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八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10/18 6:0:3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25引用:3难度:0.7 -
2.支气管、肺部疾病的患者,由于体内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患者血浆pH下降,严重的甚至引起酸中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73引用:9难度:0.6 -
3.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
组卷:41引用:11难度:0.7 -
4.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组卷:468引用:43难度:0.7 -
5.已知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
组卷:43引用:7难度:0.7 -
6.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5引用:14难度:0.6 -
7.小鼠在受到电击刺激时心率、呼吸频率均会升高,有典型的躲避、逃逸行为。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唾液分泌以及消化功能减弱。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2引用:10难度:0.8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
20.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在正常个体中,入侵机体的流感病毒会迅速被清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2)流感病毒必须在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继续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个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列举具体的应对措施组卷:12引用:3难度:0.6 -
21.长期肥胖易诱发胰岛素抵抗(即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而无法有效降血糖),进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分子机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1)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血糖调节。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能够提高血糖浓度的相关激素有
(2)图1显示,当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受体胞内部分的相关位点发生磷酸化水平的改变,进而激活胞内信号通路,实现降血糖效应。据图1分析,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A.胰岛素分泌不足
B.胰岛素受体异常
C.GLUT4合成受阻
D.含GLUT4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
(3)内质网膜上的酶D催化甘油二酯合成甘油三酯(脂肪)。研究表明其与肥胖产生的胰岛素抵抗有关。研究者利用酶D含量降低50%的突变小鼠A并进行实验一,结果见表1。
表1 正常饮食条件下,两组小鼠的相关指标实验一 实验小鼠 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高胰岛素环境干细胞吸糖率 对照组 正常小鼠 a b 78% 实验组 突变小鼠A 0.4a 1.7b 30%
(4)资料显示,细胞膜上的酶P可改变胰岛素受体胞内部分的磷酸化水平,而改变其活性。研究者利用酶P含量降低70%的突变小鼠B进行实验二,结果见表2。
表2 高脂饮食条件下,检测两组小鼠的相关指标实验二 实验小鼠 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高胰岛素环境干细胞吸糖率 对照组 正常小鼠 a1 b1 18% 实验组 突变小鼠B 3.2a1 0.1b1 60%
②结合(3)推测,a与a1,b与b1的大小关系为
(5)研究者进一步探究了甘油二酯与酶P诱发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①利用酶D和酶P含量都降低的双突变鼠C进行实验。正常饮食条件下,检测其高胰岛素环境肝细胞吸糖率与实验二中
②分别提取实验一两组小鼠肝细胞,通过蛋白质电泳检测细胞不同部位酶P的含量(电泳条带颜色越深,蛋白质含量越高),结果如图2。根据电泳结果推测,甘油二酯可以
(6)综合以上研究得出,长期肥胖会使甘油二酯积累,组卷:45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