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年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

发布:2024/11/28 6:30:2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3难度:0.7

二、现代文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端午节有各种小名。(甲)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它还能叫“重五”“重午”,“端”原本就有开头、初始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初五”。据统计,端午节叫法更是多达二十几个,甚至包括“地蜡节”“五蛋节”这么生涩的名字。(乙)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文献,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但那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他辞世后400多年的事。
          其实,关于端午节,不只有一个“纪念屈原”说,在不同地域,还有人认为是源于纪念伍子胥、介子推……只是,学术界大都认为那是牵强附会之词,理由大致与上述原因类似。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流传,因而“端午纪念屈原”的说法地久天长。总的说,(丙)端午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以纪念屈原跳江自尽,最后形成后来的端午节传统习俗。所以说,端午节民俗大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时间不断向前发展,也还在不断注入新内容。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涩
    B.也许
    C.牵强附会
    D.地久天长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6
  • 4.下面是对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题。
    类别 身高(平均) 体重(平均) 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
    80后 158.5厘米 41.3公斤 99.04
    90后 160.6厘米 43.1公斤 96.37
    00后 162.8厘米 46.5公斤 93.86
    (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2)根据你对生活的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表中现象的原因(不超过20字)。

    组卷:2引用:2难度:0.5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 1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4)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帝子降兮北渚,
     
    。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组卷:1引用:1难度:0.9

四、作文(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是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36引用:1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