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2021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嵌岩窦穴,怪奇万状 窦:孔、洞。 B.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 潦:积水。 C.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栖:居留,停留。 D.舟人指点岸如赪 赪:赭色。 A.①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B.①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②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 C.①徙倚久之而归 ②皆以杏仁澄之 D.①复以小艇游庙中 ②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A.这篇游记,作者用精彩而变化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特征描绘山川景物的形象,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
B.作者在描写众多景点时,一是抓住了景点之间的联系,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C.作者用笔灵活多变,最为详尽地描写了大孤山和对小孤山的景物,从多个角度充分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D.文章在记述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引用了传闻轶事、前人诗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②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组卷:2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秀野堂记
朱彝尊 长洲顾侠君,筑堂于宅之北,闾丘坊之南。导以回廊,空以径,累石为山,望之平远也;捎沟为池,即之蕴沦也。登者免攀陟之劳,居者无尘壒①之患。晓则竹鸡鸣焉,昼则扶桑放焉。于是插架以储书,叉竿以立画,置酒以娱宾客,极朋友晜②弟之乐。暇取元一代之诗甄综之,得百家焉,业布之通都矣。侠君乃梦有客愉愉,有客瞿瞿,一一十十,容色则殊,或俯而拜,或立而盱③。觉而曰:“是其为元人之徒与?将林有遗材,而渊有遗珠与?”乃借钞于藏书者,复得百家焉,未已也。博观乎书画,旁搜乎碑碣,真文梵夹④,靡勿考稽,又不下百家,而元人之诗乃大备矣。
予留吴下,数过君之堂。侠君请予作记。思夫园林丘壑之美,恒为有力者所占,通宾客者盖寡。所狎或匪其人。明童妙妓充于前,平头长鬣之奴奔走左右,舞歌既阕,荆棘生焉。惟学人才士著作之地,往往长留天壤间,若文选之楼,尔雅之台是已。吴多名园,然芜没者何限!而沧浪之亭,乐圃之居,玉山之堂,耕渔之轩,至今名存不废。则以当日有敬业乐群之助,留题尚存也。侠君筑斯堂,媕⑤群雅,将自元而宋而唐而南北朝而汉,悉取以论定焉。吾姑记于壁,用示海内之诵元诗者。
(注)①壒:尘埃。②晜:晜,同“昆”,兄长。③盱:张目而视。④梵夹:佛经。⑤媕:捕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昼则佛桑放焉 放:开放 B.暇取元一代之诗甄综之 甄:鉴别 C.予留吴下,数过君之堂 过:拜访 D.舞歌既阕,荆棘生焉 阕:分段 A.晓则竹鸡鸣焉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侠君乃梦有客愉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悉取以论定焉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用示海内之诵元诗者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秀野堂的北面是宅第,南面是闾丘坊,还有回廊小径,假山池塘,时有鸡鸣鸟叫,是自然风光和人工美景的巧妙结合。
B.秀野堂里常有文人墨客往来,主人在此放置书架,闲暇时,置酒与友人论诗,忙碌时,就搜集元诗,认真整理并抄录结集。
C.文选楼和尔雅台因为歌舞升平而终于荒芜废弃,只有沧浪亭、乐圃居、玉山堂、耕渔轩,至今名声在外,那是因为题诗尚存。
D.很多的园林建筑,年深日久都会荒废。而真正能传世不朽的,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秀野堂在搜集整理诗歌方面卓有成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觉而曰:“是其为元人之徒与?将林有遗材,而渊有遗珠与?”
②思夫园林丘壑之美,恒为有力者所占,通宾客者盖寡。所狎或匪其人。组卷:0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1)作者写大孤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孤山“峭拔秀丽”和大孤山“望之如浮水面”的一组是A.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大孤状类西梁 B.冬夏晴雨,姿态万变 岸土赤而壁立 C.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D.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①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②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组卷:0引用:1难度:0.5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碑载其事 载:记载 B.与江山相发挥 挥:辉映、衬托 C.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 开:开始 D.江水浑浊,每汲用 汲:打水,取水 A.①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②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 B.①杰然特起 ②实不然也 C.①徙倚久之而归 ②皆以杏仁澄之 D.①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②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D.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
C.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观呀!
