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形态,元宇宙能够以数据的方式建构现实世界的平行宇宙,实现全沉浸式的呈现,这正是对感知信号的完全摹仿。元宇宙艺术是以元宇宙为媒介而呈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只是元宇宙技术的当前形态并不成熟,所以真正的元宇宙艺术还是一个未来概念。
②元宇宙艺术并不是孤立的、一蹴而就的,它与传统艺术的发展具有一种连贯性,从传统的文学与绘画到当代的电影艺术,直至今天及未来的元宇宙,我们能够看到元宇宙艺术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艺术及其感知的进阶。
③从传统艺术媒介来看,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并没有真正地摹仿自然。最早的线条、色彩的摹仿所呈现的是事物的形象,是事物在某一顷刻的外观,甚至是平面的。
④当电影出现之后,摹仿便更为完整了。电影中,事物的影像包括所伴随的声音都能被呈现出来。因此,人们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事物或人物的形态、面貌和情感状态。我们在感知层面获得了更为具体的信息,这是电影媒介对世界摹仿的呈现,电影依然是观看的方式。相较于文学与绘画,电影的摹仿不再是事物的外观“某小部分”。感知在此所获得的是一个窗口,我们通过窗口能够看到某个事物的整体形态,可谓是“外观”的全部信息。电影将原本由感官所承担的“外观”还给了感知,想象便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可以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正是在“外观”形象的基础上塑造隐喻。
⑤元宇宙艺术的全沉浸式意味着,我们在元宇宙中所感知到的信息和自然界一样,元宇宙艺术能够实现完全的摹仿。例如,元宇宙中所呈现的一朵花,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它的整个“外观”,还能闻到它的气味,甚至可以用手触摸或是拨动它,感受到它的芒刺还有它的柔韧。“沉浸式”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在感知层面上对想象的剥离,这也是艺术从传统的文学艺术到电影艺术再到元宇宙艺术的一种进阶式发展。但是,这种剥离并不是剥夺或放弃想象,而是想象的解放。对于自然的摹仿,从符号到影像再到元宇宙,人类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极致,或许可以说,我们最终复刻了自然。
⑥其实,艺术的创造本就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我们在艺术世界中通过想象去体验一种美,去塑造一种可能。文学以文字为媒介模拟感知,电影以影像为媒介模拟感知,元宇宙以感知塑造人。虚拟宇宙,虚在数据,实在感知。从感知层面来看,文学是想象一个世界,电影是面对一个世界,而以数据虚拟主导的元宇宙,则是进入一个世界。元宇宙对时空的突围,使得作为感知主体的人进入媒介,人成了媒介的一部分。
(摘编自周丰《从摹仿到塑造,元宇宙艺术何以可能?》)材料二:
如果从电影《星球大战》开始算起,数字视觉艺术在电影中的运用,已有四十年的发展历史。在此过程中,以胶片为载体的光学成像技术的主导地位,正在被数字视觉技术所取代,运动捕捉技术成功的将运动数据赋予数字角色。
数字技术时代的影像建构模式主要依赖于数据,无论是运动捕捉,还是三维生成;无论是物数据化,还是数据物化,运动影像的成像方式,实际上是以艺术想象为参照,并通过数字构成的数据流所建构。这也就意味着,数字视觉技术的图像创造和生产,实际上是由这些数字构成的数据流所操控。某种意义而言,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未来“元宇宙”世界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
从数据与信息的角度而言,“元宇宙”试图要建立的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即“在这个全球互联的信息空间中,真实与虚拟之间不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差异,新形式的人机交互将对几乎所有的生活问题产生巨大而普遍的影响。”正是基于此,基于人机社会交互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以及人工智能与各种算法,一方面,构成“元宇宙”这个虚拟世界的最核心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构成这个人机智能融合的新型网络社会,能够得以有效运作的结构性要素。就文化构成而言,“元宇宙”的实现过程是数字技术与视觉媒介将现实世界符号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由数字技术与媒介合力作用所建构的“元宇宙”,试图提供给人们的实际上是一个基于“第二人生”的“象征世界”。
缘何现实世界的人们,需要在一个虚拟的象征世界之中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或许,毕加索对立体主义的阐释,能够给我们一些有意义的启示。毕加索认为,“立体主义是为了拥有灵活性,让画布上的人物呈现出某种能转变到其他状态上的发展状态。”而“元宇宙”恰恰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既能够超现实,又能够与现实产生某种交互性的“发展状态”的路径与场域。
