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实验中学高二(下)段考语文试卷(5月份)
发布:2024/9/30 1: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长期浸润在山水之间的人,会将山水内化于人的自然本性。山水的内在精神没有具体形状,却显现于外形之中。人们通过观看山水的“形”而达其“神”,人的精神超脱于外物,便可领悟至高天理。高山顶峰的光辉绚丽与幽谷的晦暗混沌形成一种张力,山水景象在两极之间的无限变化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兴发,不断催促人回到事物和生命的本源。人沉浸在山水天地间因观看到本源和秩序之美而产生精神的充盈和愉悦,从而超越单调乏味的世俗生活,重新获得勃勃生机的生命动力。山水之美、澄明、温润、秀丽、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等等都隐含着天道、人道,人与山水的一次次相遇促使人的精神不断敞开,最后窥见其超越性的层面。静观山水、临摹山水,可让人获得生命的智慧,忘我而自足。
山水的滋养更容易使人形成和谐、内敛、温厚的心性,建立起稳定的精神秩序。山水文明强调天人合一,宇宙——城邦——个人的内在统一。山水文明更侧重从山水自然静观宇宙的自然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力图调和社会与个人。山水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有益于个人失意的排遣,心智的抒发,生活的隐忍和激发。中国园林作为对真实山水的模仿,便是尝试将山水自然内化于人的精神,使之变成人的家园的一部分。园林中有各种岩石、草木、流水,曲直、明暗、虚实结合,构造精巧、风格独特,试图将远人山水的特质移植到人的身边,使“自然”与“技艺”融为一体。
自然山水能把人的精神视域重新打开,使人神游其间。在这个过度娱乐化的年代,山水自然可作为人精神失序的一种调适。现代商业生活已将释放贪欲合理化,人的欲望的全面释放也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甚至将反自然的快乐合法化,导致人过度追求不必要的乃至非法欲望的满足。人们不时重返自然山水,可以通过山水的滋养、浸润,使自己复原如初,从劳作的艰辛、各种物欲和人造的娱乐中解脱出来;在真实山水中不断陶染,人能恢复自然的苦乐感,形成良好的习性。
(摘编自林志猛《中国山水文明与精神的超越性》)材料二
纵观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一个突出现象,那就是作为中国艺术美的主要创造者——文人士大夫,较之于其它任何民族、任何文化群体的人更易于游乐山水、寄情山水、隐逸山水,因而山水自然世界对于中国文学艺术和美学传统的重要意义就显得比其它国家更为突出。这一特点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起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生活空间和价值取向。大致说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几乎概括了中国古代士人全部的生活内容和价值取向。达则进,入仕,在政治上一展抱负;穷则退,归隐,在自然山水中徜徉适性。因此,隐逸便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进与退、仕与隐两者之间进行痛苦选择的结果。由于深受老庄自然哲学的影响,从汉季开始,隐逸总是与雅好山水、玩物审美结伴而行。这样一来,构成中国古代文人全部生存空间和生活内容的进与退、仕与隐,就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朝市”与“山林”这两个积淀着深厚文化心理内容的地带上了!
那么,作为文人全部生存空间和生活内容的重要部分——山水隐逸,与文学审美活动又有什么关联呢?这得从中国文人的“自我表现意识”入手。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固然在生活内容上有“独善其身”、隐逸山水的一面,但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却是贯串其一生的,所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既然政治上不能大行其道、兼济天下,那就退而求其次,以文学创作等精神生产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存在价值。“立功”之路受阻,就“立言”以求不朽。对这一中国文人的“自我表现意识”,司马迁以“发愤著书”这个对后来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概括:在政治事功上“终不可用”,便“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对此,章学诚的说法更为简明:“贤者不得志于时,发愤著书以自表现也。”
既然“发愤著书”源于文人士大夫的“不得志于时”,而山水之好,正如钱锺书所言,“初不尽出于逸兴野趣、远致闲情,而为不得已之慰藉。达官失意、宦士失职,乃倡幽寻胜赏,聊用乱思遗老,遂开风气耳”。由于有此共同的心理基础,那种“发愤著书”式的自我表现意识到了魏晋以后,便越来越多地与隐逸山水活动合流了。这一合流,使隐逸山水这一士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文学艺术活动结成了深厚的姻缘。
(摘编自刘绍瑾《山水文化与中国美学传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山水的外形寄寓着它的内在精神。与山水相处日久的人,会在内心接受山水的影响,将其转化为人的自然本性。
