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二元对立,曾是现代隐私权制度的理论基石。但只要回顾社会史或者思想史即可发现,“公”与“私”并不必然互为反题:它们的内涵和彼此关系,在不同时空中也会有不同表现。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公私概念并不总是成对出现,而且“公”字出现得更早。例如《诗经》中的“公”,可以指诸侯(“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庙堂(“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政治事务(“夙夜在公,在公明明”);“私”则可以指家人(“诸父兄弟,备言燕私”)、平民的田产(“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以及贴身穿的内衣(“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而且无论“公”“私”,都是相对意义上的概念。在民间的村庄、宗族和家庭内部,也存在着具体的公私关系。例如《诗经》中的“公田”,就未必就属于国家或者周天子,而可能是由村民集体共享的“公地”(commons)。
          公私关系的对立倾向,是社会关系复杂化以及国家能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纷纷加强对人口、土地以及其他资源的控制。在这一背景下,韩非子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公私对立论述:“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而古代西方城邦国家(polis)的公私关系则是另一番情形。受地理环境、地缘政治、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等因素影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邦从一开始就处于小国寡民状态,而且很早就从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过渡到以公民为基本单位的政治共同体。古罗马人所谓的“共和”(respublica),最早是指人民(populus)的公有物,后来被用来表述国家。古希腊人的“公共”,主要是指政治生活,让公民享受自由,实现卓越;“私人”则更多是指家庭生活(oikos),旨在满足人的动物本能和自然需求。公私之间的紧张对立,也由此清晰可见。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分别对应“公开”和“隐蔽”两项活动原则。在公共领域,公民之间应当坦诚相见,展示真正的自我;只有把人的善恶美丑都充分暴露在城邦之中,才能促使公民互相竞争,追求美德。在私人领域,由于家庭生活遵守伦理禁忌,以及家长对家庭成员包括奴隶进行专断统治,所以家事并不需要公开。
          但是,像广场、市场、剧场、竞技场这类公共场所,其公共性并不是绝对的。人们聚集在这里,相互交谈,交换商品,欣赏艺术或者比赛,主要还是为了满足私人性质的欲望。古罗马人用“社会”(societas)这一词汇,来指称这类中间地带,从而与“国家”“城邦”“政体”等政治性概念相区别。
          在现代,“社会”作为“私人”与“政治”之间的中间地带,逐渐成为西方政治、社会和哲学理论的核心。不过许多研究者都注意到,19世纪以来,这三个领域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例如古人往往会把教育、劳动、经商、娱乐和社交这类活动放在家庭环境中,而现代人则习惯于走出家庭,进入学校、工厂、写字楼和商场来从事这些活动。
          因此,只要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不是绝对意义的“公共”和“私人”,以及它们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那么,在公共空间中发现隐私关系,也就不再具有理论上的障碍了。只不过,现代隐私权理论花了很长时间才逐渐认识到这一点。
    (摘编自岳林《论公共空间的隐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隐私权制度的理论基石,曾经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二元对立关系。
    B.韩非子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公私关系论述。
    C.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邦从部落过渡到政治共同体,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D.要想促使公民互相竞争,追求美德,就得把人的善恶美丑都充分暴露在城邦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论述了“公”“私”在不同时空中内涵和彼此关系的不同。
    B.文章分析《诗经》中“公田”之所属,是为了论证“公”“私”是相对意义上的概念。
    C.文章在论述公私关系时,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代西方城邦国家进行了对比。
    D.文章分析论证“公”“私”概念及彼此关系,旨在指出公共空间中也存在隐私关系。
    (3)下列能作为公私是相对概念的论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诸侯面对周王室为“私”,面对自家卿大夫则为“公”。
    B.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公,平分也”“厶(私),奸邪也”。
    C.索福克勒斯有一句台词:“只属于一个人的城邦不算城邦。”
    D.斯巴达人和雅典人崇尚在竞技场等公共场所裸露身体,他们认为这是更文明的象征,野蛮人才会遮蔽自己的私处。

    组卷:8引用:1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2285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市GDP14.2%。
