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甘肃省平凉一中(上)第五次周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劳动与人的关系是密切的。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就一般的日常理解而言,劳动是付出体力或脑力进行工作,以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或者换取酬劳的活动。但如何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创造人”推演出劳动的育人价值,却不能一蹴而就。从教育学的立场出发,要探明“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就需要说明劳动教育有哪些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地方,其他四育薄弱和缺失的环节又如何能通过劳动教育得以完善。
          首先,需要厘清劳动教育和德育的关系。部分学者认为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是劳动教育的首要目的,甚至认为“劳动教育虽然包括劳动技能学习、调节紧张学习生活等功能,但其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目标却只能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毫无疑问是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对劳动价值观的过度强调,也有可能遮蔽更加丰富的教育意义。劳动作为对体力和脑力的使用,对外部世界的改变和对人自身的塑造,应该具有从身到心,从体到德更加丰富的内涵。如果只聚焦于价值观的培养,就有可能又把劳动教育变成了某种变相的德育或政治教育,这同样是对劳动教育整体目标的偏离。
          其次,需要辩证地理解劳动教育中体力和脑力的关系。部分研究者认为劳动教育中的“劳动”,并不包括“狭义的脑力劳动”和“纯粹智力活动”。另一部分研究者往往又强调不能仅仅把劳动视为体力劳动,要重视当下“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加、新形态的劳动不断形成”的特征,若一味强调“出力流汗”,劳动教育就会严重脱离时代与社会实际。这种冲突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怎样考虑劳动教育中的身体和智力的关系?劳动形态的扩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成人劳动世界的结构和分类,然而这种变化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劳动的应然参照吗?教育者需要深入反省身体和精神的对立,将其还原到身心发展的层次和顺序上去,形成可供劳动教育参照的身心关系。
          最后,劳动教育也要区别于生计教育或职业教育。诚然,从学校毕业之后,多数人都会进入各类劳动岗位,这是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但是,从教育本身的立场而言,如果没有生计或者职业的需求,我们还需要劳动教育吗?劳动教育对人还有意义吗?只有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肯定回答,劳动教育才有本质的合法性,而不仅是外在的功能性意义。
          因此,就教育学意义而言,开展劳动教育最本质的理由,不是因为不劳动就吃不上饭,也不是因为当前社会对劳动者有迫切需求,而是劳动这种自由自觉、带有创造和改造意义的活动,拥有对“人”的普遍意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所谈的才是真正的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青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需要还原到符合人的自然天性和身心发展过程的形态上去,也要体现对“全人”的培养价值。也就是说,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应该体现在对儿童的身体、技艺、心灵的每一方面都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培养。一方面,“体、技、心”是属于人之个体的,因此,对这三方面的培养,都真正地属于“育人”,而非外在的社会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体、技、心”这三者涵盖了人的身体与精神、内在与外在、生存与活动、并能以多种方式勾连个人与群体。因此,这是一个可以完整体现“育人”的框架。
    (摘编自娄雨《什么是“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虽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论断,但无助于探明“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问题。
    B.部分学者将“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作为劳动教育核心价值目标,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C.目前劳动教育中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分类,不可简单地作为青少年劳动教育身心关系的参照。
    D.开展劳动教育最本质的理由是,劳动教育带有创造和改造意义,它拥有着对“人”的普遍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恩格斯的经典论述出发,结合目前学界“劳动教育”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B.文章反复强调“教育学立场”,鲜明地标示出了本文区别于一般结论的研究角度和研究价值。
    C.文章在多方面的比较和反思中层层推进论述,充分体现了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浓厚的辩证色彩。
    D.文章结构严谨,“体、技、心”三方面分别照应中间三段,综合体现了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弄清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区别及其对四育的完善途径,有助于从教育学的立场理解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
    B.劳动教育研究中关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现有研究结论存在着冲突,也有欠缺之处,但仍为作者的深入思考提供了帮助。
    C.即使没有生计或职业的需求也依然需要劳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特性决定的,推广劳动教育无需考虑生计或职业的需求。
    D.在某班“热爱劳动”主题班会上,一名同学“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赢得尊严”的发言要点,与本文作者所持观点不尽一致。