B.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是山水文明的重要内容,这种文明力图调和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这离不开山水对人的滋养。
C.中国文学艺术和美学传统比其它国家更为热衷于表现山水自然世界,这主要是得力于文人士大夫这个群体。
D.从汉末开始,文人入世还是出世,日益明显地表现在“朝市”与“山林”这两个有着深厚文化心理内容的地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论述山水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材料二阐释山水与中国美学传统的关系。两则材料当中“山水”这一概念内涵不同。
B.如今,有些人过度追求不必要的乃至非法欲望的满足,这与现代商业生活将释放贪欲合理化及欲望的全面释放有很大关系。
C.“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古代士人生活内容和价值取向的一部分;隐逸于自然山水并能徜徉适性,是中国知识分子选择的结果。
D.按照钱锺书先生的理解,人们对山水的喜爱并不完全出自于个人的兴趣与情致。仕途失意时,文人士大夫常借山水聊以慰藉。
(3)下列选项,最能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在庐山景区的放映厅里,常年循环放映电影《庐山恋》,这部故事片,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爱情电影。
B.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布祖国大半河山,经30年考察撰写了60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C.北宋画家文同为了画好竹子,常年不断地在竹林里头钻来钻去,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做到了胸有成竹。
D.静峙万载的群山,日夜东流的大江……赤壁山水,让苏轼卸落了心灵的沉重,获得了回归生命本源的平和与安然。
(4)“山水”对中国人具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请结合李白的诗作《独坐敬亭山》,分析山水隐逸与文学审美活动有着怎样的关联。组卷:27引用:5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7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第四十一个
(苏联)拉夫列尼约夫 一支红军残部从里海岸边向卡拉库姆沙漠撤退。一个女战士叫玛柳特卡,她是队伍里的神枪手,她的死亡簿上已经有四十个白匪军官了。这天,玛柳特卡发现一支骆驼队,政委叶秀可夫立即带着战士们追上去。哥萨克兵躲在骆驼后面开火,红军战士还击着。玛柳特卡举枪瞄准着一个中尉。一声枪响。“第四十一个”,玛柳特卡数着数。可中尉并没有被击中,他从骆驼后面举枪投降了。战士们从他身上搜出一份文件,得知他肩负着秘密使命。政委叶秀可夫决定把他押到司令部去。一路上,他由玛柳特卡君管。
这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阿拉尔海,在岸边发现了一个吉尔吉斯人村落。战士们受到热情款待。吃完饭,马柳特卡马上把中尉用缰绳扣起来。此刻她内心沸腾,诗兴大发,一心想把经历的事写出来。她向吉斯人要了一张画报,又从行军案里取出半截铅笔,坐在火盆旁边,歪歪扭扭地写起诗来。中尉用那碧蓝的眼珠看着,惊讶地说:“你在写诗?”玛柳特卡恼火地答道,“你以为只有你会跳几下法国舞,我就得是个乡下傻瓜吗?”中尉表示她并不傻,只是觉得现在不是时候,要她读一段听听。玛柳特卡说,你听不懂,你血管里是贵族老爷的血,我写的是穷人。中尉说:“或许内容对我格格不入,可是人了解人总是可能的呀。”“好,就依你……”玛柳特卡开始给中尉读她写的诗。
政委急于把中尉解到司令部去。他决定派玛柳特卡和两名战士押着中尉,由海路出发。黄昏,他们上了船。小船沿着平坦的海岸飞驶。玛柳特卡望着碧蓝的海水,觉得海水蓝得沁人心脾。一抬头,她的目光与中尉的蓝眼睛相遇,不禁全身打了个寒噤:“我的妈呀!你的眼睛蓝得跟海水一样……”
然而不一会儿,乌云藏天,浪涛击岸。小船在海浪中颠簸,遇到风暴了!一个巨浪打折了椀杆,把两个战士卷下海去。玛柳特卡两手紧紧抓住船舷,中尉吓得直划十字。海咆哮着,浪头抛掷着小船,把小船冲向岸边。船系在岸上一块石头上,她一次又一次地对着茫茫大海呼喊着自己的战友。寂无回音,她伤心地哭了起来。中尉冻得直打哆嗦:“嘿,他妈的,真像小说里一样,鲁滨孙带着他的礼拜五。”这是一个四面临水的小岛。
第二天,玛柳特卡发现岸边的小船被冲大了。中尉也病倒了,蓝眼珠浑浊无神,脸颊烧得烫人,嘴里还喃喃地说着胡话。玛柳特卡悲痛地说:“他要死了,叫我怎么向叶秀可夫交代呀……我的蓝眼珠的傻小子呀。”玛柳特卡悉心照料了几天几夜,中尉终于醒来。他望着玛柳特卡憔悴的脸上那一双温柔的眼睛,感激地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她的臂弯,说:“谢谢你,亲爱的姑娘!”玛柳特卡说:“我又不是野兽,能眼看着一个人死吗?”她给他弄来吃的。中尉感动地说:“谢谢,玛柳特卡,我永远忘不了这件事。”
春天来了,蔚蓝的天空,海鸥在飞翔。玛柳特卡找到了一所渔民小房,房里有落下的大米和白面。他们搬进了小房,高兴地围着火炉说笑。中尉称玛柳特卡“礼拜五”,并给她讲起了鲁滨孙和礼拜五的故事。冯柳特卡入神地听着。中尉告诉她,战前他是大学生,研究语言学,家里有很多书……他感到身体虚弱,停下不说了,码柳特卡怜惜地摸了一下中尉的头发,他惊异地抬起蓝眼睛,看着她。这目光,煽起了玛柳特卡的少女柔情,他们紧紧拥抱了。