          逆水行舟,为何能乘风破浪?这与杭州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好密不可分;同时,杭州注重提前布局文化产业,一批重点项目平台实现提质增效。
    “好基础”还来自于杭州的“数字基因”。疫情催生的“阅屏”需求,使得“在线新经济”找到了发展窗口,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新动能”。“杭州的数字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特点,与这一波窗口期非常契合,因此一批以数字娱乐、数字阅读、数字游戏、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快速崛起。”“2020年,全市数字内容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12.7%,成为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向上向好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杭州市文创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打无准备之仗,杭州文化产业这一波厚积薄发的背后,是多年来对文化产业的综合集成规划。近年来,杭州全力推进的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重点平台--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带动杭州及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以之江文化产业带重点项目--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为例,2020年初,该基地在疫情背景下,团结企业推动影视出口的线上交易,达成合同额达3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6%。“基地可以更好地实现行业资源的无缝对接,助力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时至今日,像这样的“明星”项目,在之江文化产业带上已是星罗棋布--截至目前,之江文化产业带重点项目共有71个,涉及投资金额1185亿元,其中65个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或开工建设,产业平台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不断凸显。
    “十四五”新开局,杭州将继续秉持“以文图强、文化兴市”理念,加快推动之江文化产业带高水平建设、加快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助力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书写精彩文化篇章。
    (摘编自张彧、曾艺《杭州文化产业乘“数”破浪》)材料二:
          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积极态势。产业规模、人才储备不断扩大,文旅融合、数字化文化产业快速增长,产业品牌的创建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助推器。但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和占比持续下滑,发展不均衡性较为明显。
          从综合指数来看,本年度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浙江、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四川、安徽。北京在十三五期间连续5年保持第一,浙江连续三年位列第二。北京、浙江、广东、上海、山东等省市位列第一方阵,产业生产力底数大,影响力和驱动力表现均同步强劲,发展稳定性好。
          截至2020年底,我国文化企业获得专利授权超过50万件,同比增长23%。文化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了1.2万家,本年度增加超过2000家。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创新能力对比悬殊。浙江、广东、北京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文化企业数远高于其它省份,这三个省市高新文化企业数量之和占到了全国的近50%,63%的国家高新文化企业位于东部地区。2020年浙江、广东、北京、上海、山东五个省市取得的知识产权数量之和占到全国的61.1%,而西藏、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省份文化企业知识产权数量明显较少,各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不均衡性非常突出。
          空间格局方面,文化产业百强县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东西差异、南北差异非常明显。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囊括了近一半的文化产业百强县,这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都是密切相关的,这也说明中西部地区还需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和区域协同。
