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7/29 8:0:9

一、积累与运用(1-5小题,每题2分,第6小题18分,共28分)

  •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不仅要_______远大志向,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一分耕(gēng)耘一分收获,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的结果。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以矢志不渝的精神牢记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真正踏上追梦旅途后,沿路有平川也有丘壑(hè),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阴霾(mái)。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引亢高歌
          走在梦想的路上,难免遇到挫(cuō)折,我们应目标坚定、_______,不因一时一事而_______,也不因暂时的困难停下前行的脚步,或许一个愿望没有实现,或许一次比赛结果不够称心,或许客观条件暂时受限,只要志气在,人生便有无限可能。
          志存高远不是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不是因循守旧。只有在不断的_______与实践中,我们才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耕(gēng)
    B.壑(hè)
    C.霾(mái)
    D.挫(cuō)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
    B.矢志不渝
    C.引亢高歌
    D.好高骛远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树立 处变不惊 困惑 探索
    B.建立 宠辱不惊 疑惑 探查
    C.树立 处变不惊 疑惑 探索
    D.建立 宠辱不惊 困惑 探查
    (4)对文中划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合逻辑
    B.句式杂糅
    C.缺少主语
    D.搭配不当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语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汉字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瑰宝。①汉字,纵跨几千年时光,横越数万里广袤土地,让所有南腔北调、方言异音的海内外中国人,都能作乡音晤谈般的亲切问候。②汉字起源甚早,经过数千年的淡变,形成了丰富的字体与书风。③这种问候所展现的民族向心力与文化聚合力,是其它文字所不及的。④从字体的古今演变中,可以窥探古人生活与文化的点点滴滴。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是全球华人共同的乡音。”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3.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请将下表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主题 古诗文名句
    山川
    美景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积极
    乐观
    ③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家国
    天下
    ⑤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写到,“
     
     
    ”,借风雨梦境打发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里推己及人,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下寒士的处境,发出了“
     
     
    ”的呼喊。
    (2)古典之音,萦萦在耳,请按提示填空。
    主题 古典之“音”
    百鸟
    在鸣
    “①
     
    ,在河之洲”(《<诗经>二首》),鸟鸣引发了爱情的希冀,回响千年;“②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鸟鸣寄托着友人的牵挂,直抵人心:“感时花溅泪,③
     
    ”(杜甫《春望》),鸟鸣承载着诗人的忧愁,感人至深。
    流水
    汤汤
    “④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沧海的水波见证了曹操的雄心:“不闻爷娘唤女声,⑤
     
    ”(《木兰诗》),大河的流水伴随着英雄的出征;“峰峦如聚,⑥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黄河的浊浪激荡着作者的悲愤。
    沙场
    之声
    “⑦
     
