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教育城教育联盟八年级(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9/16 7: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
    周珊珊
    ㅤㅤ①“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向青年发出召唤。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广大青年应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
    ㅤㅤ②自信自强,来自于不怕苦、不怕难的积淀。_____。任何美好理想,都离不开筚路蓝终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从湖北襄阳的一名农村青年,到走上“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邮件接发员柴闪闪每一年的建议都与基层劳动者有关;“嫦娥五号”探月取壤的征程上,80后、90后已经成为中坚力量;“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团队,平均年龄34岁,最小的成员出生于1995年。从田间地头到科学前沿,从内地到边疆,广大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向阳而生,蓬勃发展。
    ㅤㅤ③自信自强,也在于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历练。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舍小家顾大家、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走的张小娟……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离不开青年的倾力奉献,苦干实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广大青年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甘于奉献,舍生忘死,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ㅤㅤ④自信自强,更在于 ____。苏炳添突破年龄和体能局限,在百米短跑中取得了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最美大学生”刘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主动请缨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实现自己卫国戍边、历练人生的从军梦想;江梦南因一场意外失聪,却不服输,不气馁,努力学习,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广大青年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在各个赛场上书写着奋发有为的新篇章。
    ㅤㅤ⑤民族复兴,使命光荣。广大青年要自信自强,担大任、明大德、成大才、立大志,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生活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1)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A.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广大青年应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号召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
    B.文章开头以李大钊的名言引入论题,有气势,有力量,给全文奠定了昂扬向上的论述基调。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可以插入文中第②段的横线处,既紧承上句,又开启下句,语意连贯,语言典雅。
    D.第⑤段中“担大任”“明大德”“成大才”“立大志”这四个短语,按照逻辑先后顺序排列,对青年明确提出四方面要求,排列整齐,朗朗上口。
    (2)品读第④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自信自强,更在于
     

    (3)“自胜者强,自强者胜。”请简要举一个典型事例佐证第④段中的这句话。

    组卷:72引用:5难度:0.3
  • 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ㅤㅤ有一天,一群二百人以上的农民,在他家门前聚合,要求这个商人平价卖给他们大米——这是在饥荒时代一种对有道德的人的习惯要求。可是这位富人拒绝讨论这件事,他把人们驱走而关上了大门。
    ㅤㅤ彭德怀接着说:“我正从他家门前经过,停止着观看这种示威。我看这些人一多半已饿个半死,而且我知道这个富人在他的仓里有一万石以上的米。可是他完全拒绝帮助这些饥饿的人们。我激怒起来了,领导着农民攻打并且冲进他的家里。农民运走了他的仓里的一大半粮食。以后我想到这件事情时,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的,而且如果他不肯这样做的话,那他们从他这里把米抢走,是很对的。”(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作者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发、林伯渠、徐海东等。
    C.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并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红军战士的生活等做了广泛的调查。
    (2)《红星照耀中国》曾用名
     
    ,作者斯诺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对‘红色中国’的未来作出了富有远见的预言。这一预言是什么?

    组卷:13引用:1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绝唱严阵
    ㅤㅤ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ㅤㅤ②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ㅤㅤ③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ㅤㅤ④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ㅤㅤ⑤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ㅤㅤ⑥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ㅤㅤ⑦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ㅤㅤ⑧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ㅤㅤ⑨“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ㅤㅤ⑩它是满地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ㅤㅤ⑪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生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ㅤㅤ⑫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ㅤㅤ⑬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ㅤㅤ⑭去听它的精神。
    ㅤㅤ⑮去听它的风格。
    ㅤㅤ⑯去听它的情操。
    ㅤㅤ⑰去听它的力量。
    ㅤㅤ⑱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
    (1)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②从含义的角度: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2)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4)文章第⑱段写到: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运用(15分)

  •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手写汉字作为母语表达的基本能力,随着其实用功能的淡化而弱化。可以想象,在快节奏、高频率的信息表达时代,______________。其实,______________,就像空气和水。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______________。问题是,______________,正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忽视空气和水的存在一样。
    ①越是基础的,很可能越重要
    ②越是基础的,就越容易被忽视
    ③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都相当于空气和水
    ④手写汉字已经被忽视到了何种地步

    组卷:135引用:13难度:0.8

四、作文(50分)

  •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ㅤㅤ材料一,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条道路,两旁的景物优美,路旁插着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它劝告过客不要因为无暇欣赏而留下遗憾。
    ㅤㅤ材料二,有一句格言这样说:“朋友,快快走,请不要为眼前美丽的风光而驻足。”
    ㅤㅤ确实,是驻足欣赏,还是快步离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你有怎样的看法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任选其中一则材料,也可以两者结合进行构思;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组卷:2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