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7 5: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
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橡、檩、檀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词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到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结构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撑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做作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橡”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庞、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遂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1)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2)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3)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组卷:55引用:16难度:0.9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材料二
记者:读书能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魏玉山:邓小平同志曾经把书籍比喻为“精神食粮”。读书就是汲取精神营养。读书不仅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技能,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增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能起到塑造作用。
黄志坚:读书,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群人,进而可以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交互和知识汲取效率迅速提高,文化内容爆炸式增长,但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互联网特有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和诉诸感官的视听形态,无形中会助推喧嚣、多元、极化和圈层化的氛围。从这个角度讲,现代人读书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一种与书籍这一媒介形态深度相关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让人能沉静下来,更为理性、全面、有语境、有深度地去思考去认识自己与世界。可以说,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他的精神世界通常会是更加丰富多彩、更为理性客观的。
王蒙:除了读书,我几乎想象不出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能全面改善人的精神世界。就我自己而言,虽然读熟悉的书会很愉悦,但我也读一些自己看着费劲的书。比如文言文经典。在开始读《庄子》时,我起码有300字不认识,那我怎么读《庄子》?怎么写有关《庄子》的书?很简单,翻着《辞源》《辞海》,一边查一边研究。这样就把读书变成了一个自我提高和塑造的过程。
记者:读书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有怎样的意义?
王蒙:社会文明程度,会通过很多方面表现出来,如人的礼仪行止,包括说话的方式、讨论问题的方法、对待他人观点的态度等等。一个社会读书多一些,文明程度也会相应高一些。
黄志坚: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本好书是照亮心灵的火炬,是引领社会的旗帜,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魏玉山:书籍是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传承的最主要载体,读书是传承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形成共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书籍也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工具,读书是一个民族文化创新、科技创造的前提,全民阅读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创造奠定了群众基础与知识基础。
记者:您认为,怎样的书算得上一本好书?
黄志坚:什么是好书?作为读者,当然是必须是好看和有用的图书。在书架上选书时,恐怕是要做到四看:一看内容的吸引力,这是最重要的;二是作者的知名度和专业性;三是出版社的品牌;四看书籍的装帧质量和价格。作为我个人,因为我是从事出版工作的,我认为一本“好书”的标准,应该是“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产品,即内容好、销售好,就是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同时满足广大读者的实际需求。