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组卷:0引用:1难度:0.5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雁荡山日记后
徐霞客 初五日,又循崖东跻里许,出石璺①之上,丛木密荫,不能下窥。崖端盘石如擎盖,上平如砥,其下四面皆空。坐其上久之,复下循石璺而入,层崖悬裂,皆可扪而通也。璺外一峰特起,薄齐片云,高若老僧岩,严若小儿拱立。出路隅,居多吴氏,有吴应岳者留余餐。余挟之溯溪入,即绝顶所望吴家坑溪也,在铁板、观音之间。欲上溪左黄崖层洞,崖在铁板嶂之西,洞在崖之左,若上下二层者。抵其下,不得上,出其上,洞又在悬崖间,无可下也。乃循崖东行,又得一石璺,望其上,层叠可入,计非构木悬梯不能登。从此下一小峰,曰莺嘴岩,与吴别。东过铁板嶂下,见其中石璺更大,下若有洞流而成溪者。亟溯流入,抵洞下,乱石室塞,而崖左有路直上,凿坎悬崖间,催藤可攀。遂奋勇上衣碍则解衣杖碍则弃杖凡直上一崖复横历一崖如是者再又栈木为桥者再遂入石璺中。石对峙如门,中宽广,得累级以升。又入石门两重,仰睇其上,石壁环立,青天一围,中悬如井。洞底日光透处有木梯,猱升其上,若楼阁然。
初六日,挟灵岩僧为屏霞嶂之游。由龙鼻洞右攀石罅上,半里,得一洞甚奇。又上半里,崖穹路绝,有梯倚崖端,盖烧炭者所遗。缘梯出其上,三巨石横叠两崖间,内覆石成室,跨其外者为仙桥。其室空明幽敞,蔽于重岩之侧,虽无铁板嶂、石门之奇瑰攒合,而幽邃自成一天。复透洞左上,攀藤历栈,遂出屏霞嶂之中层,盖龙鼻顶也。崖端亦宽垲可庐,后嶂犹上倚霄汉,嶂右有岩外覆,飞泉落其前。由右复攀跻崖石,几造嶂顶,为削石所阻。其侧石隙一缕,草木缘附,可以着足,遂随之下。崖间多修藤垂蔓,各采而携之。当石削不受树、树尽不受腹处,辄垂藤下。如是西越石冈者五重,降升不止数里,始下临绝涧,即小龙湫上游也。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注)①璺(wèn):裂缝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璺外一峰特起,薄齐片云 薄;迫近 B.仰睇其上,石壁环立 睇:斜视 C.盖烧炭者所遗 遗:赠送 D.几造樟顶 造:至,到
A.遂奋勇上/衣碍则解衣/杖碍则弃杖/凡直上一崖/复横历一崖/如是者再/又栈木为桥者再/遂入石璺中
B.遂奋勇/上衣碍则解衣/杖碍则弃杖/凡直上一崖/复横历一崖/如是者/再又栈木为桥者/再遂入石璺中
C.遂奋勇上/衣碍则解衣/杖碍则弃杖/凡直上一崖/复横历一崖如/是者再/又栈木为桥者再/遂入石璺中
D.遂奋勇/上衣碍则解衣/杖碍则弃/杖凡直上一崖/复横历一崖/如是者再/又栈木为桥者再/遂人石璺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尾在铁板嶂的西边,洞六在黄崖的左侧,像有上下两层,但是作者无法走进洞穴。
B.作者告别吴应岳之后,从铁板嶂向下走,看见其中的石缝更大,但由于被乱石阻隔而最终未深入。
C.作者初六日与灵岩寺的僧 人一起去游屏霞嶂,从龙鼻洞右侧攀援而上,发现奇洞。
D.作者快到屏霞嶂顶端时,被陡峭的岩壁挡住,但是作者还是利用一切条作最终到达了小龙湫上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坐其上久之,复下循石璺而入,层崖悬裂,皆可扪而通也。
②余挟之溯溪入、即绝顶所望吴家坑溪也,在铁板、观音之间。组卷:2引用:1难度:0.5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茸,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涛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濠,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及抛江过其下 过:经过 B.又秋深潦缩 潦:积水 C.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D.有碑载其事 载:记载 A.此山当时其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若入前为寺 C.得尽所历秒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D.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A.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写镜头。
B.文章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时,由近及远,突出了其“峭拔秀丽”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C.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对有关的传闻逸事、前人诗句信手拈来,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了诗的灵气。
D.作者从史料方面考订小孤山上的庙宇,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同时也使本文有了很高的文献价值。
(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②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组卷:0引用:1难度:0.5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犬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课,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磷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乎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B.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C.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D.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在文中的意思是封建时代字孙因先辈着勋劳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与外国之往来事。
C.“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与天子面对面应对时对天子的敬称。
D.“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以及官吏的任免,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焘在皇帝面前谈及龙大渊、曾觌当权的一些问题,皇帝追问看法的由来,张焘只好如实告知了皇帝,皇帝因此对陆游十分生气,同时也把张焘贬职外调为建康通判。
B.陆游在王炎手下做事时,认为要进取中原必须从长安开始,他建议王炎储备粮草、训练士兵,只要敌人来挑衅就进攻,敌人不来就做好防守工作。
C.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州,临行向皇帝辞行,皇帝告诉他严州山水秀丽,在空暇之时可以以诗文自娱。这表面上看是对陆游的关心,但这实际上表明陆游并未受到皇帝的重用。
D.陆游晚年再度出任,为权相韩侂胄撰写了《南园阅古泉记》,他因此遭到清流名士的非议,而朱熹则早就预见了此事,由此可见朱熹确实有先见之明。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②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组卷:3引用:3难度:0.7 -
8.阅读课文第三段,完成下面问题。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①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②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3)对本段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写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风景: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明显。
B.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阐明彭蠡口江面的广阔,四望无际;引用苏轼的文句是为了突出在自然景观中渗透了人文景观。诗文传说与名胜相互映衬,更为引人入胜。
C.作者为了体现大孤山的特点,先用小孤山与之相比较,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然后以西梁山类比,使人由经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
D.作者融情入景,暴露自己的心境,在文中写江水清浊明显,隐喻主战与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组卷:0引用:1难度:0.5 -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八月一日,过(①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⑩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②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3)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重点写观察烽火矶,先近观,再特写,最后远望,让人一步步真正明白烽火矶的佳妙之处,并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B.第2段先写澎浪矶与小孤山的相望位置,再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看守,是想阐明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C.第2段描述了小孤山和澎浪矶的风景,突出表现了小孤山峭拔俊美、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D.文章第2段写小孤山峭拔俊美这一特点时运用比较手法。将一些山与小孤山比较,又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比较,写景顺序则是由远及近。组卷:1引用:1难度:0.7
二、选择题
-
10.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9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9 -
1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9
四、语言表达
-
36.把下面四个短句改成一个连贯通顺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日记体游记的特点是按日期记载行程以及路途所见、所闻、所感。
②日记体游记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
③日记体游记大多以短篇为主。
④日记体游记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组卷:4引用:1难度:0.8
五、其他
-
37.赏析“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组卷:0引用:1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