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7/2 8:0:9

一、现代文阅读(3)(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打开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很容易就能在视频播放页面找到“倍速播放”选项。倍速播放指在不改变原视频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由用户自行选择加速或者减速的播放行为。调查显示,在18~4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网友接近七成,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年轻观众网络追剧的“标配”。这一收视行为不仅体现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艺接受特点,也折射出媒介发展对艺术创新的技术驱动。
          不过,观众对影视作品进行倍速播放是有选择的。“为什么年轻人看剧用倍速”话题曾经登上微博热搜。倍速播放不仅能够让观众在有限时间里快速了解热门影视剧,而且对白和音乐的轻微“变形”也会营造出陌生感和新鲜感,让观众觉得更加有趣。不过,当面对品质好剧时,观众不但不会选择“加速”,反而会再次或多次观看。作品中那些意蕴丰富的视听语言、饱含深情的台词、直击人心的表演以及精心设计的细节交相辉映,形成强烈的感染力,让观众一再品味。
          可以说,倍速播放显示出观众艺术欣赏的个性化需求,而流媒体技术为这种个性化提供了调试和选择的可能。在新媒体终端尚未普及时,录像机、VCD机或DVD机播放已经具备了快进或快退的功能,但彼时的倍速播放操作并不便利,观赏效果也不甚理想,很难形成潮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上网看剧越来越便捷,倍速播放的实现也越来越容易。
          人们在视频网站观看文艺作品时,什么作品常被“倍速”、哪些环节容易被“倍速”等信息都会被精准捕捉并反馈给播放平台,成为内容分析、产品定位的参考数据。在这个意义上说,倍速播放还能反哺艺术创作,促进艺术品质的提升和艺术表现的优化,激发艺术形式的调整升级。为了适配当下人们的收看习惯,一些视频网站和制作团队不断进行尝试,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有的播放平台将时长两三个小时的故事切割成若干短小精悍的单元,对剧作结构进行不同于传统影视长片的重新剪辑,让观众可以一览剧作精华。
          在媒介革新过程中,创作者为赢回“播放时间”、赢得观众做出了各类有益尝试。相信只要坚守价值立场、尊重艺术规律,视听艺术将在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进化”新型艺术或将由此诞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摘编自刘洋《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材料二:
          相较于娱乐消遣内容的倍速播放,由于网课的用户近年来越来越多,尤其受到疫情影响,大量青少年每天固定开始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那么,增加了倍速功能的学习视频到底会对知识吸收的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2017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单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他们评估了54名医学院的学生在以1.5倍速度和正常速度观看视频课程后,平均考试成绩是否会有显著差异。过去有研究认为,语速较快的视频课程更能提升学习者的主观表现,因为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但这项研究结果却显示,1.5倍的速度下学生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比正常速度更差,客观测试成绩低了10分左右。这可能是因为,视频播放速度会影响学习者的神经活动和认知过程,速度较慢时,学习者心理压力低,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科学定论。同样是在2017年,日本的一项关于课程录像回放速度的效果分析研究中,科研人员让学生以正常速度、1.5倍速和2倍速看教学视频。同样是立即组织考试。结果却发现,他们在1.5倍速情况下的注意力最集中,而且考试成绩明显也是最好的。
          今年,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也发表了MOOC视频播放速度对认知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区分了有字幕和无字幕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有字幕的时候,视频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无字幕时,1.25倍速时的学习效果要优于1.0倍速。而当速度增加到1.5倍速时,过快的视频播放速度影响了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学习效果最差,研究人员还通过对被测试者眼动行为的监测,发现在1.25倍速时紧凑的信息节奏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更自如,认知加工最为流畅。因此,他们认为适当加快播放速度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但速度过快则会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起到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些实验结论间的相互争议,和实验设计本身存在局限有关。长期从事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葆明解释,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的因素,还有视频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曾经有倍速播放的习惯、被测试者的年龄等等。这些重要的变量在实验中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一个标准答案。但他也表示,这些研究为视频制作时信息量的控制和播放速度的选择还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在视频学习时代,我们该如何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摘编自胡珉垮《“倍速播放”,赢了时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倍速播放”选项已然是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标配,它能让用户自行选择观看视频时的速度快慢。
    B.倍速播放是观众艺术欣赏个性化需求的产物,它离不开新媒体终端的普及和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C.肯塔基大学的试验和同年度日本的试验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能证明视频播放速度影响着学习效果。
    D.在李葆明教授看来,日本、美国及MOOC的实验设计不科学,因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不只是播放速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了解热门影视作品,那么倍速播放将是唯一的选择,因为你同时还能够体会到陌生的音乐。
    B.观众收看品质好剧时并不会选择倍速播放,反而会一再品味,而这些收视数据将被播放平台精准捕捉,成为重要数据。
    C.肯塔基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1.5倍速度播放时,语速快,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大,影响了其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效果。
    D.从MOOC的实验结果看,视频播放时有无字幕时视频的播放速度对人的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相同,无字幕时影响显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倍速播放的相关理念的一项是
     

