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必修2《第四单元》2019年单元测试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女儿婚礼上的演讲
贾平凹
我27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望着孩子长大,她就是长不大,但突然间长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识,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的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她诞生于爱中,成长于爱中,是我的淘气,是我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我的朋友。我没有男孩,一直把她当男孩看,贾氏家族也一直把她当作希望之花。我是从困苦境域里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发誓不让我的孩子像我过去那样贫穷和坎坷,但要在“长安居大不易”,我要求她自强不息,又必须善良、宽容,二十多年里,我或许对她粗暴呵斥,或许对她无为而治,贾浅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当年我的父亲为我而欣慰过,今天,贾浅也让我有了做父亲的欣慰。因此,我祝福我的孩子,也感谢我的孩子。
女大当嫁,这几年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和她的母亲对孩子越发感情复杂,一方面是她将要离开我们,一方面迎接她的又是怎样的一个未来?我们祈祷着她能受到爱神的光顾,觅寻到她的意中人,获得她应该有的幸福。终于,在今天,她寻到了,也是我们把她交给了一个优秀的俊郎贾少龙!我们两家大人都是从乡下来到城里,虽然一个原籍在陕北,一个原籍在陕南,偏偏都姓贾,这就是神的旨意,是天定的良缘。两个孩子却生活在富裕的年代,但他们没有染上浮华习气,成长于社会变型时期,他们依然纯真清明,他们是阳光的、进步的青年,他们结合,以后日子会快乐、灿烂!
在这庄严而热烈的婚礼上,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好读书能受用一生,好好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
今天,我万分感激着爱神的来临。它在天空星界,在江河大地,也在这大厅里,我祈求它永远地关照着这两个孩子!我也万分感激着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婚礼的各行各业的亲戚朋友,在十几年、几十年的岁月中,你们曾经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写作、身体和生活,你们是我最尊重和铭记的人,我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岁月里关照、爱护、提携两个孩子,我拜托大家,向大家鞠躬!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作者心目中,女儿女婿都是纯真清明、阳光进步的青年。
B.本文比喻新鲜,让人耳目一新。全文没有什么“宝贝”“掌上明珠”之类的陈词俗套,而把女儿比作“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我的淘气”“我的贴心小棉袄”“希望之花”。
C.作者祝福女儿女婿新婚之喜,善用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既符合实际,又充满殷切的期待。
D.这篇演讲辞语言鲜活而规范,精粹而深刻,散发着泥土的芬芳,闪烁出智慧的光芒。
(2)下列对这篇演讲辞有关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前半生创作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他最温暖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却是女儿贾浅,可见,有些作品作者并不完全满意。
B.作者从贫穷和坎坷中一步步走来,因此对孩子要求尤其严格,希望她自强不息,必须善良、宽容,贾浅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C.贾少龙和贾浅两家大人都从乡下来到城里,这两个孩子从父辈那里学到了不少好的品格,但由于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身上染上了浮华习气。
D.在这篇演讲辞中,作者为女儿寻觅到了幸福的爱情而喜悦,又为女儿即将离开自己而感到由衷的遗憾,还有对女儿开始一种崭新生活的期盼和担忧。
(3)读完文本,你对父母的爱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又会怎样做呢?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伸出手,改变这个不平等的世界
比尔•盖茨
尊敬的Bok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有一句话我等了30年,现在终于可以说了:“老爸,我总是跟你说,我会回来拿到我的学位的!”
我要感谢哈佛大学在这个时候给我这个荣誉。我终于可以在简历上写我有一个本科学位了,这真是不错啊。哈佛的校报称我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成功的辍学生”。看来,我是个有着恶劣影响力的人。如果我在你们入学欢迎仪式上演讲,那么能够坚持到今天在这里毕业的人也许会少得多吧。
我离开哈佛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平等。人类在健康、财富和机遇上的不平等很可怕,它们使得无数的人们被迫生活在绝望之中。
Melinda(盖茨的妻子)和我读到过一篇文章,里面说在那些贫穷的国家,每年有数百万的儿童死于那些在美国早已不成问题的疾病。这些疾病每年导致50万儿重死亡,但是在美国一例死亡病例也没有。我们被震惊了。
如果你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么当你发现某些生命被挽救了,而另一些生命被放弃了,你会感到无法接受。所以,我们用任何人都会想到的方式开始工作。我们问:“这个世界怎么可以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孩子死去?”答案很简单,也很令人难堪。在市场经济中,拯救儿童是一项没有利润的工作,政府也不会提供补助。这些儿童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经济上没有实力,在政治上没有能力发出声音。但是,你们和我在经济上有实力,在政治上能够发出声音。
几年前,我去瑞士达沃斯旁听一个全球健康问题论坛,会议的内容是关于如何拯救几百万条生命的。天哪,是几百万!想一想吧,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已经让人何等激动,现在你要把这种激动再乘上几百万倍……但是,不幸的是,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最乏味的论坛,乏味到我无法强迫自己听下去。
那次经历之所以让我难忘,是因为之前我们刚刚发布了一个软件的第13个版本,我们让观众激动得跳了起来,喊出了声。我喜欢人们因为软件而感到激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让人们因为能够拯救生命而感到更加激动呢?
