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7/3 8:0:9
一、(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大量作品竞相问世,百卉千葩让人( )。新世纪文学带来海量阅读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文学创作的思考?纵观历史,有司马迁历时十余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曹雪芹(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回眸当代,有鲁迅痛定思痛、以笔为枪完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注意”的《呐喊》;有沈从文朴素自然、细腻入微展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边城》……( ),______。同时这些著者更是以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而如今文学的“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化”虽催生了创作的繁荣,但在繁荣背后也存在( )的现象。面对“走得快”还是“走得远”,文学创作该何去何从?我认为只有在追求创作多元化的同时,坚守“载道与言志”,才可迎来文学创作的“春风十里”。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应接不暇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鱼目混珠 B.美不胜收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鱼目混珠 C.应接不暇 呕心沥血 毋庸置疑 泥沙俱下 D.美不胜收 殚精竭虑 不言而喻 泥沙俱下
A.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B.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者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C.这些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D.这些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字子长,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红楼梦》,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C.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其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追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语言格调朴素自然,主要作品有《边城》《湘西散记》《随想录》。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出《诗经》。《诗经》,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相传为孔子编订。先秦时期称《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组卷:47引用:3难度:0.6
二、(9分)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说唱文学对三迭式叙事的使用较早可追溯到唐代的敦煌变文,如韩擒虎三战定南陈。《三国志平话》的出现标志三迭式叙事在说唱文学中确立并逐渐得到发扬,其图上标题体现三迭式叙事的有“三战吕布”“张飞三出小沛”等。而后,三迭式叙事逐渐进入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受到口头文学孕育演化而成的章回体小说对三迭式叙事的运用蔚为大观。在《水浒传》中,宋江与高俅展开了三次交锋,是由同一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三败高俅在纵向叙事的链条上每次聚合扩展了一些新的要素,使三次战斗场景在行动和细节上各有不同。作者充分发挥了三迭式结构框架蕴含的变异势能,使每一次击败高俅的方式和战果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三迭式结构又使三败高俅的故事单纯而集中,叙事完整紧凑,避免生出枝节散漫和有首无尾的弊端。
“文之长者,连叙则惧其累赘,故必叙别事以间之,而后文势乃错综尽变。”某些三迭式叙事在每一次行为动作之间会插入对其他事件的描叙,如“三气周瑜”便使用了所谓“横云断岭”的叙事技巧。在“一气”与“二气”之间插入了刘备攻取长沙四郡、过江娶亲等诸多事件,在“二气”与“三气”之间插叙了曹操大宴铜雀台,避免连续叙事可能产生“累赘”的弊端,形成曲折变化的叙事态势,达到一种跌宕回旋的叙事效果。
由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也不少,同样呈现出变异势能和环环相扣的特征。《说岳全传》中余化龙、何元庆、董先轮番与金弹子交战等情节依循这种三迭式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呈现了细节各异而又兴会淋漓的沙场血拼。
三迭式叙事大多以二元对立的原则组织故事情节。一些三迭式叙事体现的是强的二元对立关系,一方试图将另一方置于死地,每一次重复都在进一步强化双方的对立,直至其中一方死亡。岳飞在校场与小梁王较量的场景出现三次,分别是比试作兵器论、比箭、比兵器,每一次出现都包含出题、比试、分出胜负三个可变通的部分,每一次比试都朝着更为凶险的趋势发展,直至岳飞枪挑小梁王为终结。一些三迭式叙事体现的是弱的二元对立关系,对立双方的关系没有继续恶化,而且最终获得了改善。三打祝家庄中宋江与李家庄、宋江与扈家庄的关系是弱的二元对立关系,双方皆不以击杀对方为目的,这种对立随着宋江攻破祝家庄就消解了。
三迭式叙事成为中国口头文学和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固定的程式化结构,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生活实践有着密切关联,中华传统文化很早使开始使用数字“三”认识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化,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以三为天地的正数,为宇宙万物生息化育的关键。道家和儒家使用数字“三”的观念建构宇宙万物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图式,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沿袭至今,如“礼以三为成”的传统行为规范及其衍生的“事不过三”的思维方式等。在上述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实践的影响下,数字“三”进入了中国口头文学的创编、演述和流布的过程中,进而延及章回体小说的创作。
