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发布:2024/7/25 8:0:9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受众早就进入了娱乐至死的大众狂欢时代,诗歌的传播也容易被“泛娱乐化”思维侵蚀,成为读图时代饭后谈资和娱乐消遣。对诗歌而言,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异化传播,在喧嚣过后,严重背离了受众对诗歌固有的审美期待,在及时行乐的拟态环境中,诗人、诗歌和诗坛正被时代和受众疏远和放逐。一面是泛娱乐化内容轻轻松松就能博关注、博眼球;另一面,则是主流诗人和诗歌作品在互联网的传播语境中拼尽全力才能昙花一现。诗歌创作者追求著作等“身”容易,实现著作等“声”则“难于上青天”。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优秀的诗人群星璀璨,大量的优秀作品铸就了传统诗歌辉煌。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却一路坎坷。如今,当人们充分享受着信息时代丰盛的文化盛筵时,新诗却在大众文化的边缘徘徊,处境愈益困窘尴尬。那么,印刷时代的“温柔乡”,是否真的会变成网络时代的“英雄冢”?如果说诗歌有圈层,究竟是“作茧自缚”,还是“化茧为蝶”?
传播要“破圈”,创作必“破茧”。新诗要从文章与论著本位中走出来,从行业报刊与传统媒体中走出来,不能只是将自己在传统媒体发表的作品原样转贴在网络上,而是要适应新媒体进行创作话语的转化。若以诗歌为母体,仅仅依靠“诗歌+”,以诗歌加朗诵、音乐、短视频的罗列结合,换汤不换药,是不能衍生出“第八艺术”的。
(摘编自梅喻礼《诗歌“破圈”难,“出圈”更难》) 材料二:
在常人看来,诗歌是小众的艺术,诗歌写作也不过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和孤芳自赏。今天,仿佛只有诗人还在读诗,诗集也只有在诗人之间互赠,形成了某种悲哀的“闭环传播”。读者大众可能更青睐于心灵鸡汤和段子笑话,对诗歌是避而远之。那么,面临着“后疫情时代”的全新语境,当下诗歌写作如何适应并融合新媒体的发展,实现破圈后高质量传播呢?
品牌的塑造和建设对于诗歌传播而言极为重要,尤其在当下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品牌形象对于推动诗歌生态的健康发展作用巨大。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诗歌节目、优质诗歌公众号等,在引导力、传播力和品牌力等方面精心策划,实现品牌驱动,提升诗歌到达率。内容是传播的核心,没有优质的内容,难以建立长久的传播凝聚力。近年来文学纪录片《我的诗篇》《摇摇晃晃的人间《文学的日常《文学的故乡》等,因为高质量文本、专业的团队、精细化制作等,引发了圈粉热潮,形成了叫好叫座的口碑,实现了网络上的破圈传播。一些刊物推出的诗歌活动如“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十月诗会”“长三角青年诗人改稿会”等也逐渐吸粉,形成品牌效应。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立足精品诗歌传播,连续策划推出多部经典诗集,俨然成为诗歌传播的高地。
受众的接收程度,决定了诗歌传播的到达率问题。这就要分析了解受众需求,进行圈层和心理分析,做到精准传播,实现事半功倍。2016年,在杭州由一群“80后”“90后”青年诗人组成的诗人团体“诗青年”,发起了帮助青年诗人免费出版人生第一本诗集的“陪跑计划”,引起了青年诗人内心的共鸣。这个活动的成功传播,缘于他们精准地抓住了青年诗人免费出版人生第一本诗集的心理,更以“诗歌写作陪跑”的情怀吸引了广大青年诗人的关注,激发了互联网上各个圈层参与“陪跑”的热情。
诗歌是小众的艺术,如何通过跨平台“借力”,实现诗歌的融合发展?近几年来,异军突起的几个诗歌公众号,诸如“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精心策划,跨屏融合,率先实现诗歌“走出去”。他们借助明星艺人的传播效应,定期邀请流量嘉宾朗读诗歌,将诗歌阅读、评析和音乐等元素融合推送,实现了传播效应最大化。此外,诗歌和民谣、绘画、书法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也成效显著,如“诗歌遇见民谣”等活动,借助多平台多形式的展示,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新媒体语境下,诗歌传播方式的改变,打破诗歌“小众”的传统印象,拉近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形成了新的诗歌传播业态。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进程中,诗人的笔如何回应时代之问?当下我们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文学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的题材、生动壮阔的想象力和源源不断的激情。近年来从互联网走出来的如郑小琼、许立志等诗人,无不是用诗歌写出了火热的生活和真实的人生,记录了时代里普通人的动人故事,引起了大众的共鸣。这些被学界和大众以某种心态冠之以“打工诗人”“草根诗人”等称号的诗人,至少给诗歌写作添了一杯醋、加了一把盐,让写作有血有肉,有人间烟火,有每一个大众的真实倒影。
