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8 14: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浩瀚的古籍按大类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体现了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经部中,现存传世古籍以儒家经典《六经》影响最大。从哲学思想角度看,“《书》以道事”,蕴含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春秋》以道名分”,蕴含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易》以道阴阳”,蕴含丰富的宇宙哲学思想等。具体来看,以《周易》为代表的“三易”中系统的“阴阳”观念及“穷变通久”“中正、中和、时中”“简易、变易、不易”等朴素辩证思想和《尚书•洪范》“五行”揭示了事物相生相克的普遍联系、推衍生灭的唯物观念。子部中,《道德经》以“道”为万物本体,以“德”为万物生成模式,《庄子》以“相对”主义、“无为而无不为”为运动方式,共同构建起了“尊道贵德”“自然无为”的哲学体系,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那个时代关于事物变化、转化的最高认识水平。史部地理类《山海经》等书,也为我们保存了“德义仁礼信”的宇宙观和价值观。集部汇集了许多哲学思想的文学表达。
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可以利用典籍中的诸子学说、百家理论,展示中国古圣先贤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的心路历程、思想火花和哲学思维。一是积极利用古圣先贤创造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标志性成果进行再思考。比如,中国古代以“三易”阴阳为代表的卜筮教化和以《易传》为代表的三才合一的实践学说,以《道德经》《庄子》抽象的“道”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以《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人本”“民本”和“性本”哲学,等等。二是针对中国哲学史书写存在的西化问题,有的放矢地构建起中国本位的反映古圣先贤揭示事物本质、发展规律、运行模式和守中原理的学术范畴和话语。可以利用“三易”揭示的“阴阳”观念、《洪范》揭示的“五行”学说、《易传》和“蜀学”揭示的“三才”思想,孔子等倡导的“中庸”理论,儒家经典确立的“尊师重教”“学以致道”“教学为先”“格物致知”等认知途径。三是对于道德哲学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利用儒、道等诸子思想资料,构建“道为之元,德为之始”“仁义礼乐”为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行的道德哲学和情感哲学;利用儒墨名法对道德伦理、人文情怀、社会关系和日用常行的各种论述,梳理归纳“孝悌忠恕勤、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仁义礼智信、天道命性情”等实践伦理。
从前,孔子利用“旧法世传之史”整理成《六经》,后世儒者通过“游文于《六经》之申,留意于仁义之际”等方式,创造性地构建起庞大的儒家学派和系统的儒学理论。今天我们也应该沉潜丰富古籍、立足百家学术,用中国的学术话语、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在更宽广的视野中还原出我国本来的哲学史,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进而丰富世界哲学思想宝库,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舒大刚《沉潜丰富古籍立足百家学术丰富世界哲学思想宝库》)
材料二: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刘歆作《诸子略》后,所谓子学、子部、诸子思想的说法,主要是针对先秦诸子各家各派思想学说而言。而近代以来所谓的“诸子学”,是在中华文化不断势弱的过程中,士人针对传统内部的“经学”“儒学”以及外部的“西学”,提出的一种中华文化新的整体形态。不过,这种“诸子学”本质上只是针对“经学”“儒学”的弊端,以及“西学”的强势作出的应激反应,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正因此,每每提起中华文化复兴的议题,“经学”“儒学”便又成为首选。可事实证明,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与强盛,传统的“经学”“儒学”显然已经很难堪此大任。是故,明确近代“诸子学”的产生机理,不失为考察中华文化真正得以复兴的牢靠基础。
从追溯“诸子学”自身复兴的历史角度看,一般都认为自晚明以来在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往过程中,“诸子学”先后在明末被视作重振三代政教的阶梯,在清末被当作接纳西方科学、政治的辅助。而到了五四运动之后,“诸子学”更是被拿来作为颠覆“经学”“儒学”的杀手锏,并期以实现所谓的“民主”与“自由”。不过即便如此,当下学界对“诸子学”之于中华文化复兴作用的认识莫衷一是:倡导“经学”“儒学”者秉承陈规,视“诸子学”为细枝末节;研治西学者又将“诸子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一并视为前现代的产物;即便“诸子学”研究从业者,或扎根故纸堆整理国故,或借哲学发明特定理论意涵。究其原因,无不与缺乏对“诸子学”的整体认知相关。实际上,从中华文化内部与从西学关系这两个角度对“诸子学”进行勘定,不仅是学术工作,更充实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实质内容,使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得以真正落实。由此,三个问题必须得到解答: 。