这个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出新的革新--生物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等等--它们带给了我们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去终结那些极端的贫穷和非恶性疾病的死亡。
哈佛是一个大家庭。这个院子里的人们,是全世界最有智慧的人类群体之一。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毫无疑问,哈佛的老师、校友、学生和资助者,已经用他们的能力改善了全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还能够再做什么呢?有没有可能,哈佛的人们可以将他们的智慧,用来帮助那些甚至从来没有听到过“哈佛”这个名字的人?请允许我向各位院长和教授,提出一个请求--你们是哈佛的智力领袖,当你们雇用新的老师、授予终身教职、评估课程、决定学位颁发标准的时候,请问你们自己如下的问题:
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问题?哈佛是否鼓励它的老师去研究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哈佛的学生是否从全球那些极端的贫穷中学到了什么……世界性的饥荒……清洁的水资源的缺乏……无法上学的女童……死于非恶性疾病的儿童……哈佛的学生有没有从中学到东西?
那些世界上过着最优越生活的人们,有没有从那些最困难的人们身上学到东西?
这些问题并非语言上的修辞,你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它们。
我的母亲在我被哈佛大学录取的那一天,曾经感到非常骄傲。她从没有停止督促我,去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在我结婚的前几天,她主持了一个新娘进我家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她高声朗读了一封关于婚姻的信,这是她写给Melinda的。那时,我的母亲已经因为癌症病入膏肓,但是她还是认为这是又一个传播她的信念的机会。在那封信的结尾,她写道:“对于那些接受了许多帮助的人们,对他们的期待也更多。”
想一想吧,我们在这个院子里的这些人,被给予过什么--天赋、特权、机遇--那么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人们几乎有无限的权利,期待我们做出贡献。
同这个时代的期望一样,我也要向今天各位毕业的同学提出一个忠告:你们要选择一个问题,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个有关于人类深刻的不平等的问题,然后你们要变成这个问题的专家。但是,你们不必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事。每个星期只用几个小时,你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信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困难所在,找到解决它们的途径。
不要让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要成为一个行动主义者。将解决人类的不平等视为己任。只需一点儿小小的努力,你就可以改变那些人们的生活。你们与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同为人类。
(选自《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原文有删节)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演讲者认为世界不公平,所以才离开学校,创造财富。
B.演讲者喜欢人们因为软件而感到激动,更喜欢能够拯救生命后感到的激动。
C.演讲者认为解决人类不公平的问题不能仅仅挂在嘴上,不能只说不做,要采取具体的、切实的行动。
D.演讲者在文中引用母亲写给Melinda的一封信的有关语句,目的是被赋予了天赋、特权和机遇而生活优裕、幸福的人们,要为解决人类的不公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2)下列对这篇演讲辞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演讲以自己获得哈佛大学的学位开始,意在告诉毕业生学习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不公。
B.演讲者在文中讲到自己曾旁听达沃斯论坛的情况,目的是说明政客们不能解决世界不公的问题。
C.一款新软件的发布就能让人们激动不已,拯救生命也和发布软件一样让人激动。
D.演讲者询问:“哈佛的学生有没有从中学到东西?”这“东西”应该是“同情”和“爱”。
(3)演讲者在演讲中一方面要求哈佛大学的领导和教授看看“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问题”,一方面又说“你们不必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事”,这样的说法是否前后矛盾?谈谈你的理解。组卷:2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运用
-
6.如图是某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教学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
组卷:7引用:9难度:0.5
四、写作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踏过眼前大片柔嫩的青草,几只羊羔簇拥着站在悬崖上,“咩咩”直叫,跃跃欲试。悬崖下,奄奄一息的母羊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发出微弱的呼喊:“孩子们,别傻了……别……”然而,小羊羔们一个个地纵身往下跳。瞬间,鲜血染红了大片绿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组卷:1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