    组卷:13引用:11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73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一成果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多年来潜心研究的结晶。1960年7月,时任湖南黔阳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试验田里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萌发了研究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的念头。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杂交水稻研究由此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1974年,湖南开始试种杂交水稻。1976年,全国示范推广面积扩大到208万多亩,全部增产20以上。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8631万吨,比1965年增长47.2%.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可以豪迈地宣布: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摘编自《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光明日报》2019年10月07日)材料二:
          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始于1979年。当时,原农业部向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赠送了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这些种子在美国种植后,比当地良种增产33%以上。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袁隆平团队通过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万余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中国杂交水稻也推广到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非洲各国,增产十分显著。
    (摘编自《杂交水稻》,《科技日报》2019年10月01日)材料三:
          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稻浪滚滚的田间地头,9位来自不同科研领域的农牧业专家现场收割水稻,并选取了三个地号的水稻进行测算。经专家团一致测算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来永才激动地宣布,在今年气候条件不是特别有利的情况下,这片盐碱地的亩产水稻仍然达到了508.8公斤的骄人成绩。他表示,科技助力农业,盐碱地利用好了同样可变高产田。相信明后年产量会持续稳定。
          据介绍,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于2018年10月16日在兴安盟举行,时年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不辞辛苦亲自来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出席活动。该活动标志着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并与兴安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合署办公。袁隆平院士表示,将带领专家团队全力支持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加快引进推广最新培育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和先进技术,力争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助推当地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为内蒙古的粮食生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摘编自《科技助力农业,盐碱地也能变良田》,环球网2019年9月24日)
    材料四:
          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记者从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将在今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
          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分布在大江南北,气候带、光照条件都不尽相同。今年将首次在全国五个主要类型的盐碱地上同时进行千亩片的试验示范,就是为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检验这176份海水稻材料的最终产量和品质。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全国15亿亩盐碱地当中,大概有2到3亿亩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这2、3亿亩土地大约分布在五大类型盐碱地,其中包括新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也包括东北的苏打冻土盐碱地,也包括黄河三角洲地区。
    (摘编自《中国今年首次大范围试种海水稻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粮仓》,中国日报网2018年4月8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得益于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农学家们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以及和中国政府对杂交水稻的大力推广。
    B.巴彦淖尔苏木盐碱地水稻种植的成功,在气候条件不十分有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亩产508.8公斤的好成绩,证明了科技可以使盐碱地变成高产田,并且能使产量稳步增长。
    C.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正式成立,将对内蒙古的粮食生产、绿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袁隆平院士提出了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的目标。
    D.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分布范围广,地质和气候等条件也不一样,有2到3亿亩具有改成良田的潜力,可以用来种植耐盐碱水稻,这将为我国的水稻种植增加大量的面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一段用倒叙的手法,先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再讲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念头的产生和研究的初步成果,这样写具有引人入胜的作用。
