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7/20 8:0:8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水墨山水画可以说是最具有中国美学意味的艺术。水墨山水画是纯用笔墨不用设色的山水画体,是以最自然、最本色的东西创造出一个以形求神、抒情写意的世界,体现了中国古人那种与天地相始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中国古人那种“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王维)的宇宙意识和人生情怀。
          水墨是最朴素的颜色,它可以超越于各种颜色之上,作为各种颜色的母色,所以也是最自然、最能表现艺术家精神意趣的颜色。也可以说,水墨山水画最典型地体现了老庄之学的山水悟道精神,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亲近自然的精神,所以它以最纯净的姿态呈现出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与意境美。
          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趣味与意境美表现,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首先是“淡”的意境。“淡”就是一任自然,就是天真、不用意,不饰雕琢。可以说,它构成了水墨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基础。这一标准最早见于宋代诗论,梅尧臣作为宋代诗风的开拓者,提出的标准就是平淡——“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而后成为诗论、画论、书论的普遍标准。山水画审美,自然更是以“淡”为宗。“淡”就是用疏淡自然的笔墨表现出令人悠然神往的艺术意境,如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就是“淡”的意境美的典范。它表现的是画家最熟悉的景色,即杭州以西富春一带的山水:坡岸水色、峰峦冈阜、飞瀑清泉、山村小桥、渔舟人影以及散落着林居亭台的河岸,在一幅长达七米的山水长卷中自然呈现,看不见画家的精心构撰,只有其自由兴趣徜徉其间,却又是那样令人神往和意趣悠然。中国山水画家“以水墨为上”,追求“淡”的意境风格表现,亦包含着中国山水画家对宇宙人生的最朴素理解,“淡”不仅表现了画家与宇宙天地的生命相通,更传达出艺术家的主观情绪与心境。
          其次是“逸”的意境。“逸”本来是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逸”由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转向书画领域,最早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有“高逸”“横逸”一类品评书画的话语。真正将“逸”作为品评书画的最高标准则是从北宋黄休复开始的,他在《益州名画录》中将画分为“逸”“神”“妙”“能”四品,“逸”则处于最高品级,它不为笔墨所限,又不露笔墨之痕,所以水墨山水画成为最好的表现形式。“逸”的意境风格是画家主观心境、气度人格最完美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士子文人精神气节和胸襟人格的写照。“逸”在倪云林的画中得到完美的体现,比如他的代表作《幽涧寒松》《容藤斋图》等,画面上常常只有几株枯树或寒松当风而立,另外就是一一个茅亭,或几个土丘,远处是平缓并不显眼的山坡,树枝的枝叶稀疏,但是很有性格,在一片空寂、荒寒的境界中显示出孤傲与不屈。
          再次是“远”的意境。北宋山水理论大家郭熙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三远”的概念,认为“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三远”说即是对水墨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很好概括。山水画审美重“远”,包含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远”与“玄”同义,在中国山水画家那里,亦是一个可以表现无限宇宙的空间视象。唯有“远”,才能突破有限画面空间的限制,进入一个无限深邃的宇宙世界。
    (摘编自毛宣国《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意象之美》)材料二:
          在中国绘画史.上,“水墨”是中唐以来指称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中国画”的称谓则出现甚晚。晚清以来,为了区别于西洋,表明中国身份,“中国画”慢慢取代了“水墨画”,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近几十年,“新水墨”概念的提出,好像是有意跟传统中国画所界定的笔墨理法、品评方式拉开距离。不少批评家认为水墨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在新时代有不可救药的滞后性,水墨语言中环环相扣的程式是中国画发展的障碍。因此,对水墨现代性的期待变成了对传统的抛弃、与传统的简单对立;或者将现代性等同于西方化,以“新”“前卫”标识身份,升级了进化论的合法性,而对其传统渊源、现实处境罔顾所以。针对今天边界模糊、跨界时髦的艺术界,有必要厘清什么是中国水墨的核心价值。
    “水墨画”体现的是历史化观念,在传统的知识系统里,它是表现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古代或是当代,它兼具日常性、生活性、行为性、仪式性,而超越性是水墨精神之旨归,传统雅集、送别、渔樵、行旅、问道、耕读等,无不有之。比如经久不衰的《潇湘八景》中去国怀乡的诗画吟咏,《落花诗》中文征明、唐寅等人的吟咏唱和等,不胜枚举。世俗情怀与诗性的超越精神相融相化,思古之情与求新之念错综生发。因此,深厚的中国画不仅仅是单纯的绘画,它的内容就是思想,是一种很有学问的人文之学。这些积极因子均是值得当代水墨艺术再挖掘,可以启发当代水墨画的地方。
          今天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境遇,是在“西学东渐”的大时代背景下思考中国水墨何去何从。目前面临的更重要的讨论不是“东西”“新旧”的问题,而是水墨画内部结构的研究挖掘与再认识,自律性和外部拓展两方面的有效统一。当代中国水墨画无论进行何种模式的探索,都不能回避一个核心:把握、研究、探索文化生成的根源,以及经典的启示性。老子说:“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深入研究传统的核心概念、历史、技艺,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如以“图真”论为核心的气、韵、思、景、笔、墨六要精义的阐发;对理、法、品、悟合一的整体观照;注重手艺、技法的尊严等。
          当代中国水墨画从创作到市场运作均重技术功用之路,缺失德性对知识或技术之觉悟与渗透,因而水墨艺术生发的纯粹起点似乎也渐被遗忘,缺失那种不受制于物、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与超越精神。
          因此,如何在今天的社会情境中呈现水墨的现代性与东方精神,以水墨探索一种西方没有的对艺术的理解和立场,是每个中国水墨艺术家都要面对的问题。
    (摘编自丘挺《中国水墨画的现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淡”构成了水墨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基础,也传达出艺术家的主观情绪与心境。
    B.以“逸”品评书画是从北宋黄休复开始的,它不为笔墨所限,又不露笔墨之痕。
    C.北宋郭熙提出的“三远”说,内涵深刻,是对水墨山水画意境表现的很好概括。
    D.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中国画都不仅仅是单纯的绘画,还是很有学问的人文之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水墨最能表现艺术家精神意趣,缘于它是最朴素的颜色,可作为各种颜色的母色。
    B.水墨山水画“淡”“逸”“远”的意境标准分别来源于诗论、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C.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滞后性、程式化的弊端逐渐显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D.当代中国水墨画重技术功用,轻德性渗透的做法,形成了不受制于物的逍遥境界。
    (3)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论述不能体现水墨山水画意境标准的一项是
     