    A.美国一些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多年来一直会把歌曲和内容提高5%速度播放,以便留出更多时间投放广告。
    B.中学生收看网课时可以1.5倍速度播放视频,但到了关键处正常播放,特别难懂的地方重复播放。
    C.如果出于新奇性就可以用倍速方式,随便看看;而对于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影视作品,就可以按其原速品味。
    D.周末,小明同学在家里观看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重播,遇到广告马上选择快进,到了歌手出场则恢复正常播放。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综合两则材料,说说我们应当怎样借助倍速播放的力量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活着(节选)余华      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
          “爹,我走不动了。”
          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
          “爹,我腰疼得不行了。”
          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嗖嗖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
          “娘,娘……”
          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
    文本二:
    活着(节选)张先 许绿伦      [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
          福贵:谁料凤霞会出事呢,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幕后一个婴儿的啼哭传来。随即,婴儿的哭声变成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苦根的声音):“我记得我出生后,爹的表情很奇怪,我被紧紧地抱着。旁边还有一个白头发红眼睛的人。你们说我不可能记得这种事,我不是乱说的,是真的记得呦!因为,爹在哭!爹和那个人喊着‘凤霞!’‘凤霞!’,凤霞是谁呢?凤霞是我娘,我的眼睛睁开了,娘的眼睛却永远地闭上了。”]
          [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
          福贵: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我爹和我娘最先熟了,如果他们都算是枯黄的老叶子,那么有庆和凤霞,他们是还泛着青色光泽的嫩枝,他们怎么也像是被割下的稻谷一样,与田野断开联系,被踩进泥沼。而我,只能像一只傻头傻脑的青蛙……所能做的,只是围在他们身边呱呱地叫。(模仿青蛙叫)呱呱,呱呱!
          二喜:(停住脚步)爹,您上车吧。
          福贵:呱呱,呱呱!
          二喜:您怎么了,肚子疼?
          福贵:我太重,二喜,你都几天没合眼了,撑不住。
          二喜: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
          福贵:二喜呀,人世间有很多事都强求不来的,人要是有缘,就应该惜福了。
          [抱在福贵怀中的苦根突然哭了起来。福贵手忙脚乱。]
          二喜:没娘的娃娃哭了!
          福贵: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上板车)
          [苦根的啼哭停止,二喜艰难地拉车前行。]
          [苦根的声音:“那天晚上,风吹得很冷,我被一个人紧紧地搂在怀里,脸上感到一滴滴的凉意,外公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落到我的口中。咸咸的,还带着烟味。”]
          二喜:爹,别再伤心了。
          福贵:我对不住你,二喜,我们都被老天爷骗了!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就死在这,凤霞也死在这,是爹没找对地方。
          二喜: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
          福贵:你把腰哭疼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妻子凤霞难产之际,二喜向医生求救“大的”,可以看出他俩夫妻情感深厚,也表现出二喜在悲剧命运笼罩之下的无奈选择。
    B.文本除了写凤霞的离世之外,还写到有庆的死亡,这种死亡元素的重复出现,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活着的艰难、生命的可贵。
    C.“我”看到家珍在家眼睛呆滞,也不掉泪水,可见她的灵魂没有“活着”,对生无所依,对死无所惧,对凤霞的死亡毫无察觉。
    D.文本二开头福贵的两次独白,流露出福贵因凤霞突然去世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之情,也反映出福贵对二喜的同情与怜爱之心。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霞去世和埋葬的当天都提到了风雪,这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前后形成照应,显示出作者颇具匠心的构思。
    B.从文本的情节来看,文本一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重在讲述故事,叙述自由;文本二的情节高度集中,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文本二中舞台说明是戏剧的组成部分,为福贵和二喜的对话提供时空和布景的说明,还可以解释他们的表情和动作。
    D.襁褓中的苦根会说话,这一内容并非实写,而是剧本的想象,剧本借助想象表现出凤霞去世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
    (3)结合文本一、二,从语言方面概括分析两篇文本的特点。
    (4)余华在《活着》的一篇序言中坦言:“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时无法前进,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没有任何阻挡”的。

    组卷:8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2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下列各题。
          大家好,我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经过潜心钻研和训练,①         ,通过这些神功,可将问天舱准时准点送入预定轨道。欲知问天秘籍,且听我一一道来。
          寒冰神掌。我采用液氢、液氧等低温推进剂。寒冰神掌自带寒冰真气,一掌击出,威力无穷,准点发射,准确入轨,助力问天舱与空间站“太虚之吻”。一阳指。我点火发射极为精准,指力迸发,疾如闪电。为练好这套功法,我优化射前发射流程,开展全套的可靠性提升工作,让每一步操作都更加安全稳妥,做到“分毫不差”。大力金刚腿。我习得大力金刚腿,将重达二十余吨的问天舱推送至站点,采用姿态控制增益优化和复合制导方法,提高了火箭姿态控制精度,也降低了制导误差对精度的影响。金钟罩。我为问天舱打造了超长横流罩,长20.5米,约6层楼房高,直径5.2米,宛若金钟罩,②         ,又护之不焚毁于大气层。太极掌。问天舱与我之连接口直径过4米,舱箭分离需考虑可靠性、冲击环境等因素。一则确保安全分离,二则将分离中出现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我练就颗粒阻尼技术的功法,通过颗粒体和阻尼器,迅速耗散动能,③         ,让“乘客”可以在“下车”过程中感受到我的“温柔”。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上面这段文字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上的解说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特点。

    组卷:3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②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远。——居里夫人      ③独行快,众行远。——阿拉伯谚语      对于以上观点,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0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