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运用(10分)
-
1.填空。
(1)舞幽壑之潜蛟,
(2)
(3)张桂梅在接受颁奖时曾说“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这句化用了屈原《组卷:8引用:1难度:0.9
2.按要求选择。(5分)
-
2.暮春时节,学校诗社拟从诗词中选取合适的诗句来编入《暮春吟唱》诗集,以下选项中不合适的一句是( )
组卷:26引用:1难度:0.7 -
3.学校摄影社纳新,团长在迎新大会上做发言,请选出用语不当的一项是( )
①摄影记录的是光影,反映的是瞬间,留下的是永恒,表达的是思想。
②我们摄影爱好者必须以德艺双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③以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积累知识、吸收营养、提高自己。
④相信我们通过刻苦的锤炼,定能攀登艺术高峰。组卷:26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70分)
-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战国策》目录序
(宋)曾巩
①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②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③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年,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④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⑤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有删节)(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尽得其书”:“始”是“才”的意思,表现作者寻访缺漏篇目的艰难。
B.“旧俗已熄久矣”:“已”表完成时态,表现孔、孟距离周代时间距离之久。
C.“偷为一切之计而已”:“而已”相当于“罢了”,表现作者对战国游士的鄙夷。
D.“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乎”表疑问,表达作者对《战国策》价值的怀疑。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认为孔子、孟子阐明先王之道,是因时之变提出应当实行的主张。
B.作者认为战国游士之说有百弊而无一利,远不如先王之道“用之无弊”。
C.本文在批判书中战国游士行为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保存史料的现实作用。
D.本文批驳刘向的观点,却无剑拔弩张之势,体现了曾巩从容和缓的文风。
(3)本文说理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③④两段加以分析。
(4)书序,一般会对书作的内容进行介绍或评述。有人认为本文徒有“书序”之名,却无“书序”之实。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文内容加以分析。组卷:7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70分)
-
9.有人说,质疑一件事比相信一件事更困难。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组卷:8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