(摘编自卢山《新媒体语境下诗歌破圈传播的路径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互联网和手机的高速发展,是诗歌的文学价值不断被消解,诗人、诗歌和诗坛被受众疏远的关键原因。
B.要打造品牌的诗歌节目或公众号,应以优质的内容为传播核心,《我的诗篇》等节目就是范例。
C.诗歌传播的传统方式已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向多元化、跨媒介的方向发展,形成新的传播业态。
D.诗歌创作不能高高在上,要深入现实生活,从中提炼题材、汲取激情,反映时代发展和真实火热的生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诗歌曾取得璀璨的成绩,而新时代诗歌却处境艰难,这与当下娱乐至死的时代思想不无关系。
B.“诗歌+”的罗列组合无法使诗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必须转变思维,探求新的破解之道。
C.诗歌受众群体相对较小,这不利于诗歌的创作和传播,因此要理解受众心理,多方法扩大受众范围。
D.“我在某个机台上打磨生活,涌动如潮汐的未来”这样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反映出了普通打工者的生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2022中国当代诗歌朗诵会”6月30日晚在塞纳河畔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受到中法两国文化界瞩目。
B.“青春诗会”邀请明星诵读诗歌,引发全网关注的同时,网民的讨论点却在流量明星是否在海报的C位等娱乐话题之上。
C.微博传播的碎片化适合传播短小精悍的诗歌内容,但因对字数的限制,无法传递更多的作者和背景等信息。
D.传统刊物《诗刊》虽是重量级诗歌刊物,但是发表的诗歌,真正能读到的人也并不是很多,影响也不是很大。
(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新时代诗歌破圈的相关内容,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下列文字是对《中国诗词大会》的介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
《中国诗词大会》依靠良好的创意,精妙的题目与赛制、完美的视觉效果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中国诗词大会》将古人的审美境界、文化品格与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思想理念相互融合。其中的时尚元素十分明显,符合年轻人话语表达的新方式。2021年启动“跨界创新”,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推出诗词类系列音频节目。2022年聚焦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以诗词为媒,艺术性地描绘人民群众饱满自信、昂扬进取的奋斗姿态。组卷:14引用:10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皮 影 二
吕志军 韩虎让人讨厌。菲间休息时,他钻进后台摸绕摸钺、动签子,嬉皮笑脸的,撵都撵不走。哪里有半点儿成年人的庄重稳当嘛!
每次演皮影他都来。锣鼓来响,早早坐戏场了;开演,白纱前看得不过瘾,还挤到暮后,看艺人手中的签儿上翻下撩,左杵右杆。激动起来,韩虎也跟着手舞足蹈。戏演结束,他抢着植电线,收音箱,整戏筐,挡手挡脚。
善存师傅墟开他,说:“趁早滚蛋。五十刚出头儿,正是家里好劳力,这不是游手好闲吗?”善存师傅是皮影戏“非遗”传承人,县城唱影戏“一把手”,戏班的台柱子。
皮影戏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近些年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但善存师傅不信这个邪,他要求戏班“没有观众也开戏”。传了多少代了嘛,好东西得留下嘛。
“要是真没人看呢?”有人打趣。
“那就给老天爷演!”善存师傅心想,咋能没人呢?不是有韩虎吗?就是没有讨厌的韩虎,也能雕皮子嘛。将剧中人物在牛皮上铵刻出面目身形,填染颜色,串联切件制作成皮子,本身就是艺术品。家具齐着,技术全着嘛。
时代变化太快啦,眨眼剧团一个榛一个没了。不说演皮影,就是看皮影的也没有几个了,都去创钱了——白天创,晚上回来想着第二天怎么创。
善存师傅观察着呢。说是不景气,皮影戏还是有人看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了城,对新潮的娱乐不感兴趣,除了抱孙子带孩子又没其他去处,便慢慢聚集了些皮影戏的观众来。老人们听腔儿,看影儿,图的是消磨时间,怀念过去的味儿嘛。
这让善存师傅高兴。他领着戏班在文化广场演戏,一周一次,棒打不挪。精彩处,稀稀拉拉的观众热烈鼓掌,戏班演得更来劲儿。
晚上呢,善存师傅领着戏班的人雕皮子——嵌在框子里挂上墙,那是个趣儿嘛。近段更不一样,观众里添了几张陌生面孔,还有个年轻人,多难得啊!善存师傅对戏班说:“一定要把他们牢牢吸引住!”
