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0/27 17:0:31

一、积累与运用。

  • 1.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在指定方格内。
          浸润在潮湿的昏黄天幕里的斜阳,醺醺
     
    然,陶陶然,像醉酒的汉子,将那
     
    红的面孔尽情展览,往昔的zào
     
    热在此刻突然间全然消失,变得性情温和起来,给予人无限的爱意与暖色。和xù
     
    的春风也来助阵,它没有身着盛装,也没有声势浩大的排场,它静静地走来,微笑着钻进世人们的胸膛,guàn
     
    进满怀的凉爽,洗尽满脸的疲惫……
    汉字
     
     
     
    注音
     
     

    组卷:12引用:1难度:0.8
  •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       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       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你享受了        的过程。

    组卷:319引用:8难度:0.9
  •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荡漾于整部作品中的悲悯情怀。
    ②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
    ③《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让读者想起浪漫、温馨、遥远。
    ④在人际关系日趋疏远的当今世界中,这种情怀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⑤当翻开这本小说时,我们确实会被这样一种气息所笼罩。
    ⑥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小学生活。

    组卷:451引用:8难度:0.7
  • 4.古诗文名句默写。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
     
     
    ”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竹里馆》中的“
     
     
    ”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

    组卷:1467引用:3难度:0.8
  • 5.《儒林外史》写完儒林士人的故事后,却以四位市井奇人压轴。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参考阅读笔记来回答。

    组卷:24引用:0难度:0.9
  • 6.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 7.根据你对课文《怀疑与学问》的理解,思考下列问题。
    (1)《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这么提出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
    (2)默读课文,试着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组卷:5引用:1难度:0.4
  • 8.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已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凤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有删改)(1)第②段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联系上下文分析。
    (2)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3)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4)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组卷:530引用:9难度:0.3

三、古诗文阅读。

  • 9.解释加点字。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2) 材
     
     (3) 临
     
      (4) 其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孟夫子: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隐居。②轩冕:荣华富贵仕宦。③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④事君:侍奉皇帝。⑤高山:即“高山仰止”。⑥清芬:清高,芬芳。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前四句写景,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委婉得体,不落俗套,表“赠张丞相”之意。
    B.甲诗尾联表面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诗人以隐喻的手法,表达自己在仕途遭贬后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C.乙诗颔联中的“弃”字刻画孟浩然宁弃仕途而隐逸的形象,“卧”活画出孟浩然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情致。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
    D.乙诗尾联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敬慕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又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孟夫子进行反衬,表达了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的赤诚。
    (2)甲诗的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3)结合甲诗来看,你同意李白在乙诗中“迷花不事君”的说法?

    组卷:224引用:2难度:0.5

四、作文。

  • 11.      生活中,我们会与各色的人相处,会遇到各样的问题,会看到各种的现象。每个人都会在这些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好的想法让人关系融洽,让人能很好解决问题,让人乐观看待世界,不好的想法则相反。
    ㅤㅤ请以“想法”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可出现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和校名。

    组卷: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2.5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