象征世界的“意义给予能力远远超过社会生活的范畴,以致即便面对着再孤立的个体经验,个人也能在象征世界中为自己找到‘位置’。”正是基于此,有学者认为,“元宇宙”为实现人类多重人格的裂变提供了可能。
(摘编自孙承健《元宇宙:寻找象征世界的“乌托邦”》)(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元宇宙成为成熟技术形态后,可以以数据方式对现实世界实现全沉浸式的呈现,构建出一个平行宇宙。
B.传统艺术与元宇宙艺术的最大区别是能否实现对自然的完全摹仿。元宇宙艺术实现了,便创建了真实世界。
C.数字视觉技术正取代光学成像技术在电影运用中成为主导,此过程中运动捕捉技术是促成技术升级的关键。
D.构成元宇宙最核心资源的是以人机社会交互为基础的大量数据、人工智能、各种算法,这些资源也是结构性要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与绘画的模仿仅能呈现事物外观的“某小部分”,电影则能呈现某个事物的完整的内外形态,所以可进一步激发人的想象力。
B.沉浸式可以让人对花实施看、闻、摸、拨等各种行为,在感知层面不需要人的想象,可见传统艺术比元宇宙艺术需要更多的想象。
C.元宇宙给人们提的世界具有象征意义,可以让人体会第二人生,说明进入元宇宙的人,对于第一人生的生活状态并不满意。
D.元宇宙可以让人超越现实,又保持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其提供的“发展状态”的路径可以让人生更灵活。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符合“元宇宙”与“电影”区别的一项是
A.元宇宙虚拟现实中必须有“我”,影片中不一定有“我”。
B.影片中人物下一秒的行动是未知的,元宇宙中“我”的行为是可知的。
C.元宇宙中“我”可以和其它人物社交,与电影中人物无法互动。
D.元宇宙中世界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电影中的与现实世界一样。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Faceboo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把元宇宙比喻成一个你“置身其中”而不仅仅是“观看使用”的互联网,但他认为元宇宙落地至少要10~15年的时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他的观点的理解。组卷:10引用:1难度:0.1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家庄(节选)
张者
赵银河来了,还带着新打的芝麻和红薯粉条,这些无一不散发着故乡的味道,让人感到亲切。赵银河喊我的妻子姑姑,却不喊我姑父,称我赵老师。
赵银河见了我,笑眯眯地道:“水要清,天要蓝,人有钱。赵老师的要求既高又不高。”
我知道妻子把我这句话传出去了。赵银河说“天要蓝”没问题,煤改气,政府补贴,没人烧煤了,天当然就蓝了。“水要清”不就是咱村头的那条河嘛,你好几年没回赵家庄了,那条污染的河基本上治理完成,今年已经可以抗旱浇地。
我说那条河要治理好着实不易,政府肯定花了不少钱吧?赵银河笑笑,说没有政府支持办不成,全靠政府也不中。要发动群众,老百姓和政府配合,没有干不成的事。
赵银河很认真地说,那条河治理完成,赵家庄有五位功臣,他们是赵建斗、赵建桥、赵建明、赵建光、赵建心。
其实,咱那条好河变成臭水沟已经有十来年了。污染源就是上游的造纸厂。那时候为了发展经济,根本不考虑环保。我大学毕业回到赵家庄当村官,做梦都想让那条河变清。造纸厂投产时各方面环保指标都达标,排污口出来的都是清水。可是,好景不长,那河水不知不觉地变黑了。有人就开始举报,可上头派人来检查,在排污口取样化验,结果却符合标准。
那一年,你把父母接到省城住了。赵老师,你别翻眼睛。这可在赵家庄引起了轰动,村里老人都说,能让我离开这臭水沟,我死了也闭眼了。我是赵家庄的父母官,赵家庄是我的故乡,我不想让“故乡成为回不去的地方”。
我曾经顺着那河向上游排查。从造纸厂的上游一公里开始,河水都是黑的。在造纸厂下游一公里的排污口排出的却是清水,我知道这里面有鬼,可是没有证据。
有一年,赵建桥开车回家过年,我们在一起喝酒。喝着酒闻着随风而来的臭气,就喝多了。我们开始回忆曾经美好的赵家庄。我说让赵家庄变得美好起来其实不难,治理那条河是重中之重。赵建桥说,那就是造纸厂偷着排污。我一拍大腿,可苦于没证据。赵建桥说,这件事好办,交给我们,一定还咱赵家庄的清洁。
开春,赵建桥五兄弟都回来了。一开始,赵建桥在排污口守了好几天,可是排出来的水都是清清亮亮的,完全达标。大家一商量决定让赵建心打入造纸厂内部。
赵银河给我讲的故事是有些评书成分的,我小时候在赵家庄也喜欢听民间艺人说书,就是这个风格,有些夸张。听如何拯救故乡赵家庄,即便夸张我也爱听。
赵银河说,在赵建心去造纸厂一个月后,他召集大家在村委会碰面。一见面,赵建心就得意地说,他已经赢得厂里管事的信任。监控室他值夜班,这样正好方便晚上我们进入造纸厂。
赵建心把造纸厂的地形图摊在我们面前。造纸厂的生产车间不是目标,目标是污水处理车间。污水处理分七大工序,第一是收集污水。第二是静置,沉淀,在污水中加入碱性物质。第三是加药降解,加入污水处理剂。第四是将污水进行微生物降解。第五是调节pH值,第六是消毒,最后是排放。