魏玉山:什么是好书,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如《水浒》《红楼梦》,在清代曾经是禁书,到当代成了经典。再往前追溯,“四书五经”在秦朝时是禁书,经过汉儒的推崇,逐渐成了后世的经典。具体到当下,好书是因人而异的。对学者而言,知识广博、体系精深、论述深入的书是好书。对普通读者而言,内容丰富、语言通俗也是好书。对幼童而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就是好书。但凡一本书,能够为人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提升文化的素养、提供心灵的抚慰、砥砺个人的精神,就是好书。
王蒙:我认为一本好书,要语言好、内容深刻,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高于常人。更为重要的是书的态度,要有大爱的态度、大公的情怀、负责任的心态,要有敬畏心、感恩心、谦卑心、谦让心。正如一个人有品质一样,书籍也有品质,这样的书就会让人爱读并得到一些启发。
(节选自《光明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黑塞不赞成年轻人在咖啡馆和舞池里消磨时光,认为只有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才是接近真正的生活。
B.花气力、下功夫阅读杰作,常常不像阅读时髦读物那样适合口味、带有刺激,却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C.互联网迅猛发展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而读书能让读者沉静下来,深度思考,更能提高汲取知识的效率。
D.魏玉山、黄志坚、王蒙都认为读书不仅能使人增长知识,改善人的精神世界,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但黑塞认为尽管读书有害、会危害生活,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仍提倡人们阅读。
B.王蒙认为《庄子》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文言文经典,虽然在阅读过程中有些费劲,但却有助于改善人的精神世界。
C.读书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全民阅读则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创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D.“好看”“有用”是读者评价书的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时,这也是出版者在出版图书时所极力追求的目标。
(3)材料二是一篇访谈,请结合这则访谈的特点,谈谈拟定访谈提纲应注意哪些问题。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贵州道上
蹇先艾 多年不回贵州,这次还乡,才知道川黔道上形势的险恶,真够得上崎岖鸟道,悬崖绝壁。尤其是踏入贵州境界,触目都是奇异的高峰:往往三个山峰相并,仿佛笔架;三峰之间的两条深沟,只能听见水在沟内活活地流,却望不到半点水的影子。中间是一条两三尺宽的小路,恰好容得一乘轿子通过。
这天,我们和护送几位官眷的大帮结伴从梧镇起程,一离客栈,天便下起蒙蒙的阴雨来,真使人不快。
下午的雨,从蒙蒙一变而为淅沥的大点了。我们戴起斗笠,扎着裤脚,一滑一溜地走着,没有一个不是口里喃喃地抱怨着贵州为什么不修马路。
九点钟的光景,我们才在山坡下的一个小村落歇脚,吃早饭。据说,再向前便没有什么好路走了。启程之前,夫头和颜悦色地走过来,请求富商们让一段路的轿子。那几个满面烟容的商人很不耐烦地跳下轿来,穿起线耳草鞋,打着洋伞慢慢地爬坡。我坐在一家小茅店的前面,和轿夫们一起谈天、喝茶,他们有的已经湿透了衣裳,脱下后,便露出红肿的双肩;有的弯着压驼了的背在喘气。
蓄着短髭的夫头操着两手,皱起眉头,望着天空,向一个一走一喘气的白胖商人说:“方老板,天气糟得很,你怕走不起了,我们喊加班来抬你吧。”
方胖子满意地笑着。夫头的话还没有说完,胡小山已经带着两个加班匠来了,一边走过来,口里一边叽咕着。一个身材很高大,样子有二十几岁,穿得还干净;那一个和他恰恰相反,是个矮小而瘦削的三十多岁的黑汉子,穿件两半截连成的破汗衣,腿上一条又小又短的裤子箍着,屁股的一部分就露在外面。
“是不是这乘?”黑矮子颤动他脸上的肉问。
“对罗!”胡小山回答他。
黑矮汉子喊了一声“来,弟兄!”高汉一大步跨过来,两个把轿子提了一提。矮黑汉笑嘻嘻地说:“不轻,不轻,有好几百斤!”
气歇够了,夫头便催着大家赶路。
那两位加班匠仿佛争功似的,抬起胖子的轿子先就走了,也不等后面的大众。原来抬商人的胡小山和另一个轿夫老李都有点老迈龙钟了,自然精神差得多,喘着气紧跟他们跑。我就参加在他们的行列之中。我们一路上并不寂寞,时时可以听到加班匠的谈话。从他们边走边谈中,我才知道那个黑矮子姓赵,他的口气很大,似乎是一个抬轿的老手;抬后头的那个叫贺光亭。
“贺光亭,我们两个抬起都还对啊!”在路上先是老赵得意地迈着大步说。
“还跟得上步数吗,老赵?”贺光亭在后面响应他。
“弟兄,顶瓜瓜!”老赵回答道,一面又忙着报路“泥塘不知深浅!”
贺光亭回答道:“踩边边还要浅点!”
两个加班匠摆起龙门阵来了。
“弟兄,老赵抬轿该有一把手吧!不客气地说,下雨天,老子都敢放开脚步跑,翻山同走平路是一样的。”
“老实说,老赵,你前会些不是说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你怎么还是这样欢喜法?”
“这叫做黄连树下抚瑶琴,——洋洋坡!”
老赵口里虽然在报着路滑,脚却故意向泥塘踹去,水溅得很高,发出清脆的响声来,好像有意开玩笑似的。
“赵大哥,你看,你的草鞋都穿烂了!”老贺的眼光忽然落在老赵的那双脚上。
“尔妈,你真是校场坝的土地——管事管得宽,不穿草鞋,又碍啥事!弟兄,你不晓得,我身上这两天干得起灰吗?”
“你帮黄荣发家当长年,好好的为什么又出来了呢?”
