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不再是隐私权的客体,也不是人格权衍生出的财产权的组成部分,而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共享的数据资源。因此,关于个人信息的立法不应再狭隘地局限于个人利益或私权保护,应侧重规范信息资产合理开发中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应更好地发挥个人信息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公共产品作用。
          个人信息作为传统法律上人格权的客体,一直处于静态而稳定的法律关系之中。然而,近十年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这一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社交时代的到来,数据量激增,云计算普遍运用,物联网雏形逐渐显现等,数据资产在政治、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与在传统隐私权或人格权保护中个人居于主导地位不同,在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时代,单个主体作为大量信息流的一个末梢,其可识别性的符号化特征在以关联关系为核心的大数据要求的全样本分析中,已经成为模糊的信息加工客体。
          个人信息不是纯粹的私法权利客体,享有与使用它而产生的利益不能仅从私权保护的角度进行狭隘的思考。就个人信息的范围而言,在个人提供的信息、产生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中,既有个人所创建的信息,又有他人参与创建或主要由他人创建的信息(如信用信息和信誉信息等),故而,已经不能完全从隐私权或人格权的私有化属性方面进行边界厘定。
          在大数据时代,单一性个人信息的价值越来越不明显。个人信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微观效应,迅速让位于大数据时代全部样本的信息挖掘产生的分析价值和预测效用。个人信息保护方式必须向此种经济和科技运行模式妥协,由此构建新型的个人信息公开化和可利用化的法律规范。个人信息经过数据企业的批量或整体性加工,变成符合一定目的的数据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数据资产作为深度把握社会财富流动、维护社会秩序、节约社会资源、测及避免重大系统性风险的公共数据。
          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最新立法已逐步放弃个体对个人信息的绝对控制权理论,使个人信息权从绝对性的私法性权利或基本人权,向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公共信息财产转化。个人信息相关的法律规范,在世界范围内多因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与数据企业关系的变化,而由特别法实时进行调整与更新。在这个大的社会发展趋势之下,静态的、以个人隐私的绝对保护为中心的传统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已经很难适用。
    (摘编自《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模式需改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共享的数据资源后,能够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作用。
    B.在数据量激增、云计算普遍运用、物联网雏形逐渐显现的社交时代,个人信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中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
    C.在由个人提供的信息产生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中,他人也参与创建了信息,因此这些信息就完全不再具备私有化属性。
    D.大数据时代全部样本的信息挖掘产生的分析价值和预测效用远大于单一性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已丧失了法律保护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总分结构展开论证,先总说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模式需改变,再从多角度分别展开论证。
    B.文章主体部分从个人信息的客体性、个人信息享有与使用、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C.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带来的时代变革,是本文的立论前提,也让文章具有现实意义。
    D.文章末尾提及世界上某些国家或地区在保护个体信息的立法调整和改变,用现实的例子佐证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法律认为,个人信息是隐私权的客体,是人格权衍生出的财产权的组成部分,个人信息理应受到保护。
    B.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和科技运行模式已发生改变,个人信息保护方式也应做出调整。
    C.个人信息经过数据企业的批量或整体性加工,就可变成数据资产,为企业或政府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D.个体放弃对个人信息的绝对控制权后,个人信息就成为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公共信息,供公众自由使用。

    组卷:11引用:4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材料二:
          山东省临朐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3.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
    (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朐 立足山区实际 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材料三:
          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瘠,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耕、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去年11月,江下村2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动工,项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
    (摘编自李慧《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4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临朐县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
    B.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
    C.“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就是临朐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
    D.村干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推动江下村农民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
    (3)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