    (摘编自曾繁文《2020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结果深度解读》)材料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文化产业将沿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的蓝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2020年岁末,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优化旅游市场供给等几方面任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七大区域发展战略中,无形的“文化”举足轻重:文化同根同源,增强区域合作的凝聚力;文化培根铸魂,找到共同发展的向心力;文化赋能助推,放大区域协同的竞争力。
    “长三角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文化市场要素健全、市场创新机制活跃为特点的长三角模式。”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分析,上海文化金融发达,文化商贸以及高科技赋能文化业突出;浙江民营文化企业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特色小镇,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结合方面非常突出;江苏的旅游业发达,历史文化名城繁多;安徽乡村旅游特色鲜明。三省一市既有共性,又有每个地方的独到之处,互补性强,携手共同做大文化市场。
    (摘编自张玉玲《奔向文旅融合的星辰大海--展望2021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1)下列对材料二中“文化产业指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省市文化产业综合指数是深度运用大数据技术,综合产业生产力、影响力、驱动力、创新成效等指标计算得出的。
    B.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和高新文化企业数量是衡量文化产业创新持续力指标的两个重要测度变量。
    C.从对各种文化产业指数的分析结果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D.分析文化产业百强县分布情况,说明评价对象已经细化、下沉到对区县级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监测与评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能逆水行舟,得益于杭州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好,布局早,重点项目平台实现提质增效。
    B.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总结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能为我国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提供有力支撑。
    C.“文化强国”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是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举措。
    D.专家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具有推广意义,西部各省市要扭转文化产业发展落后的局面,只有抱团发展,齐头并进。
    (3)“文化强国”是利国利民的发展战略。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迎来难得机遇。请结合材料,为我国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积极有效建议。

    组卷:5引用:1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挂在故乡的钥匙
     欧阳明
          吃过早饭,老栓取下挂在床头墙上的那串钥匙出门了。
          钥匙总数36把,老栓记得清清楚楚。钥匙是湾里26户人家委托给他的。
          湾里一共27户人,现在家里还住着人的,就老栓一家了。说是一家,其实就老栓一个人。老伴儿两年前患肝癌走了。
          老伴儿走后,儿子和女儿劝老栓进城去一起住。老栓想去。湾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太闷了。但他走不了,手里的那串钥匙把他拴住了。
          老栓觉得,做人必须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哪怕是磨眼儿,也得钻过去。他就对儿子说,等哪天大家把钥匙都拿回去了,我就进城。
          26户人家,最初是年轻人去外面打工,后来挣了钱,在城里买了房,就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接走了。仅仅是每年清明和春节才回来。26户人家的房子都是砖房,有的才建成几年,最少的花了七八万,最多的花了几百万。人走了,房子却搬不走,里面的家具,样式老旧,搬进城也没地方放,送人吧没人要,烧了吧太可惜,毕竟都是钱买的哩。最好是留在老家,请个人看着。请谁呢?只有老栓。那时老栓老伴儿还健在,都不想进城,说城里喝口水都要钱,空气也没乡下好。
          最初给老栓钥匙的不多,也就几户人家。后来越来越多,他不得不用一根长长的铁丝串起来。每天老栓都要把那些房子巡查一遍。
          大家觉得给老栓添了麻烦,说每年给他点儿钱。他不收,说,钱,我不缺。
          老栓说的是实话,儿女给他的钱,他都不知道干啥用。
          大家过意不去,就送他烟酒,老栓拒绝,说,医生说我不能再抽再喝了。叫他拿送人。他说,送谁呀?我又不求人办事。
          你这样我们过意不去呀!大家说。
          一点小事,有什么过意不去的?放心,房子我会给你们看好的!
          昨晚下了点儿小雨,路很湿滑,老栓走得左摇右晃的。他从邻居老杨头家开始查看。先看大门的锁有没有动过的痕迹,再开门进去,每间房每间房地看掉没掉什么东西。
