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发布:2024/11/3 16:30:7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不器”这四个字,出自孔子之口,见之于《论语•为政》。
孔子讲礼仪,但是如果人们成了礼仪的器具,只知像器具一样做出刻板的体态和手势,只知重复着完全一样的话语和笑容,那么,这就成了“器具之礼”,而不是君子之礼。因为,君子不器。
礼仪只是一例,由人变器的事情,到处可以看到。
我们应该见过不少这样的教师,年年月月用完全一样的语句和口气复述着同一本陈旧的教科书。虽然毅力可以称道,但未免太“器”了,因为他们让多彩的生命变成了复制之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世间最重要的是“这一个”,亦即独立生命的自我把持,因为人的生命不可重复。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生命的真实在于冲动和绵延,而机器化的行为只是喜剧嘲笑的对象。他们的种种理论,都与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哲学“君子不器”遥相呼应。
黑格尔和柏格森是在目睹欧洲工业化、机器化所产生的弊病后作出论述的,而中国古代提出“君子不器”却没有这种背景,因此更为难能可贵,更像圣哲天语。
中国古代文字的优点是凝练,缺点是多义。例如这个“器”字,概括了多少现象,却也可能歧义丛生。器具、器物、器皿等等,表明了它的物化方向,但如果是器识、器宇、器质呢?显然又从物化转向了生命。老子所说的“大器晚成”,比喻大材须精雕,伟人须等待。也就是说,老子所说的“器”是一个可以慢慢增长和优化的活体。既然是活体,就与孔子所防范的非活体“器”,有方向上的差异。孔子所不喜欢的“器”,永远成不了老子所说的“器”。因此,他们两位其实都在倡导活体。
“君子不器”的教言主要会给我们两方面的帮助:
第一,尽量不要成为器物的奴隶。管子所说的“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管子•内业》),说明了君子对于器物的主动性。环视四周,现在有很多人过度追求器物之盛,其实早已远远超过生命的实际需要,这就使自己成了器物的奴隶。他们成天收藏、拼比着奢侈器物,琳琅满目,乍看是生命的扩充,其实是生命的奴化。而且,奴化了的生命还要伺候那么多冷若冰霜的“主人”。须知,哪怕是积器如山,堆物成城,也比不过你简囊远行的身影。
第二,尽量不要使自己变成器物。这比成为器物的奴隶更为严重,其实也更为普遍。这种异化过程,在开始的时候还很难自觉。当你在某一职业、头衔、角色上粘住了,僵化了,风化了,那就要当心。因为异化过程已经开始,与君子的活体渐行渐远。班固在《汉书》中说“君子直而不挺”(《汉书•盖宽饶传》)。我几次读到,都会为那个“挺”字哑然失笑。君子需要正直,当然不错,但再往前走一步,“挺”了,那就带有了刻意表演的成分。一直“挺”下去,就渐渐从有机体变成了无机体,最后变成了一种造型和雕塑。造型和雕塑是“器”,不是人。
无论是不做器物的奴隶,还是不做器物本身,有一个最简单的防身术,那就是坚持做一个平常人,一个有体温、有弹性、不极端、不作态的平常人。这又与“君子中庸”联系在一起了,可谓:君子因中庸而不器。
(摘编自余秋雨《君子不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讲礼仪,但刻板重复的“器具之礼”是他所反对的,老子也反对。
B.黑格尔提出的“这一个”和柏格森认为的“生命的真实”其实是一回事。
C.古文字凝练多意,孔子、老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器”字得出不同的结论。
D.如果我们被某一职业、头衔、角色粘住,就会与“君子的活体”渐行渐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顺序,多角度论证了“君子不器”的中心论点。
B.文章使用了多种论证方式: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C.文章既论述了“君子器化”的表现,又论述了“如何避免器化”,论述重点在后者。
D.文章引用《汉书》的话意在表明君子要把握分寸,以免从“有机体”变成“无机体”。
(3)以下诗句均属于“君子器化”的具体表现,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出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既自以心为形役(陶渊明《归去来兮》)
B.心似已灰之木(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C.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司马迁《史记》)
D.功名心自许(杨冠卿《题郭季宽晓耕宿钓二图》)组卷:5引用:1难度:0.6
一、2(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作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资源密集的产业,大飞机项目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的明珠”。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