(摘编自冯文开《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的口头叙事》)材料二:
“对锁”章法是指在不同的故事段中用相似或相同的人物语言以使两个故事段相映成趣。清话石主人称之为“复笔”,其《<红楼梦>本义约编》云:“《红楼梦》喜用复笔。一游幻境,必再游幻境;一入家塾,必两入家塾;一秦氏之丧,又有贾母之丧;一协理东府,又有协理西府……种种细事,不可缕记。其实皆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纯是《水浒》笔法。”话石主人所谓的“复笔”,即“两对章法”,它总是具有“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长篇叙事作品,常常利用对偶原理设置相互对等或对照的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以展开叙事。其设对方法,既可以是相同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等设置,也可以是相反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照设置。就章回小说来说,又可以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个章回设对。对照也并非只有两两对照,在长篇叙事作品中,常常是多个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的对等或对照。所谓“两对章法”,就是利用“对偶”原理,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章回,设计性质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叙事内容、人物、故事、场景、言辞等,作“对锁”“对峙”,在引起篇章形式均衡感的同时也使“对锁”“对峙”的叙事内容“同而不同”、相映成趣或有复杂微妙的文意上的关联。
(摘编自方志红《中国古代叙事理论文法理论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迭式叙事出现在敦煌变文以后,又进入说唱文学并得以确立和发扬,再进入章回体小说,其运用逐渐扩展。
B.三迭式叙事包括由同一人物或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这两种形式,都含有变异势能。
C.三迭式叙事多以二元对立的原则组织故事情节,二元对立关系的强弱与对立的双方矛盾是否不可调和有关。
D.中国古代长篇叙事作品的设对方法包括相同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等设置和相反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照设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迭式叙事与“对锁”章法虽然笔法不同,但二者在同而不同方面有相似的审美效果。
B.三迭式叙事成为固定化程式结构以后,将随着读者求新求变的阅读心理的强化而消亡。
C.三迭式结构框架蕴含的变异势能,旨在让叙事在集中完整紧凑的基础上形成曲折变化。
D.用“对偶”原理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章回设计“对锁”“对峙”会使篇章形式更均衡。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三迭式叙事”论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刘姥姥三次进贾府,每次都会看到贾府完全不同的景象。
B.《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识破了化身村姑、妇人、老夫的妖精。
C.《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不同,其叙写过程十分精彩。
D.《三国演义》中,“定三分隆中决策”一回,诸葛亮运筹帷幄,纵论天下大势。组卷:8引用:1难度:0.6
六、(6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仿写。
《墨子》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新唐书》谈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都告诉我们:厉行节约,不可轻忽。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节约的美德,似乎被人淡忘。于是,有人把奢侈当作潇洒,将挥霍看成慷慨,在他们眼里,节约早已过时。要知道,节约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永恒的主题。物资短缺时代,节约是节衣缩食:物质富足时期,节约是文明理性。资源是有限的,节约的资源,能发挥无限的价值。越是进步,越要节约,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永续发展。节约并非吝啬,而是深谋远虑后的利弊权衡。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常常被误解为“吝啬”,请你仿照示例,根据上文内容完成三句仿写,揭示节约的意义。
要求:每句不超过10个字,句式与示例一致,内容不重复。
示例:节约不是吝啬,而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
①节约不是吝啬,而是
②节约不是吝啬,而是
③节约不是吝啬,而是组卷:17引用:4难度:0.7
七、(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整个世界仿佛进入到历史的三峡中漂流,前方仍可能是凛冽的冰河,是汹涌的怒海,你我同在这一艘船上,无处可退,无人例外。你我的命运从未如此与国家命运生死相连,你我的历史从未如此与世界历史紧密相绕。
“我在”是一个沉甸甸的字眼,因为它寄寓于每一个负重的存在之中。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
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你以中国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做演讲。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