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新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2021年单元测试卷(22)
发布:2024/11/7 2:0:2
一、填空题
-
1.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不同的位置照射木块,观察影子的变化。我发现,影子的方向随着
组卷:2引用:2难度:0.6 -
2.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3.太阳比月球的体积大得多,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
组卷:0引用:2难度:0.7 -
4.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是形成
组卷:2引用:1难度:0.7
二、判断题
-
5.太阳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光和热。
组卷:5引用:6难度:0.8 -
6.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长短都是相同的。
组卷:3引用:8难度:0.7 -
7.改变小圆柱的摆放方式,物体的影子形状发生变化。
组卷:0引用:2难度:0.8 -
8.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的卫星。
组卷:7引用:5难度:0.7 -
9.月球与地球的距离38万千米。
组卷:3引用:6难度:0.7 -
10.虽然月亮很明亮,但本身不发光。
组卷:2引用:4难度:0.7
五、探究题
-
29.关于环形山的形成,其中比较公认的解释为陨石撞击说。为了模拟制造环形山,周周和俊俊两人一起利用托盘、细沙、和大小不同的球进行了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
②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③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
(1)为了研究留在细沙中沙坑的大小与球的质量是否有关,他们应该
A.选择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个高度丢下
B.选择大小不同、质量相同的小球从同一个高度丢下
C.选择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小球从不同的高度丢下
(2)经过不断的测试,周周和俊俊发现不同
(3)判断下列操作的正误。
①在模拟实验时,要控制小球撞击的“环形山”不重叠。
②在模拟实验时,撞击出一个沙坑后,要立马填平。
③在模拟实验后,应该将撞击出的沙坑与月球上的环形山进行对比,看看有无相同之处,猜测环形山形成的原因。组卷:5引用:2难度:0.5 -
30.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铅笔,阳光下的铅笔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他们发现影子在中午12时最短。下面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量的铅笔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问题。
测量次数(次) 1 2 3 4 5 6 7 8 9 影长(厘米) 13 10 8 6 4 2 4 6 8
(2)从上面的数据表中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此时铅笔影子的长度大约为
(3)从上面的数据表中可以知道,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这段时间里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
(4)画出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柱状图。组卷:1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