可是这当口儿,善存师傅在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胳膊折了。影戏全靠两只胳膊“挑签子”,折了胳膊怎么挑嘛!戏班艺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让皮影二上。”
皮影二就是令人讨厌的韩虎。他次次都来,时间久了,戏班人都叫他“皮影二”。“皮影二”是谁?当然是善存师傅。
让皮影二上,甚存师傅坚决不同意。为哈?韩虎正值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是撑家的柱子。现在演影戏可是一分钱挣不着,要赔上大量时间学技术,记唱词,戏班人少,还得兼倾鼓镜似。善存师傅的三个哥哥就是顾着养家,先后放弃了嘛,把韩虎这个撑家的柱子拉来弄这不创钱还要出钱付电费置买“家当”的营生是害人家嘛。
可是又不能不演,善存师傅一咬牙:“他挑签子,我唱。伤好了撵他走。”
这同演《兄妹开荒》。鼓先响了三下。这是提醒,听戏的停下喧嚣,演戏的准备好手脚嘛。善存师傅看看韩虎。韩虎一头的汗,也斜眼瞟他呢。
“你又不是没鼓捣过。”平素戏班小憩,韩虎偷偷拿了签子比画来比画去,善存师傅没少瞪他,有时也装作没看见嘛。
“我怕……怕坏了师傅名声。”
“我不是你师傅。”善存师傅瑞踢韩虎的脚后跟儿,“脚扎稳,胳膊放松嘛。”鼓点儿起来,甚存师傅开了口:“雌鸡雄鸡高呀么高声叫,叫得太阳红又红,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怎么能躺在炕上做呀懒虫!”
韩虎左手的签子挑动“哥哥”的身段。
善存师傅继续唱道:“扛起锄头上呀么上山岗,上呀……”看到韩虎手中晃动“哥哥”的草帽,肩上的锄头却歪了,甚存师傅急忙要去纠正,由不得“呀”一声低叫——胳膊打着石膏,一伸手便钻心地疼嘛。
“上呀么上山岗,岗上好呀么好风光。我站得高来望得远那么依呀嗨。”韩虎吼着嗓子接上了,把善存师傅那“呀”的一声掩盖了。
“咱们的边区到如今,成了一个好呀地方那哈依呀嗨嗨哎嗨。”
哇,这个讨厌的家伙会唱嘛,甚存师傅瞪大了眼睛:唱戏念做一体,只以为他会舞弄个签子,原来还藏着副好嗓子嘛。
“扛起锄头上呀么山岗,山呀么简上好呀么风光。我站得高来看得远来么依呀嗨,咱们的家乡到如今,成了一个好呀地方那哈依呀嗨嗨哎嗨那哈依呀嗨。”
纱幕上,那浮朴的妹子高高举起锄头挖那厚实的地哦;那懒惰的陕北汉子在妹妹的开导功诚下,终于挥舞起锄头,撑起边区艳阳天了哦。韩虎的唱腔粗犷豪放,明明是练过的嘛。
善存师傅悄悄挪步到了观众堆里。
“边区边区地呀么方地方好,劳动英雄真呀么真不少。行行都能把状元出,当一个农业英雄真呀荣耀。”纱幕上,哥哥妹妹卖力地开荒,深情地歌唱。
观众一齐鼓起掌来,看戏的年轻人也热烈地拍起了手。
善存师傅伤好后举办了收徒仪式,赐了韩虎艺名。仪式上,韩虎呈出一个筐子,说:“妻子儿女都很支持我,给我买了牛皮、刻刀、颜料。”善存师傅打开,是韩虎一笔一画抄的几厚本唱词,还有一摞摞雕了半截或者已经雕好了的皮子嘛。
再过一年,省城“非遗”文化调演,名单里有影戏班。善存师傅在回执主演一糕,庄重地写下三个字:皮影二。
这次他没有带“嘛”。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柱子”在文中出现过两次,分别是台柱子、顶梁柱的意思。前者指皮影二在家庭中的地位,后者指善存师傅在戏班子里的地位。
B.“白天创,晚上回来想着第二天怎么刨”中的“创”指赚钱,展现了皮影戏不受重视、不景气的现状,为下文皮影二登台表演的情节创设背景。
C.“一定要把他们牢牢吸引住”,“他们”指陌生观众。善存师傅希望通过精彩的皮影表演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皮影戏,并有人传承皮影戏。
D.“善存师傅悄挪步到了观众堆里”和“这次他没有带嘛?”,间接表达了善存师傅对皮影二的表演能力的认可,突出了皮影二的表演功底扎实。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韩虎让人讨厌”这句话起笔不凡,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给读者留下悬念和遐想,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善存师傅先前骂皮影二“趁早滚蛋”,后来心想“不是有韩虎吗”,这些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表现了善存师傅对皮影二的关爱。
C.皮影二表演时,“观众一齐鼓起掌来,看戏的年轻人也热烈地拍起了手”,说明皮影戏必将赢得年轻人的喜欢,未来可期。
D.善存师傅“举办了收徒仪式”与“我不是你师傅”前后呼应,对比鲜明,点明皮影戏后继有人、皮影手艺不会失传的主题。