大飞机项目的稳步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在C919众多供应商中,具备资金和研发实力的上市公司占有较大比重。据中国商飞统计,国内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
牢牢把握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国产大飞机的关键所在。C919的机体结构主要包括机头、机身、外翼、垂尾、活动面等部段,由中国商飞自主设计,航空工业集团成飞、洪都、西飞等单位共同制造,并由中国商飞负责总装。
C919的成功研制,使得中国航空技术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如大飞机的关键部分:大型民用飞机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及主动控制技术,可以提高飞行性能,以及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在C919项目开始之初,中国航空在该领域尚属空白。
节选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材料二
C919业务版图全面拓展。据悉,东航公司已决定购买5架C919,以便于执行飞上海和广州等国内城市计划任务。这一举动让东航公司成为全球首个采购这款大飞机的客户。受上述行动影响,南航等其他公司也纷纷有意向采购C919。
如此发展态势在振奋国人的情形下,也让其他国家开始关注中国产品。比如德国媒体在报道时表示,此前德国人根本不信任中国制造,这从拒绝购买中国汽车就能看得出。在德媒看来,C919让中国跻身全球航空“三剑客”行列。但同波音和空客相比,C919技术却并不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过往种种事实却打脸德媒,比如C919在还未正式运行前提下已接到800多份商业订单。由此可见,德媒上述评论是严重错误的。那么,C919飞机有何潜在优势呢?从此前获悉的公告来看,东航将购买38架C919飞机,为此投入105亿元。这样来看,其单价成本仅为6.53亿元,具有性价比优势。
据了解,C919具有较好的性能优势,并不弱于波音和空客的飞机。比如其采用抗阻力性能突出的树脂级碳纤维材料,这是民航客机上面的首次尝试。对此不少专家表示,想要采用上述材料,绝不是易事,因为这需要高超的对接本领,甚至比火箭要求还要高。而我国为此投入了许多精力,最终实现了自动对接任务。据统计,我国在研制这款飞机期间先后攻克了200多项技术,凸显强大实力。
据悉,C919在自动化程度等方面,是波音和空客飞机所不能比的。值得注意的是,C919飞机还能够衍生出反潜机,这是一大潜在优势所在。所以说,C919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节选自《C919国产大飞机,综合性能比肩波音和空客!》材料三
任何一款商用飞机想要进入市场运营,获得型号合格证是最为关键、难度最大的环节,这是保证飞机安全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010年,中国商飞正式向中国民航局提出C919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申请,同年,中国民航局授权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对C919大型客机开展全面、严格的适航审查工作。
从2010年到2022年9月,12年的时间,C919飞机完成取证前全部试验试飞任务,充分验证了飞机的安全性。我国民机适航管理起步较晚。1987年,当时中美两国正在合作研制麦道82飞机,我国才开始依法开展适航审定工作。然而,随着后来麦道项目的终止,我国的适航体系建设也一度中断。
2003年,ARJ21型号审查组成立,全国民航超过1/3的适航审定人员投入到ARJ21的型号审定工作,这也是中国民航对运输类飞机型号合格审查的第一支“国家队”。
中国商飞适航中心和民航局审定中心完成长达12年的适航历程之后,ARJ21成为中国民航局颁布《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以来,第一个根据该标准进行适航审定的飞机。它的取证过程,帮助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航审查体系,然而,相比ARJ21,C919载客量要大得多,此外,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让C919的审定过程出现了更多的新的难题。
12年的时间里,C919先后投入6架试飞机和两架地面试验机,通过试验室试验、地面试验、飞行试验等十种验证方式,完成了超千次的试验任务,表明C919大型客机符合相关适航规章要求。在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的最终会议上,审查组给出了12年来对于C919审查的最终结论,建议颁发C919型号合格证。