    B.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方式多样,或赠送种子,或为他国培养杂交水稻人才,进而带动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推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沙漠也属于盐碱地,和海水盐碱地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选出的176份优良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种植,主要目的就是检测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对水稻品种的不同要求。
    D.四则材料选材具有不同侧面的代表性,或纵向叙述杂交水稻的发展史,或横向展示杂交水稻走出国门,都重点介绍不同地域在盐碱水稻的试验种植中取得的突出成果。
    (3)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和发展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1引用:3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落实
    许世杰
          不知从哪个角落发出一阵轻微的鼾声,总算打破了会议室里令人窒息的沉寂。在县教育局汪副局长不满的目光下,有个胳膊肘悄悄捅了捅垂头打盹的人。于是,室内空气又凝滞了,连临窗张挂的“全县二十年以上教龄教师座谈会”红布横幅,都纹丝不动。
          一个低柔的声音:“翁老师谈一谈?”梳着两把短刷子的女秘书终于忍不住了,她脸涨得通红,胆怯地窥察着汪副局长的表情。
          刷--!从全场二十余双老师的眼睛里,立刻射出或热或冷的束束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在翁思茂身上。
    翁思茂却全然没有注意到这一切,依然凝视着什么,呆呆地出神。迎面墙上“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的标语,正牵缠着他的绵绵思绪。
          二十五年了!如今,大学同学有的已经成了大学教授、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企业老总,光鲜亮丽,买房买车,而他--大学的高才生,在被分配远离省城的县立中学,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后,陪伴他的,至今仍然是那简陋的校舍,坑洼不平的黑板,夏漏雨、冬灌风的住房。当然,变化也是有的,他已经鬓发斑白、瘦骨嶙峋;他那“银河”对岸的爱妻,也总算熬到了身边,虽然已经瘫痪在床,又吃了劳保,人事关系还在外地……
          一个清脆的声音:“请翁老师谈谈吧!”当女秘书隔着屡屡青烟,看到汪副局长温文尔雅地点着头,肌肉松坠的脸上现出不大明显的笑容时,便鼓起了勇气。
    “啊?”翁思茂从冥思中惊醒,“我--”
          能谈些什么呢?如果是在一个月前,他一定会动情地向大家讲述,汪副局长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多次到家里问寒问暖、同他交朋友的经过。一次,得知他爱人看病竟是自费,原单位不予报销时,汪副局长气愤地站了起来:“岂有此理嘛!这样吧,把医药费单据给我,由组织上帮你交涉好了。”翁思茂眼里闪着泪花,他没有什么奢望,只要能有这样一位贴心的好领导,他的心就暖了,劲就足了,即使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再大,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汪副局长悄悄流露出为了让女儿考上大学,希望请个老师辅导辅导的意思之后,翁思茂便一口应允了。
    “汪副局长同翁老师交朋友的事,省教育厅通报表扬了。请翁老师谈谈体会吧!”女秘书又催了,翁思茂礼貌地欠了欠上身,尴尬一笑,青筋暴露的右手置于胸前,拇指、食指和中指习惯性地拢在一起,就像平日在讲台上捏着一支粉笔那样:“体会嘛……”
          体会?怎么说呢?一言难尽!因为,有两件事使他非常伤心。在高考报名的时候,汪副局长的女儿委屈地说:“翁老师,我想报师范,可爸爸说什么也不让。”
    “噢?不会吧?”
    “不骗您,我爸爸冲我瞪眼说:‘当一辈子老师有什么出息!’”
          没过几天,这个女孩拿着几张医药费单据:“翁老师,这是阿姨的吗?”
          翁思茂接过一看,惊愕了,原来正是去年交给汪副局长的那几张。
    “我在字纸篓里发现的,保准是您给我补课时掉在我们家的。”
          翁思茂双手颤抖,几张单据被撕得粉碎……
          女秘书不耐烦了,蹙眉代替了笑脸:“体会、希望、意见什么的,都可以谈谈。”
    “好吧!”翁思茂严肃、冷静,“我对上级领导落实尊师重教的工作,提点希望和意见。不多,只十二个字:端正认识、不弄虚假、落到实处!”
          在短暂的沉寂之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会议室的空气总算活跃了……
    (选自《全国微型小说精选评讲集》,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会议室里令人窒息的沉寂、轻微的鼾声、凝滞的空气、副局长不满的目光等,渲染了隆重庄严的氛围,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
    B.从汪副局长要单据,到女学生发现单据,再到翁思茂撕单据,小说巧妙地运用报销单据这一事物来贯通一些情节,表达了翁思茂被蒙骗的愤怒。
    C.小说运用插叙的笔法,叙述了令翁思茂伤心的一些事,反映了任副局长对教师职业的鄙视态度,从侧面刻画了汪副局长冷漠、虚伪的一面。
    D.小说在翁思茂提出十二字建议后爆发的热烈掌声中戛然而止,呼应标题,留给读者回味与反思的空间,这样写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2)小说在刻画翁思茂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女秘书的声音和表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组卷:3引用:6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同学们学习了戏剧单元,对“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窦娥、哈姆莱特”等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结合文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并写出理由,不超过100字。

    组卷:2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1年春节前夕,某中学为重温诗词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特地组织学生在线学习并仔细品味李白杜甫诗歌。
          材料二:2019年11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强调,高考评价体系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融入考试的各个环节,其中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查是重中之重。
          材料三:2017年年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文化自信”,要求“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
          某中学组织“致敬经典,传承文化”专题讨论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