          一连看了25户,都没有异样,老栓心里踏实多了。但他还不敢彻底放心,还有最后一家。
          最后一家的房子是三楼一底,有车库花园,比城里有些别墅还豪华气派。房子是江娃子的。为了回家方便,江娃子花两百万,把村里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天晴落雨都能过车,大家都说江娃子真好。江家最值钱的还不是房子,是房子里的家具,据说全是红木的,一把椅子就几十万。每次查看,老栓都丝毫不敢大意。
          江娃子从小调皮捣蛋。八岁那年,他和生产队长儿子打架,输了,居然一把火把队长家的房子烧去一大半,把他爹活活气死了。初中还没毕业,他便出去了,从此不知是死是活,直到三十多年后才回来。回来时已是省城什么公司的老总,屁股后面跟了一群人,里面居然还有本县的县长。
          江娃子家除了院门和大门外,屋里每间房也都装了门,共十道门,全是防盗门,都得用钥匙来开,每次查看都得花上半个多小时。
          老栓每把锁每把锁地看了,无异样,再每间屋每间屋看了,也无异样,心中才彻底安稳。
          从江娃子家里出来,已近中午。老栓开始回家,手里的钥匙,一路上发出哗哗啦啦的响声,仿佛在和他说着什么。
          以前,出去的人清明和春节都会回来,近几年,不知什么原因,有些不回来了,连过年都不回来。有几把钥匙,几年都没拿去用过了。怕钥匙生锈,老栓每月都要用猪油擦一次。
          江娃子自从修了房子后,年年清明和春节都要回来。每次回来,天天都要请老栓过去吃饭,每顿都安排他坐上位。老栓先是推辞,江娃子不依,说,您年纪最大,辈分最高,您不坐谁敢坐呀?可老栓做梦都没想到,江娃子居然这么出息。
          转眼就到了4月。一天,老栓查完房子,前脚刚进院坝,后面就来辆小车。小车里下来的,居然是江娃子。
          栓叔,我来拿钥匙,回来时走得慌忙,忘带了。江娃子说。
          你怎么回来了?还不到清明呀!老栓有些奇怪。
          回来办点儿事。江娃子说。
          江娃子回了趟家就走了,走时居然没把钥匙送回来。老栓觉得很纳闷。
          两天后,江娃子又回来了。
          见了面,老栓就问他,你是不放心我给你看屋子吗?
          江娃子呵呵一笑,说,栓叔,您误会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为啥?老栓很惊讶。
          春节吃饭时,您不是说,湾里的那些地都撂荒了太可惜,要是有人来承包就好了吗?我这次回来,就是要搞个农业开发公司,把这些地全租下来,让大家回来一起挣钱。
          真的?
          现在国家不是提倡要振兴乡村嘛,这两天,我找了县长,说国家有政策支持。
          你娃做了件好事啊!老栓笑着翘起了大拇指,抬头朝田野望去。他仿佛看见漫山遍野的杂草,一下子变成了绿油油的庄稼。再低头看看手中的那串钥匙,嘀咕道,你们就可以物归原主了,我也可以进城陪孙子啦!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栓留守乡村的原因,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对主要情节起了补充的作用,突出老栓重情重义、信守承诺、热爱故土的性格特征。
    B.老栓每天巡查26户人家的房子时的情境描写细致,“手上的钥匙”“仿佛在和他说着什么”,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
    C.外出闯荡的江娃子回到村里,修建了村里最气派豪华的房子,自从修了房子,年年清明和春节都回来,可见他的心在故乡。
    D.小说以小见大,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主题,从一串钥匙说起,家长里短讲邻里故事,举重若轻,将宏大的时代主题巧妙嵌入。
    (2)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标题的含义。
    (3)以老栓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组卷:12引用:2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流畅,不超过60字。
          2021年3月20日,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至今,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三星堆古城、月亮湾小城、仓包包小城、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仁胜村墓地等重要遗迹,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一直强调集中优势力量攻关重大问题,30多年间,学界对于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从未停止,也提出很多疑问、展开很多讨论。如今,我们对于成都平原的历史了解得比过去清楚,学术准备和技术准备很充分,多学科合作能够组织起来。

    组卷:6引用:5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小学生给某游戏主播刷了四毛钱礼物,家长发现后,通过反馈和举报等途径追回了四毛钱。十三岁男生“钟美美”一夕走红,名利接踵而至,有人甚至欲出千万与他签约。他与妈妈却“豪横”拒绝,母亲还将其视频下架。
          3岁女孩成“大胃王”,表演吃汉堡、炸鸡、烤串等,体重已达70斤;四川男孩在12.5米高的铁丝护栏上直播走钢丝,还能喝两瓶啤酒……近年来,一些萌娃视频“剑走偏锋”,家长把孩子当赚钱工具,“啃小族”现象引发社会质疑。2020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通知要求,严格排查后台“实名”认证制度,严禁未成年人担任主播上线直播。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综合材料,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组卷:7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