    ,⑧
     
    ”(李贺《雁门太守行》),激战又起,号角催征,响彻云霄;“⑨
     
    ,⑩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战马奔腾,箭矢如雨,震天动地。

    组卷:0引用:1难度:0.8

​三、阅读

  • 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①父亲是村里公认的棋王。农闲时总有人找父亲对弈。无论对方棋艺如何,父亲总是认真对待,经常让对方乘兴而来,又连输数盘败兴而去。母亲有时会劝父亲:“你就不能让着人家一点?这么不给人家面子,以后谁还理你!”父亲扬起眉毛说:“不给面子,找我下棋的人也没少,还越来越多呐!”
          ②我从小就被父亲带入讲智谋、拼勇气、权取舍的象棋世界。起初我分不清“马别腿”,也不懂各兵种的配合,一味追求杀得痛快,往往为了吃一个棋子而损失惨重,于是悔棋成了家常便饭。父亲尽管无奈,也只能苦笑着同意。等我完全学会规则,父亲的态度就变了。一次对弈前他严肃地跟我说:“从今天开始,我让子不让棋。让几个子、让什么子,你说了算,一旦开始下棋,你必须落子无悔,我也决不手软。”我嘴上应承,心里却不以为意。一阵拼杀,我的“将”被逼得走投无路,我又习惯性地悔棋,父亲坚决不同意。母亲没好气地说父亲:“跟个孩子较什么真,你让他一步不行吗?”父亲说:“那不行,棋有棋的道,下棋讲究个落子无悔,为啥?棋子落地,板上钉钉。现在我让着他,以后谁让着他啊!”母亲摇了摇头,只得转而安慰我:“咱不跟他玩了,就知道欺负孩子。”母亲的话像催泪弹,我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我哽咽着对父亲说:“再也不跟你下棋了。”
          ③总角小儿撑不过两天,又求着父亲下棋。父亲欣然同意,但声明仍要落子无悔。父亲前两天说的那番话我听得懵懂,倒也隐约明白了,不敢再漫不经心。
          ④高三下学期,我开始变得焦虑。脑中经常出现同学们不眠不休学习的画面,我愈加烦躁。尽管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学习,最终我还是落榜了,感觉希望从此破灭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父亲若无其事地说:“大小伙子哪能整天在家里睡觉啊,起来跟爸杀几盘。”我置若罔闻。父亲不肯罢休,一边摆棋一边说:“你说这些棋子,‘车’能疾行千里,‘马’可蹄踩八方,而小‘卒’只能一步一步挪动,为什么还需要小‘卒’呢?”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又不好意思问。父亲看了看沉默的我说:“你可别看轻了小‘卒’,虽然它每次只能走一步,却只进不退。对弈搏杀,往往是一卒决胜负。你要是不服气,就来试试!
          ⑤明知父亲用了激将法,我还是忍不住接了招。谁知一连下了五局,倒有三局栽在了小“卒”上。我盯着棋盘发愣,父亲笑着说:“意外吧?‘过河卒子当车使’,‘过河’对卒子来说是一道坎儿。你现在就是小‘卒’,没过去这道坎儿。怎么样?敢不敢再做一次小‘卒’?”我瞬间感觉自己灰暗的世界“仿佛若有光”,用力点了点头。
          ⑥我如愿考上理想院校。倏忽间十多年过去了,整日为工作和生活所累,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数屈指可数。不料父亲突然大病一场,为照顾他,帮他进行康复训练,我把父母接到了身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父亲基本恢复了行动能力,只是记忆力大不如前。改善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病人多动脑,我第一反应就是多陪父亲下棋。
          ⑦可是下棋时我才发现,以前那个“乡村棋王”不见了,此刻的父亲拿起棋子半天不知该落往何处。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就发牢骚:“爸,跟您下棋真急死人!”父亲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嗫嚅着说:“我不想走错了悔棋。”我突然想起当年父亲教我下棋的情景,不禁鼻子一酸。羞愧、难过、(  ),一起涌上心头。
          ⑧后来父亲拿起棋子不知道该放哪儿时,我就指给他一个可以吃到我棋子的地方,又假装懊悔地说:“哎呀,我太大意了。”父亲赢了我,总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话也多起来。母亲背着父亲对我说:“我都能看出来你是让着他,你忘了当初他不让你了?”
          ⑨我笑而不答,心里说:当初他不让我,是教我守棋道,这里面是有“义”的啊!今天我让着他,正是以“义”报之。棋中不仅有道、有理,其实更有“义”……
    (取材于风疏的文章)(1)文章写了“我”跟父亲下棋的往事以及其中的人生感悟:儿时下棋,①
     
    ,让“我”懂得守信的处世之道;高考失利,父亲以小“卒”为喻激励“我”,让“我”明白了②
     
    的道理;父亲生病后,③
     
    ,是因为“我”领悟到棋中更有“义”。
    (2)如果要在第⑦段画线句的括号内再补充一个词,你会填写什么词?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3)请从“棋义”和“棋王”中选择一个作本文的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组卷:1引用:1难度:0.5

​四、作文(30分)

  • 10.针对材料中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1)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2)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
          要求:观点正确,态度鲜明,题目自拟,200字左右。

    组卷: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