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1课 种树郭橐驼传》2022年同步练习卷(12)

发布:2024/12/14 3:0:2

一、经典解读

  • 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子之道,移之官理

    组卷:45引用:4难度:0.8
  •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4引用:2难度:0.7
  • 3.下列对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9引用:6难度:0.7
  •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42引用:6难度:0.9
  • 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7引用:2难度:0.9
  • 6.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39引用:5难度:0.9

二、精准变式

  • 17.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柳宗元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móu)。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注释:①郁悼(yù táo):通“郁陶”,忧思郁积。 ②丧:灵柩。
    (1)对下面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侔:与……相当 匹敌
    B.当时流辈咸推之 推:推崇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用事:使用的事情
    D.以男女质钱 质:抵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蕴骚人郁悼 进退,实为狼狈
    B.吾与禹锡执友 如今人方刀俎
    C.胡忍见若是 孰能讥之乎
    D.名动 不拘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的为人或其才学的一组是
     

    ①下笔构思,以古为侔
    ②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③既罹窜逐,涉履蛮瘅
    ④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⑤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⑥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
    B.科举成功后,柳宗元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升任为监察御史。
    C.柳宗元被贬往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心满怀抑郁的情绪。
    D.柳州地方随意买卖男女的风俗很盛行,柳宗元上任刺史后马上革掉这种风俗。
    (5)断句和翻译。
    ①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②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组卷:5引用:1难度:0.8

三、综合提升变式练

  •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封建论(节选)
    (唐)柳宗元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而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余以为周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后封之秦,则周之败,其在乎此矣。
    【注】①封建:指封国土、建诸侯。②狉狉,野兽成群走动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自奉自卫 克:能够
    B.必求其而奉之 嗣:后代、子孙
    C.然而于夷王 降:下传
    D.则周之败 端:发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以直不改 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者
    B.由是君长刑政生 积土成山,风雨兴
    C.余以为周丧久矣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国殄后封之秦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倾向于认为人类社会是有原始阶段的,他认为封建制的产生和建立,不是出于古代圣人的本意,而是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
    B.柳宗元所说的圣人,就是儒家所尊崇的孔子那样的圣人。他说的“古圣王”,是指尧、舜、禹、汤、文、武等君王。
    C.柳宗元有敏锐的政治观,揭去笼罩在古今圣王头上大公无私的光环,还原他们以私情私利建立封建专制制度的真相。
    D.本文论述缜密,由因及果,由表及里,思辨性强,分析了诸侯各霸一方,势力日益强大的过程,也揭示了周王朝覆亡的原因。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②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