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
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组卷:51引用:6难度:0.9 -
2.民乐团演奏中国名曲《茉莉花》时,其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83引用:14难度:0.8 -
3.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组卷:758引用:20难度:0.6 -
4.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四种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组卷:191引用:17难度:0.5 -
5.要使食品冷却,用等质量的0℃的水和0℃的冰,效果较好的是( )
组卷:807引用:10难度:0.8 -
6.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个是( )
组卷:35引用:5难度:0.7 -
7.小明做作业时,课本中有一道习题--纸锅烧水,于是他决定立即做一下这个实验,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结果发现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 )
组卷:120引用:7难度:0.7 -
8.红外线和紫外线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64引用:4难度:0.6 -
9.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碗中。观察到碗中液态氮立刻开始沸腾,碗上出现大量“白气”,碗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0引用:3难度:0.7
三、解答题(共52分)
-
27.如图所示,小明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图中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将蜡烛燃烧变短,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填“上”或“下”)方向移动;要想使像更亮些,半透明薄膜应 (填“靠近”或“远离”)小孔。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茂密的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 (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填“像”或“影子”)。仔细观察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与 (填“树叶间小孔的大小”、“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或“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有关。
(5)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如图):他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内: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组卷:76引用:3难度:0.6 -
2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ㅤㅤ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ㅤㅤ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ㅤㅤ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 。
A.云层水气充足
B.云层下气温较高
C.云层中气温较低
D.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填“低”或“高”)。
(4)盐城地区冬季也会降雪。降雪时,人们常感觉到降雪时不冷,雪熔化时较冷,是因为雪熔化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
(5)小明利用冰块削成了如图所示的楔形,在阳光照射下发现了奇妙的现象,这是光的 现象,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最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 色光。组卷:82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