(3)皮影二后来为什么能参加省城“非遗”文化调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皮影二和善存师傅,谁是作品的主人公?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组卷:3引用:6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秦二世三年,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给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藉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二)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课文《鸿门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D.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是以王朝的更替为据,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B.字,又称表字,是指古代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后,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而古代女子在十八岁行笄礼,则无需取字。
C.季父:最小的叔叔。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D.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英勇无畏。在巨鹿之战中,他焚舟破釜、自绝退路以激励将士,最终成功扭转战局。
B.项羽虚荣残暴。他执意衣锦还乡,有人因所提定都关中之说拂逆其意而惨遭烹煮之大祸。
C.项伯重情重义。他得知项羽有意杀刘邦,立即给张良通风报信,劝其随自己一起逃命。
D.刘邦善于应变。他为了笼络项伯,果断提出要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项羽为何在已经成功突围的情况下,宁肯自刎而死,也不愿渡江求生呢?请结合选文(一)谈谈你的看法。组卷:2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色泽诱人的蛋糕甜点、口味丰富的各色饮品……生活中,这些诱人的美食都少不了食品添加剂。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① ?一是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可延迟或阻碍油脂氧化;二是作为② ,比如供糖尿病人食用的食品,为降低食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可以添加一些无能量或低能量的高甜度甜味剂来改善口感;三是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食品感官特性,比如含乳饮料中使用的乳化剂、增稠剂;四是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像某些防腐剂对糕点具有良好的防霉变效果。
对食品添加剂,③ 。事实上,八角茴香、丁香、肉桂这些厨房里常见的调料也属于食品添加剂。无论用不用、用哪种、用多少种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就不会危害健康,在安全性上也没有差异。
(1)下面句中省略号与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是
A.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B.今夜人潮涌动,群情激昂,我们齐声朗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8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导航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只需打开导航软件,人们便可以按照语音提示到达目的地。于是,有人说从此天下再无“路盲”。
然而时下也有一些青少年,一味盲目追星,把明星偶像当作自己的导航仪。须知,过度依赖“导航”,会使人思想简单,思维懒惰,变成另一类“路盲”。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正确为自己的人生导航,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请结合上面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2引用:1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