    A.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欧阳修《盘车图》
    B.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沈括《梦溪笔谈论画》
    C.心忘方入妙,意到不求工。 ——恽寿平《石谷临九龙山人枯槎竹石》
    D.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石涛《画语录•变化章第三》
    (4)材料二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校书画社团准备举办一场“水墨中国”小型画展,选取的展品有古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云林的《容藤斋图》,当代吴冠中的《白桦林》等影印件。作为画展解说员,你将如何向同学们介绍这些画作?请结合材料列出解说提纲。

    组卷:11引用:7难度:0.3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阅读,回答问题。
    足球
    史铁生
          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挂拐也挂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缩得变了形的腿。
          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
          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
          山子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
          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票不能你我都进去。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
    “带着没有?”山子又问,很着急的样子。
          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掏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姨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
          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摔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掉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
          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咱们可有话在先,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
    “噢噢,那当然,”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票别糟蹋了。”
          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二华那小子整天迷迷糊糊的,没记清楚过什么事,不过,也许是自己记错了?他还是八年前腿没坏的时候去过。那时候他才二十岁,跟小刚现在一般大。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什么地方还种着一些冬青树……每次回忆都是到这儿就断了。也许那不是在体育场?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
          小刚叹了口气:“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
          小刚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
          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
          山子忽然转过脸来说,带些笑容,在这之前他一直木然地望着很远的地方。“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
    “净想好事儿。”小刚说。虽然这么说,却也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
    “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
    “拼了命你也未必买得上。”
    “提前一个星期我就上售票处窗户底下坐着去!支个帐篷。”
          小刚脸上也现出笑容:“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
    “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小刚说。
    “梦?”
    “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
          山子心里“轰”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数不清有多少层,像一座山。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草坪。不,不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中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摇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
          车流、人流越来越稠密了,都朝那个方向涌去。望得见体育场了……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小刚和山子宽阔的生活之流中截取看球这一个点,细微地开掘出了这一对残疾青年复杂的内心波澜。
    B.小刚和山子一人一辆手摇车,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自行车,可见其对待生活有不服输的劲头。
    C.小刚和山子虽有一张门票,但对自己能不能进场看球赛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两个人都抱着赌一把的心理。
    D.小说的结尾两人是否如愿看到了足球赛不得而知。开放性的结局留下悬念,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关于文中两人梦到体育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刚的梦境里透露出他的渴望,而找不到门则折射出他现实中遭遇了困境。
    B.梦境中山子在草原上快乐地踢球,这一梦境是由他内心极度的渴望催生而成。
    C.山子梦境中的台阶来自他对体育馆的记忆,这记忆因时间久远而变得模糊
    D.山子梦境中的自己腿上的肌肉结实,这和现实中的情形截然不同,令人心痛。
    (3)前往体育场的路途中,山子的思绪不断在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当年这篇文章审稿的编辑认为:“此稿有史铁生的味儿,有些残疾人的凄凉感,但基调还是明朗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组卷:96引用:14难度:0.1

三、文言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乾道六年,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C.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D.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
    B.绍兴,宋高宗逃至越州时,想要让宋朝复兴,打败金军,就以绍兴为年号。
    C.江右,指长江以西地区,古人以西为右、故又称江右。
    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身处乱世,忠心不改。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并起,他就在耿京幕府里做节度使,并奉劝耿京定下南归决策。
    B.辛弃疾实绩突出,平乱有方。湖湘两广的盗贼都被他平定,他曾上疏皇上,指出平叛不力的原因,主张建立一支统一领导的部队。
    C.辛弃疾体恤百姓,顾全大局。他受皇上指令,到江右处理饥荒之事,禁止囤积和强卖粮食,并且拨运米粮到信州,受到皇帝嘉奖。
    D.辛弃疾坚持原则,识拔英才。做长沙帅时,有的士人上告考官渎职,辛弃疾予以查实,然后批阅《礼记》卷子,发现豪杰之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请根据材料第一段,简要概括辛弃疾“有大略”的表现。

    组卷:0引用:2难度:0.6

七、选择简答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       ,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C.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D.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的故乡是贫瘠脏乱的,没有繁华的都会、静谧的湖泊、奇诡的城堡,绿色的大森林。”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组卷:1引用:2难度:0.7

八、作文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一月以来,以下热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经典咏流传》、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红海行动》、人才争夺、无人驾驶汽车、抖音短视频、港珠澳大桥、西湖大学、中美贸易战争、汶川地震十周年。
          某杂志社正在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进行征稿,请从以上热词中选取两到三个写作文章投稿。要求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工整书写;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3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