中尉本应是玛柳特卡死亡簿上的第四十一名,现在却成为她欢乐薄上的第一名。这天,他们躺在沙滩上,中尉感慨地说,没想到人生最美满的日子在这令人绝望的大海边度过。他希望永远留在这里,远离战争、流血、仇恨。他劝玛柳特卡跟他一起到高加索去,埋头读书。玛柳特卡激烈地反对着,两人争论起来。玛柳特卡扬起手,给他一记耳光。吵嘴过后,两人都赌气不说话,可是在这荒岛上能躲避到哪里去?中尉感到别扭,他向玛柳特卡道歉。他爱她,也恨她,她对自己的信仰无限忠诚,使他们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玛柳特卡也为他们的分歧难过,哭着说:“我为什么要爱上你呀?把我害苦了!我的心都折腾出来了。”
这天,两人又坐在沙滩上。中尉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一只帆船。两人欣喜若狂,紧紧拥抱。他们挥舞着手臂,高声喊叫着。玛柳特卡让中尉回屋拿枪发信号。中尉连放三枪,发狂似地大叫起来:“我们的人!我们的人!乌拉!……先生们,快来呀,在这儿……”他把枪丢在沙滩上,跑入水中。玛柳特卡惊叫了一声,抓起步枪,声嘶力竭地喊:“站住!你这下流的白党,回来!”中尉沿着海岸在水中跑,跌倒又爬起。“站住!”玛柳特卡举枪瞄准。中尉仍在跑。“砰”地一枪,中尉中弹,他转身面对玛柳特卡,喃喃地叫了声“玛莎!”就倒下。玛柳特卡丢下手中的枪,朝中尉跑去。中尉躺在水里,玛柳特卡一下子跪到水里,把他的头紧紧搂在怀里,哭喊着:“蓝眼睛……我的蓝眼睛……”
海在咆哮,在狂吼,波涛汹涌,在一场激烈的搏斗中,互相冲击着……
(摘编自王庆年译《第四十一个》,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的红军队伍追击驼队、俘虏白眼中尉的激烈战斗场景,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又收获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的表现效果。
B.玛柳特卡是一个优秀的红军女战士,她仇视白匪,对信仰无限忠诚;她善良多情,内心充满着人性光辉,其形象表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C.与一般的战争题材小说相比较,此小说构思特点鲜明,它在战斗叙事中穿插美好爱情生活的描写,情节在波澜不惊的叙述中走向高潮。
D.大海是作者反复描写的对象,它时而蔚蓝宁静,时而惊涛骇浪,这些描写既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真实背景,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关于玛柳特卡与白匪中尉相处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柳特卡看到白匪中尉病倒很悲痛,原因只是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政委交代的任务。
B.白匪中尉轻抚玛柳特卡臂弯这一细节,折射出他对这位女战士怜爱又感激的心理。
C.玛柳特卡与中尉搬进小屋后快乐谈笑,说明他们相处融洽并且产生彼此倾慕情愫。
D.描写白匪中尉与玛柳特卡深情拥抱情节,表现出超越阶级的幸福美好的纯粹爱情。
(3)小说以“第四十一个”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玛柳特卡射杀中尉的结局,虽出乎意料却又符合情理,请结合文本简要阐释。组卷:15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①______;火,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②______,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时期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崇尚火的观念。由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复的民间娱乐活动。宋代诗人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五)》中的“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③_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社下烧钱鼓似雷”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组卷:12引用:9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ㅤㅤChatGPT是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有问题尽管问!”是ChatGPT与用户聊天的开场白,只要你输入问题,它就会生成一份“近乎完美”的回答。ChatGPT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个相当强大的“辅导老师”。
ㅤㅤ有研究者认为,向机器人提问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一些学生恰恰不知道“问什么”,尚未建立起真正的“问题意识”。学生如果连“问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就没法很好地使用“AI”这类工具。
ㅤㅤ上述材料也能在更广泛的人生领域给人以启示。在人工智能浪潮不断袭来的时代,你如何看待“问题意识”和人生的关系?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4引用:1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