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11/2 2:30:1

一、文言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孔堂记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矣。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道矣。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虽然,学孔子者非得其门,吾未见其入也。
          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在璇玑、玉衡,以观日月星辰,几乎天矣。夫苟不欲学孔子之道则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言子游,孔子之高弟也,其优于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序焉之谓礼;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之谓乐。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夫礼乐,孔子之道也。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教也。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子之一体矣。吴之先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子游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矣。夫岂后世之所谓文哉?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后子游而与起者,唐有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不负天,下不负所学。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功业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亦学子游而有得者,与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文称盛者,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曰:敬与希文焉尔,其以文擅当时名。故有学道书院创于宋、复于元,迨至今……湮废已久,缵宗忝守兹邦,乃因佛废之隙而鼎建之。外为书院,内为堂,旁为周庐。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冀诸士子学敬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其尚勖之哉,其尚勖之哉!
    (有删改)【注】:①缵宗:作者自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不焉之谓礼 序:次序
    B.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 所以:用来……的途径
    C.缵宗守兹邦 忝:谦辞,有愧于
    D.其尚之哉 勖:勉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孔子之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等同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具体的类别,否则就是看小了孔子之道,看小了天。
    B.作者认为知识广博、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行、善于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是孔子之道。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
    C.吴地文化最先起于泰伯。泰伯谦让之风教化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
    D.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比,但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游是一致的。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②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
    (4)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

    组卷:12引用:3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杖蓧      荷:背负。
    B.植其杖而 芸:除草。
    C.明日,子路行以告 明日:第二天
    D.行其 义:正义。
    (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子路拱
    ②欲洁其身,乱大伦
    ③长幼节,不可废也
    ④道不行,已知之矣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自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出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②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组卷:0引用:1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沮、桀溺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对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长沮、桀溺而耕 耦:两人并耕。
    B.夫执者为谁 舆:车。
    C.夫子怃然 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D.吾非人之徒与 斯:那么。
    (2)对下列句中“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谁以易之(与)
    B.子路行以告(把)
    C.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给)
    D.以杖荷蓧(用)
    (3)下列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沮在确认“执舆者”是孔丘之后,没有直接回答子路的问话,而是说“是知津矣”,这种“答非所问”的话,其实是一种嘲讽,是对孔子选择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满。
    B.经过一轮的问答之后桀溺同样没有回答子路的问话,却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意思是,天下混乱,你跟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哪如跟随我们这样的“避世之士”呢,出世而隐居呢!
    C.所谓“避人之士”,就是躲避世人的人,是说孔子不愿接触一般世俗之人,自视清高。
    D.孔子在听了子路报告的长沮、桀溺的话以后,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是,天下如果有德政,我就不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活动中去了。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比长沮、桀溺等人境界更高。
    (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②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组卷:1引用:2难度:0.6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贫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1)对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之也 讳:隐瞒。
    B.陬人挽父之母孔子父墓 诲:教诲。
    C.请与孔子 适:到。
    D.累世不能其学 殚:穷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殡五父之衢 ②良入,具告沛公
    B.①孔子贫 ②磐石方厚,可以卒千年
    C.①……斗鸡故得罪鲁昭公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
    D.①齐太师语乐 ②微斯人,吾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小时做游戏,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的礼仪动作。长大成人后又向老子“问礼”,说明孔子后来倡导“礼治”绝非偶然。
    B.鲁国南宫敬叔不仅为孔子“适周问礼”争取到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亲自陪他去请教老子,是一位难得的仁人。
    C.孔子在鲁国局势混乱不堪之时来到齐国,希望得到齐景公的重用,虽然一度很受景公看重,最终却未能如愿而无功而返。
    D.孔子在齐国曾专心学习《韶》乐,竟然三个月以来吃饭时,连肉味都尝不出来,这件事情很受齐国人称赞。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②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组卷:0引用:1难度:0.6

二、选择题

  •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0引用:2难度:0.9

三、语言表达

  •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众所周知,被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保法,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其中有诸多亮点,比如,降低公益诉讼的门槛、实行按日计罚不封顶等等。换言之,就是①
     
    。新环保法②
     
    ,也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对污染企业必须零容忍,必须让其付出相应的法律代价。有句名言说得好:“法律不得使违法者通过违法行为而获利。”面对民生衣食住行等领域,相关执法部门应该事前登记备案,加强过程监管,事后③
     
    。总之,要以重拳让违法者慑于违法成本太高而不敢违法,而不是因违法成本低而敢于挑战法律,如此,不仅涉事企业会受到触动,其他企业也会引以为戎。

    组卷:19引用:5难度:0.3
  • 16.下面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会徽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组卷:48引用:13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