赵建斗有些不耐烦,说我管他工序干什么?赵建桥说,因为每一道工序都有成本,了解哪道工序最花钱,就好判断哪道工序可能偷排。
那天晚上他们五个分了工,赵建心在监控室,赵建光在门口望风,赵建斗、赵建桥、赵建明进造纸厂。他们按图索骥,在污水处理车间的第二道工序就发现了问题。
第二道工序是污水静置和沉淀。在污水池中加入无水碳酸钙,静置后,排到加药降解池。赵建桥是一个细心人,他发现从沉淀池到降解池的污水明显减少了。那么,大量污水去了哪里?赵建桥围着降解池转了好几圈也没发现问题。这时,赵建桥发现在降解池不远处有一间小房子,有一个告示牌:“有电危险!”这应该是变压器房。
打开变压器房,进去后发现没有什么可疑。要离开时突然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赵建桥循着声音,发现了一个大的管道直通地下,管道有红色的开关。赵建桥用力关闭开关,水声渐小,打开开关,水声渐大。他们交换一下眼色,露出了笑容。
造纸厂有两个排污口,一个在下游,一个在上游。下游的排污口是处理后的少部分的达标排放。上游的排污口在水下,通过暗管排放,这些污水基本上没经过处理,也是造纸厂的大部分污水。
找到了偷排证据,一切都简单了。赵建桥把整个偷排污的系统都拍成了视频和照片,提供给了电视台、报社,以及县政府、县环保局等。重压之下,造纸厂老板在电视台公开道歉,并投入资金治污。如今,家乡的那条河已经变清,县环保局来化验过河水,水质已经可以灌溉。
我被赵银河的故事迷住了,五兄弟还原了一条清水河,真是拯救了故乡赵家庄。
赵银河又说,我要在赵家庄搞一个“美丽乡村绿色田园综合体”。村民们可以搞民宿和农家乐,村集体可以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归根结底就是要让赵家庄人有收益,故乡将成为回得去的故乡,而不只是梦中的故乡。
我当即答应赵银河,作为城市规划师,一定要给赵家庄设计出一个最美好的蓝图。赵银河站起来,向我鞠了一躬。说代表赵家庄的父老乡亲谢谢你。我说你不用客气,我也是赵家庄人。
赵银河高兴地和我进行了一个拥抱,说谢谢姑父。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水要清,天要蓝,人有钱”这是我对家乡的期盼,而赵银河为了获得我的认可,也把这作为了建设家乡的目标。
B.赵银河“很认真地”向我依次介绍赵建桥等人的名字,表明他对五兄弟的行为心怀感激,这也引起我的兴趣。
C.在我接父母来省城后,乡亲们所的话表现出对省城的向往,更流露出因河水被严重污染而渴望逃离家乡的想法。
D.面对河水被污染,赵银河束手无策,赵建桥等人却积极想办法,揭开真相,比较之下反映出赵银河工作上魄力不足。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对话式讲述故事,通过对话讲述了赵建桥五兄弟探查造纸厂的故事,使情节集中,主题突出。
B.在赵银河的叙述中,插入我对其讲述有评书特点的评价,暗示赵银河不了解实情,讲述带有吹嘘的成分。
C.小说不厌其烦地交代污水处理的七道工序,表现了人物的细心聪敏,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专业性。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没有雕琢的文字,仅通过语言,动作等塑造了新时代青年,流露出对他们的赞美。
(3)小说中,赵银河对我的称呼为什么先是“赵老师”,后来成了“姑父”?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赵银河,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赵建桥五兄弟,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组卷:14引用:5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春季的到来,不少人出现了鼻痒、流鼻涕等症状,有的人同时还伴随眼睛发痒、皮肤泛红等问题。这时就要警惕,我们可能被过敏“袭击”了。
有机构发布报告指出,全世界有30%至40%的人被过敏困扰,过敏已成为影响广泛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不过,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控制症状,还可以使用抗过敏、抗炎等药物或进行脱敏治疗等
B.抗过敏、抗炎等药物或脱敏治疗还可以用来控制症状
C.还可以使用抗过敏、抗炎等药物或进行脱敏治疗控制症状
D.这些方法可以控制症状,如使用抗过敏、抗炎等药物或进行脱敏治疗等。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组卷:3引用:1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理学家赛格利曼提出过一个幸福公式:H(幸福)=S(基因)+C(客观环境)+V(主观行动),在这个幸福公式里,基因占50%,客观环境占10%,主观行动占40%,很难说这样的比例分配有多么精确,更重要的似乎是传达一种态度:追求幸福并非捕风捉影,只要有行动、努力以及有效的技巧,便可以长远地改变自己的幸福程度。
班级计划举办以“如何获得幸福”为主题的班级交流分享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0引用:1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