(摘编自方达《“诸子学”与中华文化复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浩瀚的古籍按大类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汇聚着古圣先贤的智慧,其中儒家经典《六经》影响最大。
B.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的构建,可以利用典籍中的诸子学说、百家理论,展示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想认识。
C.传统的“经学”“儒学”已难以承担中华文化复兴的大任,故追溯“诸子学”的本源成为复兴中华文化的坚实基础。
D.当下学界对“诸子学”之于中华文化复兴作用的认识观点不一,这与缺乏对“诸子学”的整体认知是分不开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诸子思想对当今文化的影响,同时也都谈到受到西学的冲击。
B.我们要对诸子思想成果进行思考与梳理归纳,形成中国古代道德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C.从孔子的集成到后世儒者系统理论的创建,今天中国特色哲学史体系的构建成绩卓著。
D.近代“诸了学”是士人在中华文化势弱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形态,也是一种应激反应。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有学者认为法家的法治思想及其实践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应将国家权力置于法律之下并受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B.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时宣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四十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C.张先生认为墨子学说“是人道主义与科学精神的结合”,科学精神在墨子全部学说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卓越价值”
D.成功人士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太过于消极,不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旋律,误导青年将“躺平”视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材料二结尾处作者提出了三个必须解答的问题,你认为应该是哪三个问题?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组卷:1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丑(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霸王自杀(节选)①
郭沫若“大王,请你不要迟疑,”亭长又敦促着,“追兵万一赶到了……”
“不行,不行,”项羽依然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起初起兵的时候,随处都有人来参加,随处都有人来欢迎,我们是没有愁过兵马和粮食的缺乏的。现在不同了。我们每到一处,人都逃得精光。没有逃的,连乡里种田的老百姓都要欺骗我。这正是天老爷在作弄我。呵!”他长叹了一声,把两手握成拳头,向空中举了一下,望着天。“我还有这么大的气力,就要被消灭了吗?“
“大王,”亭长又说,“天是助成你的,请你不要迟疑。你身经百战仍还健在,不正是天意吗?”
“不行,不行,”项羽又摇起头来,“我是晓得的,亭长,你一定是好人,但我有什么面目回到江东去呢?”他这时心机转了一下,看到了伏在江边不能起来的他的那位部下。他指着他说:“那是钟离昧啦,他腰上受了伤,不能动了。亭长,就请你把他打救了去啦。”
“还有我这匹乌骓马,”项羽接着又指着他的那匹青白色的马说,“这马我骑了五年,我不忍杀它,这也让亭长把它打救了吧。”
“大王,我看你的仁心是很可动人的。但我觉得你不好在那种感伤的陶醉里沉湎。古话说得好,‘天道远,人道迩’,我们应该先尽人事,然后再听天命吧。只要你把你目前的这种仁心,能够推广出去,真真正正把天下的人打救起来,真真正正把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的老百姓放在你的念头上,以你的雄才大略专于用来救世济人,我看不要说天,什么人都是会帮着你的,江东的父老也一定会帮助你的。现在还不迟啦……”
在这时候从西北角上又隐隐腾出了一片声息,声息愈见逼近了,听得出是一大群人马的马蹄声,听来是有几百人的光景。
“大王,”亭长叫着,“不要再狐疑,你赶快上船!赶快上船!”
项羽没有作声。他的左手把盾牌拿着了。其他二十五名壮士就像受了命令的一样,也一同拿起了盾牌。
项羽的两个眼仁②愈见对紧了,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五名的壮士也不期而同地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在朝阳中交织着了无数的虹彩。二十六个人呐喊了一声,迎接着涌上了前去。
亭长这时候把船离开了岸,隔得一箭远的光景,又停着了。他爬在乌骓马的背上去观起战来,对着坐在船尾上焦急着的钟离昧传达着他的所见。
“……就跟冲进了羊牢的一群猛虎一样啦。哦,只见人在倒,马在倒,敌人溃乱了,就像一群蜂子啦。”
“项王呢?项王呢?”钟离昧焦急着问。
“看不清楚啦。……哦,还在,还在。他最厉害。他是没有戴将军盔的……”
“哦,那不危险!”
