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驻马店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8 16:30:3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一一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同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者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B.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C.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D.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D.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这场疫情中,有医护人员感染。这种重大传染疫情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案就是尽量减少各种场合的人群聚集,果断采取自我隔离、社区隔离、区域隔离的方式,然后采用5G远程医疗手段进行初步筛查,安排高度疑似病患有序就医或者专车上门隔离运送。
          疫情严重的区域虽然采取了“封城”措施,可是城市内的公共区域、社区还是难免有人群流动,所以一夜之间“测温”就成为一出家门口就要面对的场景。5G测温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场景。比如,中国联通推出5G+热成像人体测温信息化平台,平台凭借5G传输技术,可将视频及相应数据实时传送到大屏或云平台进行数据记录和监测。这种解决方案的好处是布放简便,非接触,快速通行,通过云端大数据管理,在一定时间内减少重复检测,一旦发生群体性感染事件可以“追溯”。
          5G高清视频会议不但在抗击疫情协同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远程办公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时期,可能通过电话会议或者微信群视频聊天就可以解决的场景,现在都需要专业级的高清视频会议,因为要共享文件和图片,要多方讨论。现在的高清视频会议一般都是“光纤固定通信和5G移动通信”混合会议、专业会议室设备十5G CPE和个人5G手机/5G电脑/5GPAD混合会议。在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很多视频会议要求随时召开,这个时候5G的大带宽和快速部署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摘自《抗击疫情,5G将如何改变社会?》)材料二:
          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最近一直牵动人心。在这场与疫情竞速的建设任务中,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建设者们日夜奋战、齐心协力,诠释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两座医院的建成,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武汉当地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于全国防大局而言,也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信号,巩固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面对挑战,肩负责任,各方人员圆满完成既定建设任务。支撑壮举的,是强大的建设能力、物质调配能力,是重大战役中高超的指挥调度、统筹协调能力。迅速决策部署、迅速设计谋划、迅速动员建设,这正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摘自《制度优势提振防疫信心》)材料三:
          为了在非常时期协助城市管理实现无接触感应、高效率通行、高温智能预警,2020年2月2日,位于北京北部的综合交通枢纽清河火车站,落地应用了百度人工智能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能在1分钟内让逾200人同时通过单通道并实现体温检测。旷视人工智能测温系统也已经在海淀政务大厅和海淀区部分地铁站展开试点应用,通过优化解决方案,即便往来者戴着口罩、帽子,也能实现快速筛查,识别误差在0.3℃以内,支持大于3米的非接触远距离测温,系统的智能疑似高热报警带宽可达到1秒15人,且一套系统可以部署16个通道,基本保证一个地铁口管控,一线工作人员数量减少,被感染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当前,疫情防控面临医疗资源高度紧张、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例如核酸试剂盒已处于“紧平衡”状态,大量轻症患者未出现明显症状,需要影像学诊断补位。2020年1月28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指导依图医疗开发的“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正式上线。系统基于CT医学影像,通过从新冠肺炎患者CT片中提取定量参数,可对其肺炎严重程度进行自动量化评估。医生对一个病例进行常规手动量化评估需要5至6个小时,利用AI系统只需要几分钟。云计算的算力支持对于病毒基因测序、疫苗研发等必不可少。1月29日,阿里云宣布疫情期间,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人工智能算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药和疫苗研发。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成功分离病毒,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仍在争分夺秒地进行。新药和疫苗研发期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大规模文献筛选和科学超算工作。云服务可以提供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
    (摘自《抗击疫情  人工智能大数据迅速生成战斗力》)(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防疫情有效方案
    减少
    人群聚集,采取隔离
    采用
    5G远程医疗筛查,安排高度疑似患者就医等
    B.5G测温场景
    通过
    5G+热成像人体测温信息化平台
    传输
    大屏或云平台进行数据记录和监测
    C.5G+热成像人体测温信息化平台
    运用
    5G技术传输
    管理
    云端大数据从而减少重复检测
    D.5G高清视频会议
    借助
    手机、电脑、PAD混合设备
    实现
    文件和图片共享及会议多方讨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时期的专业级的高清视频会议区别于正常时期的电话会议或者微信群视频聊天场景,更体现对高清视频专业设备的要求。
    B.在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高超的指挥调度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证实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材料一中5G技术的运用和材料三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运用,向我们展示了科技的力量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D.材料二通过详细介绍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高度赞扬“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表达中国能够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3)高端科技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疫情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

