鉴赏

  •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说说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组卷:46引用:4难度:0.1
  •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春望》首联写出了长安城被叛军占领后,荒芜破败的样子。
    B.《春望》颈联用“烽火”借指战事;“连三月”说明战火已持续很久。
    C.《雁门太守行》首联写敌军兵临城下,要将城池摧毁,他们身上的铠甲也迎着太阳闪闪发光,气势慑人。
    D.《雁门太守行》颔联中的“燕脂”是形容战场上胭脂一样深红的血迹。
    (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望》颔联表现了诗人感叹春光早逝,鸟儿离去的伤感之情。
    B.《春望》尾联刻画了诗人华发稀疏的形象,诗人的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C.《雁门太守行》颈联中“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
    D.《雁门太守行》尾联借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土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组卷:25引用:1难度:0.6
  •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露从今夜白”说的是哪个节气?但作者不仅仅是说恰好遇到了这样的节气,而是和“月是故乡明”一句,渲染出一种气氛。请做出赏析。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仅仅十个字,但“破”和“在”,“城春”和“草木深”形成了两相对照,这种反差有强烈的震撼力,有力透纸背之功。你能否发现,在《月夜忆舍弟》中也有同样的反差对比,找出来做一分析。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角度简要赏析。
    (4)两首诗均写战乱。《月夜忆舍弟》中的“寄书长不达”和《春望》中与“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表现主题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手法?通过这样的表达,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卷:28引用:1难度:0.5
  • 1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选项中,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组卷:17引用:1难度:0.4
  •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春望》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B.《春望》是一首五言绝句,情景兼具,内容丰富,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直抒胸臆,慷慨淋漓。
    C.首联以对偶句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D.诗大得不到家书,是因为家乡因安史之乱引发了一场长达三个月的大火,导致讯息难通。
    (2)诗人杜甫在尾联中描绘自身“稀疏白头”的苍老形象,借此抒发内心
     
     
    之情。

    组卷:47引用:2难度:0.8
  • 13.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圆熟自然,“国破”对“城春”,两者意思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形成强烈的对比。
    C.“国破”与“山河在”,前者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者写山河依旧:“城春”与“草木深”,前着写明媚春景,后者叙荒芜之状,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2)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乱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慨,将诗人抑制不住的伤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谊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的无比喜悦之情。

    组卷:31引用:1难度:0.3

四、诗歌鉴赏

  • 40.据史料记载,天宝十四载(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五月,贼破潼关。其后长安沦陷,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将家小安置到鄘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诗人闻讯后只身前往投弃,不料途中为贼兵所俘,遂困居长安,与外界断绝消息。第二年三月,他写下了这首诗。
    “融情于景”的写法是指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本诗的颔联就运用了这一写法。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融情于景”写法的一项是(  )

    组卷:179引用:1难度:0.5
  • 41.阅读《春望》《雁门太守行》,完成问题。
    【甲】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乙】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D.全诗以色彩炫耀的词语,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两首诗都和战争内容相关,但诗人表达的情感不同,【甲】诗表达了
     
    ,【乙】诗表达了
     

    (3)对《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加以赏析。

    组卷:209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