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发布:2024/8/1 8:0:9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默写。
    (1)关关雎鸠,
     
    。(《关雎》)
    (2)
     
    ,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此地一为别,
     
    。(《送友人》)
    (4)
     
    ,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夜久语声绝,
     
    。(《石壕吏》)
    (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组卷:6引用:1难度:0.5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27引用:1难度:0.7
  • 4.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甲】中国戏曲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综合而成的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戏曲的发展经历了先秦的萌芽期,唐代中后期的形成期,宋金的发展期,元代的成熟期,明清的繁荣期这样一个具体过程。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等剧种为代表的中华戏曲百花苑。现如今,我国已有300多个戏曲剧种。
          【乙】乾隆时期,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一时yù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cuì”之一,被yù为“国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国cuì
     

    yù为
     

    (2)指出下面短语类型。
    不断吸收
     

    (3)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
    现如今,我国已有300多个戏曲剧种。
    (4)阅读甲乙两文,分析中国戏曲和京剧二者之间的关系。

    组卷:4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45分)

  • 12.现代文阅读。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①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他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含混不清。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我爹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②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面。我按住了他的身体,把茶水送到了他嘴边,“喝点吧,喝了茶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
          ③李响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④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
          ⑤A“                  
          ⑥“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⑦“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的媳妇儿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
          ⑧“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役,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部队走了。”
          ⑨B“               
          ⑩“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⑪我“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
          ⑫“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普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
          ⑬C“
     

          ⑭我觉得李响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
          ⑮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⑯“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⑰“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怼着李响。
          ⑱“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这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
          ⑲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剩了个破片片。
          ⑳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
          ㉑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
          ㉒我决定带李响走,亲自开车。
          ㉓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稻香门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㉔“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我应该去办我的大事了……
          ㉕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客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㉖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弄丢了他,我没法向我的父亲李直交代,他正在家辛苦地给我带孩子。
          ㉗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㉘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注释】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选文有删改)(1)结合语境,把下面的三个问句填到文中画横线处相应的位置上。(填写序号)
    ①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
    ②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③那你打仗了吗?
    A
     

    B
     

    C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直讨厌父亲李响是因为李响十八岁就扔下父母和新婚的媳妇,偷着离家去参加革命,没有尽到做儿子、丈夫、父亲的责任。
    B.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出生产运动的艰苦,反映了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
    C.小说构思巧妙,采用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手法,讲述李响的故事,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D.小说在刻画李响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法,因而李响的形象鲜活、生动、丰满。
    (3)“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请依据李响和李游这对祖孙的故事,谈一谈你对“南泥湾精神”的理解。

    组卷:7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50分)

  • 13.生活中,你会遇见许多有意义的行走——或是在研学中寻觅到一方诗意田园,或是在经典中见识他人不一样的行走,或是开启一趟别开生面的阅读旅行……认真回顾,你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行走”,让你收获良多。仔细思考,身边关于行走有不同见解:走得太快,来不及驻足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可能会错过了一些人、一些事;走得太慢,流连在缤纷的风景中,可能会迷失了方向。
          请从以下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任务一:讲述经历。以“不一样的行走”为题目,记录你学习生活中的独特经历和收获。
          任务二:发表见解。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写作,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在思辨型主题班会课上,向同学分享你对行走中的“快”与“慢”的见解。
          要求:①任务二自拟题目。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能写诗歌。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学校名和人名。

    组卷: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