“真不愧是身经百战、力能拔山的大王……二十五个都不弱……哦,真巧妙,真灵敏,真神速呵,二十六个人就像有二十六双手足的一个人啦。不是人的力量啊!”
“项王呢?项王呢?项王没受伤吗?……”
“……哦哈,他把盾牌也抛弃了,抓着敌人在当盾牌。他把手里抓着的人像肉弹子一样乱掷!敌人都闪开了,没人敢应战,只是把他们重重围困了起来。遍地都是死伤啦……哦哈,黑盔甲倒了一个,又倒了一个!……”
“项王呢?项王呢?”
“他没有倒。但他的头受了伤,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的身边就只有几个黑盔甲的尸首僵伏着,一个敌人的尸首也没有。他现在拾起了一把剑来了……哦,你注意听,他好像在说话,他指着一个好像叫吕马童的人在说话……”
“……你不是吕马童吗?我听说刘邦悬着千金的赏格,购我的头首,得到我的首级的还可以封万户侯。你从前对于我是有过好处的,我现在就把我这个首级送给你罢……”
这一片宏大的声音,几乎是一字一顿吐出的,连船上的人也听得清楚。钟离昧早已经硬着颈子在吞眼泪,亭长依然还在马上看。
“呵哈,”亭长最后叫着,“项王刎了喉,在一群黑盔甲的尸首里面,倒了。”
亭长的脸上也悬着了悲怆的眼泪,他不忍再看了,从马上下来,把船起了碇,向江心摇去。
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
……
(有删改)【注】①本文取材于《史记》,写于1936年郭沫若游历日本期间,此时国内国民党仍正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后被收入郭沫若历史小说集《豕蹄》。
②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亭长的敦促,项羽产生迟疑并拒绝渡江,因为他认识到导致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失去民心,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B.项羽临别时不但赠送乌骓马给亭长,而且请求亭长将其受伤部将钟离昧渡过江去,体现了他还有亭长所说的那种“仁心”。
C.“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衬托出项羽和他的将士们勇于应战的英雄形象,与下文具体的作战过程相呼应。
D.小说结尾处写这次激烈的交锋过后战场上一片狼藉,这一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折射出项羽的悲剧命运。
(2)关于文中亭长在“观战”时与钟离昧的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亭长传达自己所见时,钟离昧始终关心项羽是否安全,可见他很忠诚。
B.项羽部将人数逐渐减少到最后仅剩项羽,证明他采取了错误的作战策略。
C.项羽愿意把自己的首级送给吕马童去领赏,说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D.项羽自刎,照应上文托付钟离昧、赠送乌骓马,暗示当时已抱必死决心。
(3)郭沫若在《豕蹄》序言中说,自己始终是站在现实的立场来创作历史小说,请结合这句话分析小说中划横线句子的丰富意蕴。
(4)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确有项王临终托付乌骓马于乌江亭长的记载,但只字未提钟离昧。而在这篇小说中,郭沫若特意安排这一人物。这样安排有什么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组卷:16引用:6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宙无垠,空间轨道资源却并非无限。最具应用价值的地球轨道主要集中在2000公里以下的轨道区域,而这里也成为空间碎片的“集散地”。
空间碎片是指 ①。这些产物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之间碰撞产生的碎块等,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载人飞船是典型的低轨道航天器,其轨道所处区域空间碎片密度较大,碎片撞击对飞船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当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时,由于失去了舱壁的保护, ②甚至直接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动力学专家曲广吉介绍。
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安全运行一年多,经受住恶劣空间环境的严峻考验,保障了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成功完成多项空间科学任务,这些都离不开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空间碎片防护设计团队。20年来,该团队通过不懈探索与努力,打造出固若金汤的防护“铠甲”,为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安全运行提供了 ③。
(1)下列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第四段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
B.米考伯先生的事,虽然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但是由于过去有张“契据”什么的,所以依然还有纠葛。
C.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
D.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组卷:4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②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③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
④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
⑤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
⑥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聂荣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