    组卷:249引用:10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压碎的心
    丁玲
          平平听过火车的故事,在画上也见过火车,太原商务印书馆的橱窗里,就陈设过一个模型。平平跟爸爸上街的时候,有机会就贴在那玻璃窗上瞧。他不敢梦想有一辆火车,有那小模型就很好了。然而,这天一早,平平从梦中醒来,又梦见火车,火车却变得非常可怕,那上边坐满了日本人,日本人从车上跳下来,要抓他,妈妈不能保护他,倒在地上哭;很多中国人,外祖母也好,哥哥也好,隔壁的叔叔也好,大家都怕得缩到一团,他伤心地哭着,哭着哭着就醒了。唉,难道这么多爱他的人就没有一个不怕日本人的么?
          但不久妈妈进来了,妈妈非常爱惜的去抚摸他,把他抱在怀里,替他穿衣服;他心里又感到了温暖,用小手在妈妈的脸上画来画去,他正想告诉她一些话,外祖母却走进了房间,外祖母把没有牙齿的嘴努了一努,妈妈就丢开平平,到柜子里摸摸索索,收拾了一包东西,宝贝似的,小小心心递给了外祖母,甚至橱头上一床新棉被也让外祖母拿走了。于是妈妈在平平眼中顿时又变得矮小了,她的头发不整齐。脸皮很黄,脚太小,喜欢说话,她是一个无用的东西。平平生气到想打她一下,他决不再理她,冲到外边玩去了。
          随便走到哪里,他都感到有一种不同的空气,家里人少了好些,静肃得使人生怕,哥哥姐姐也跟着外祖母家的一些人不见了。吃过早饭不久,有几个穿灰衣的人来了。妈妈把平平关在大舅母的房里,妈妈也不出去,就让外祖母一人同那几个人说话,把上房边房都空出来让给他们住。平平先也很怕,后来看看那几个人很和气,比舅舅待外祖母还好,外祖母都笑了,于是平平就挣着跑出来偷偷地看,他知道他们是兵,那些兵跑来抱他,买包子给他吃,又把他引到上房去,唱歌给他听,他们互相扭做一团打着玩。开始的时候,他还有点不放心,慢慢他就自然了,觉得很新鲜,而且把早上来的郁闷心情给忘了。
          妈妈也走出院子,时时喊着平平,可是他不答应她。
          黄昏的时候,灰衣的兵越来越多了,并且有许多穿黄呢大衣的。他怕穿黄衣的人,妈妈说那黄衣是日本人的,他们家上房就住了两个穿黄衣服的,不过他们进房就把黄衣服脱了。里边还是一样的灰衣服,他胆子才又大了一点,他仍跑去看,那些人就又殷勤招待他。
          现在平平有了好朋友了,就是住在上房的陈旅长。陈旅长穿的衣服是日本兵穿过的,他的皮鞋,也是日本兵穿过的,他还有一把长刀,是日本军官的;他还看了陈旅长的马,一匹又高又大的日本马,那马却可怜地望着平平。平平成天在旅长房里玩,他从不禁止他顽皮。每到吃饭,旅长一定找他一道吃,无论房子里有多少人。平平看得出,凡是来这里的兵士,不管穿灰衣黄衣,都非常爱旅长。因为有他在这里就可以不怕日本人,于是平平也有了个决心,他一定永远挨着他的朋友,并且因为有了新的朋友做靠山,他居然公开反抗他的妈妈了:“我不要你,你没有用处,我要跟他们走。”
          现在他不怕日本人了,他也成天谈日本人的事,因为他现在是一个兵了,他可以跟陈旅长去打他们。他过了几天最快乐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他跟着他们去开会,他也跑上了台,陈旅长在台上演说。脚底下全是人头,在那些拥挤的人头中,吼出雷样的喊声和震天的鼓掌,他感到他伟大起来了。
          陈旅长在这里住了三天,那天晚上他听说第二天要走的消息,但他的朋友却否认了。到了夜晚他回房的时候,他的朋友还送他到院子里,嘱附他好好地睡,嘱咐他明天再来谈打日本人的故事。
          但是天还没有亮的时候,他为一种不舒服的声音弄醒了。妈妈打着哭腔说:“一切事情,自己小心吧,做娘的也顾不得你了,当兵还是一条出路。你跟陈旅长,我是很放心的,若不是平平太小,一道去我倒愿意,只是我们母子,唉,我们到底还有见面的日子没有呢?”
          平平觉得什么都完了,他又看见了可怕的日本人,他们坐着火车来了,他不能让日本人来杀他,他要当兵去,他要跟着陈旅长,他觉得只有在军队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他发疯似的,衣服也不穿就往外跑。一下他被一个巨大的力量抱着了,他感觉得有一群人围着他,他不管,拼了力气去哭,无论是什么爱抚都变成了可憎的东西了,直到他哭得太疲倦了晕了过去才停止了抽噎。
          不久他恢复了知觉,房子里静悄悄的,他清楚了一些,从手指缝里看见了妈妈,妈妈靠在他身旁,衰弱地摊着手,呆呆望着块地方,泪水无声地从眼里泉水似的流下来。他忽然了解了妈妈,原谅她一切,他一头撞到她怀里,听见妈妈的心的跳动,当妈妈扶起他的头来时,他的眼被泪水糊着,已经看不清她的面目了。
    一九三八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平平的噩梦开头,既能凸显主人公对日本人的恐惧和憎恶,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B.妈妈收拾东西时候的谨慎小心让平平感到自己受到忽视,这也影响了平平的心情和对妈妈的态度。
    C.小说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反复等手法,表现了陈旅长送别平平的情景,突出了他对平平的关爱和不舍。
    D.小说以小见大,以平平这个孩子的视角展开叙述,讲述了抗战这宏大背景下一个小家庭的悲欢故事。
    (2)小说标题“压碎的心”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在塑造“平平”这一形象时是如何做到真实可信的?请简要分析。

    组卷:17引用:5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让土壤保持生产力,①       。秸秆覆盖作为一种易于管理、高效的作物残留物管理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但人们并不清楚秸秆覆盖频率、数量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土壤及其中的微生物。
          研究团队依托该所的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研究了高频每年连续覆盖、低频每三年间隔覆盖两种秸秆覆盖频率,少量、大量两种秸秆覆盖量对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秸秆覆盖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影响。高频率的秸秆覆盖增加了土壤中碳源的可利用性,土壤细菌群落②       ,共生网络复杂而紧密,且潜在代谢功能多样化,增加了土壤全磷和全钾的储量并提高了玉米产量;③       ,土壤细菌群落以寡营养菌为主,共生网络简单而松散,且潜在功能以细胞过程为主。因此,少量、高频的秸秆覆盖可以让土壤更健康、更肥沃。该研究将指导秸秆的优化利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与……相比,……更……”句式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组卷:5引用:3难度:0.6

四、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青春向党。忆往昔,张太雷、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一批批先进青年栉风沐雨,负重奋进,用青春热血开创青年团新阵地;看今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边防英雄陈祥榕、“北京明白”的航天人高健、“我的眼睛就是尺”的运动员王濛、“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援鄂护士刘家怡……一批批当代青年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坚实步伐追逐新时代中国梦。
    在今年五月第一次升旗仪式上,校团委邀请你作为高三团员代表,面向全校师生进行一次主题为“青春赛道,奋力奔跑”的国旗下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6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