    组卷:5引用:3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阿婆黄鱼面
    安谅
          阿婆黄鱼面馆开在一条小马路上,与淮海中路挨得近。店堂只有20多平方米,搁着一些方桌和凳子。平常生意还真不错,不仅店堂坐满了人,门口还常常排起一溜等待入座的长队。
          顾客盈门,应该是好事。可是阿婆的外孙,英文名叫杰克,他觉得不划算,便怂恿阿婆,不如改成茶餐厅或者时兴上海小吃,至少也增加点品种。起先,阿婆耐心解释,她小时候在宁波老家就和她的老外婆学煨黄鱼,黄鱼面就是她的看家活。后来外孙时不时重提,主意一会儿一个,阿婆也就笑而不答。杰克在一家私企打工,业务正走下坡路,几乎无所事事。闲着也是闲着,他干脆就在阿婆的面馆里鼓捣起几个新的面种。
          阿婆并不阻挠,任他“创新”。好几天,新面种少有人问津。一盘算,杰克感觉亏大了一来店者点的几乎都是黄鱼面。他在店门口怔了好久,注视着“阿婆黄鱼面”这块招牌,感觉是店名影响了他推出的新面种。杰克撺掇着要阿婆把店名改成“阿婆面馆”,阿婆一笑,拒绝了。改了就和天下的其他面馆都差不多了,她说。
          天有不测风云,阿婆突发高烧住院,不久就过世了。无奈杰克就聘了位上海老阿姨帮忙。老阿姨并不擅长做黄鱼面,但可以摆弄出各色浇头面,倒也丰富,杰克就顺势把阿婆黄鱼面馆去掉了“黄鱼”两字。起先还有些顾客上门,但来客渐稀,门口总是排着的长队不见了。一个月下来,杰克不住地摇头,面馆已是入不敷出。
          他把面馆改成了韩国料理。看到一部韩刷红火,便把炸鸡啤酒作为特色主菜隆重推出。出乎意料,韩国料理运营两个多月之后,并没有起色。杰克有点泄气,找了几个年轻玩伴出谋划策。这些玩伴,有的刚留学回来,一合计,共同出资支持杰克把韩国料理改成西餐馆----这儿是繁华的市中心,来来往往的国外游客很多,这生意十拿九稳。西餐馆开张,确实热闹了一阵,杰克的同学、朋友,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都被发动过来助兴。两三个月的兴旺光景后,熟人消费撑起的西餐馆渐渐门可罗雀。亏损越来越大,几个小伙伴儿扛不住了,纷纷提出撤资。杰克拖着,熬了快半年,退了款,摘了牌,关了门,准备把店堂盘出去。因为要价挺高,店堂很长一段时间出不了手。他便常在店门前的马路上百无聊赖地闲逛。
          这天,一对老年夫妇蹒跚走近,打听道:阿婆黄鱼面馆在哪里?老早经常来吃的那家,咋就找不到了?
          他吃了一惊,阿婆过世一段时间了,怎么还有人心心念念在找黄鱼面馆。老人家讲,几年前来吃过,这些年身体不好,加上搬家了,一直没能来,但嘴边总咂摸着阿婆黄鱼面的味道。当年的那碗汤啊,鲜得来;鱼肉啊,细腻得来,不会碎,有嚼头。“老太婆讲,这辈子再能吃几次阿婆的黄鱼面,也算心满意足,也了却伊对这条路的念想。”
          杰克听罢,眼圈一红,忍住了。思忖之下,回答,过段时间来吧,现在正在店面改造,过段时间,一定能吃到黄鱼面的。
          有段时间见不到杰克。一个多月后,杰克回到店堂,还带回来一位老阿婆。他把藏在店堂里的招牌上的“西餐馆”三个字全部铲掉,重新漆上五个大字阿婆黄鱼面。大锅子买回来,汤头烧起来,蒸腾出一股有点熟悉的味道,惹得隔壁人家探头探脑好几次…张罗几天后,阿婆黄鱼面馆回来了。
          杰克的同学朋友被请过来尝鲜,他就问一句话:是不是原来的味道。店门口桂出公告三天内免费试吃阿装黄鱼面,每天供应一一百碗。试吃期间,实客盈门之后,店堂和锅灶再也没有冷下来。食客吃完后纷纷啧嘴称赞,杰克听在耳朵里他觉得阿婆若还能在这个店堂里,大概会笑得满脸裙子。慕名者从不同地方赶来,店面显得狭小了。但杰克只经营一个面种,不想去拓宽店空、吃拌隔壁。原来,之前一个多月,杰克回祖籍宁波了,他找到一位擅长做黄鱼面的老阿婆,从挑黄鱼、煨黄鱼到制面煮面。从头开始学做那一碗面。宁波老阿婆呢,手把手教,直到他那双手,跟外婆一样,能把黄鱼面侍再得地地道道,汤鲜面滑。
          不少人我杰克谈加盟店的事情,都被他谢绝了。有人说,杰克太小家子气,做不大生意,杰克像阿婆一样笑而不答,忙着张罗生意去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面馆顾客盈门的场而,与后文杰克不断“创新”却门可岁雀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B.一对老年夫妇的打听、念叨,隔壁人家好儿次探头探脑等细节表现了人们对阿婆黄鱼面的认可,使故事情节发生了突转。
    C.“从挑黄鱼煨黄鱼到制面、煮面,从头开始学做那一碗面”,具体表现杰克转变的决心和行动,补充交代阿婆黄鱼面得以回归的原因。
    D.小说围绕“阿婆黄鱼面”,叙述了杰克由不认叫到践行阿婆经营理念、传承传统手艺的故事,看似浅显却充满哲理,引人深思。
    (2)小说中阿婆和杰克“笑而不答”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作者把故事的场景始终设定在阿婆黄鱼面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组卷:8引用:3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20分)

  • 9.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答:
     

    组卷:77引用:3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人汪国真曾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请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