“那个日子我过不来:他们吃肉,我们吃猪菜;他们吃米,我们吃糠。出来好久了哟!只有我的婆娘还在他家。”
“怪不得你会搞得这样又黑又瘦的。”
“滑滑路!——人尽管瘦,力气还是有。”
“踩干处!——到石牛拦我看你还是买双草鞋去吧,这样拖起拖起的,怎么走?我借几百钱给你都使得。”
“不瞒你老弟说,我脚上穿的这双草鞋都是捡来的。尔妈,老子再捡一双,就可以穿到河洞了。”
这两个穷苦的加班匠吸引着我,我只顾低头听他们的话,险阻艰难的祖师观已经快走完了。
我在轿旁走着,看见老赵两只压得发了紫的肩膀在肩板下不时掉换,口里喃喃着。我很喜欢这样一个人,我和他攀谈起来了:
“老赵,你是什么地方的人?”
“三坡,就是你们今晚上要歇的那堂儿,先生!”
“你的家也在那里么?”
“我有个棰子家!从小就打烂仗,在四川、贵州跑来跑去,娘老子早就死了。前年讨了一个婆娘,这阵都还在帮黄荣发家,不准走,听说还要收她上房。我忍不住气,一个人就跑出来了。先生,你说我老赵还有什么家呢?这如今变成校场坝的桅竿——独人了!”
我仗着人年轻,鼓着勇气,步子几乎和老赵们同时起落,走得相当快,连胡小山们都没有跟上。但是始终有些勉强,一直到石牛栏的小店歇脚,才觉得脚后跟隐隐作痛,有点累。
雨这时已经渐渐停止,偶尔还飘过一点两点从树上飞来的残滴。
(原载1929年5月29日《东北杂志》,有删减)(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我”的视角观察贵州道上的人情风貌,展示出贵州道上轿夫们的悲苦生活,侧面揭露出阶级矛盾与混乱的时代背景。
B.小说开头对山路和雨景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险恶与湿滑,为轿夫的出场设置背景,侧面写出了抬轿过程的劳累艰难。
C.老赵这一人物的悲苦命运是通过对话逐渐展开的,他打过仗,做过长工,被老婆抛弃,无家无靠,只能以辛苦抬轿维持生计。
D.小说语言质朴,文词不重修饰,对话中多有贵州方言土语和谚语,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当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生活场景。
(2)小说在刻画老赵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本文与沈从文的《边城》都被称为“乡土小说”,请结合这两部作品,谈谈“乡土小说”在内容和主题上有哪些共同特点。组卷:12引用:6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认识垃圾分类和垃圾焚烧发电之间的关系,影响到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我国环保维权运动盛行,某些人士认为,①,搞垃圾分类就不用建垃圾焚烧厂,搞垃圾焚烧发电就是否认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可以从生活垃圾中回收这些有用的物品,经加工处理后这些物品又能变成相应的产品回转到人们的生活需求之中并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②。但是,针对同样的垃圾处理量,相比之下,垃圾焚烧厂比垃圾分类所需要的用地面积更少,而且焚烧处理速度快,减量效果好,能源利用高。③,再进行“焚烧发电”处理——垃圾焚烧发电是继垃圾分类之后的有效方法。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请你根据第一段某些人士的观点和第二段主要内容,拟写两个反问句加以驳斥,要求每一句字数不得超过25字。组卷:1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9月25日晚,结束被加拿大近3年的非法拘押顺利回国的孟晚舟女士身着红裙表白祖国;10月1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年春节,中国大街小巷挂满红色灯笼和中国结,一片喜庆祥和景象……
近年来,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无论是党员及国家干部教育还是群众教育,国家都特别重视红色文化教育,于是红色影视、红色旅游、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歌曲、红色活动等各式各样的传承红色文化的形式出现。
就此,学校拟组织一次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为主题的辩论赛,正反方围绕“弘扬红色精神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谁更重要”展开辩论,正方观点为“志存高远更重要”,反方观点为“脚踏实地更重要”。请从正方或反方的角度,为一辩选手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标题自拟,角度自选;说理充分,论辩有力;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