C919飞机取得型号合格证,意味着拿到了进入民用航空市场的“准入证”。它标志着我国具备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进行大型客机研制和适航审定的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节选自《北京青年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本市场C919成功(助力)国家整体实力(体现)
B.中国商飞成飞、洪都、西飞等(设计)中国商飞(组装)(制造)
C.性能优势性价比优势(决定)商业前景(决定)
D.中国商飞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申请)C919(取证)(审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C919项目开始之初,中国航空在“大型民用飞机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及主动控制技术”领域尚属空白。
B.C919在航空领域首次采用抗阻力性能突出的树脂级碳纤维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优势,并不弱于波音和空客的飞机。
C.我国民机适航管理起步较晚,从1987年开始直到2003年才有了第一支民航对运输类飞机型号合格审查的“国家队”。
D.C919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上千次实验任务,并最终通过了审查组的审查,取得了“型号合格证”。
(3)C919大飞机的成功是如何体现“大国实力”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2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六羡歌①
蒙福森 一望无际的崇山峻岭中,猿猴难攀、飞鸟盘旋的悬崖峭壁上,有一棵高耸入云的茶树,葳蕤郁葱,苍翠欲滴,笼罩在雨霭云雾之中。山色空蒙,细雨如烟,正是江南最美的时节,在这举世闻名的天柱山,奇峰突兀,峭立如柱,处处灵气四溢,连一块石头、一条山溪、一树一草、一花一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盎然生机。站在山岭上远眺,烟岚缥缈,群峰若隐若现,恍如一幅水墨画。
这是一个寻常的日子,斜风细雨,云雾缭绕。在密林深处,苦苦寻访了一个多月的朝廷使者终于见到了身着箬笠蓑衣、爬在树上采茶的陆羽。
见有人来,陆羽停了手中的活儿。
“你,就是陆羽?”使者问。
“正是。”
“皇上召你立刻进宫,不得有误。”
陆羽摇头:“草民过惯了闲云野鹤的日子,恐将辜负圣恩。”
使者说:“先生的恩师智积禅师正在宫中做客,先生以为如何?”
一听说多年不见的智积禅师就在宫中,陆羽没有丝毫犹豫,便随了使者前去。
智积禅师对陆羽来说,如再生父母,岂能不去?陆羽曾是一个弃儿,奇丑,结巴。多年前,一个深秋的早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一石桥,忽闻桥下有鸿雁哀鸣之声,下去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孩儿。男孩儿冻得瑟瑟发抖,气息微弱。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智积禅师遂把男孩儿抱回寺中,为之取名陆羽,字鸿渐。那年,陆羽三岁。
十年后,陆羽告别智积禅师,离开龙盖寺,漂泊流浪,四海为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茶。——在智积禅师年长日久的熏陶下,陆羽爱上了茶,如醉如痴,嗜茶如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陆羽对于茶道比师父用功更深。
一个多月前,智积禅师入宫面圣。唐代宗李豫亦嗜茶,素闻智积禅师善品茶,端起茶碗,轻轻一闻,不用入口,便能分辨出茶的好坏、产地、品种,以及水质的优劣、火候是否得当,甚至连泡茶人的心情、脾性、手法也能不见而知。
代宗不信,命太监沏了一壶上等好茶,请智积禅师品尝。智积轻轻地啜了一口,放下茶碗,再也不肯喝第二口。
代宗问:“茶不好?”
智积答:“茶甚好。然自从贫僧喝过弟子陆羽所沏之茶后,天下之茶皆淡如水、味如蜡,索然无味矣。”
代宗半信半疑,偷偷派人去寻找陆羽。
没过几日,陆羽随使者来到了长安。
自龙盖寺一别,已有十多年了,今日,陆羽要为恩师智积禅师亲手沏上一壶茶,一壶上等的好茶。
自然,水要好水,茶要好茶,壶亦是好壶。水,当然至关重要,除了水质要好,还得掌握好火候,一丝一毫不可马虎。陆羽说:“一、其火,用炭,次用劲薪。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三、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太监问:“茶呢?”陆羽说:“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陆羽闯荡江湖多年,将沏茶功夫与禅道融为一体,茶艺越来越老到,无人超越。
一壶茶端上来了,远远地,一股若有若无的茶香氤氲飘溢。智积端起茶碗,轻轻一闻,茶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轻轻地啜了一口,淡淡的甘甜中似有一股苦味,但苦过之后便是悠长的甘甜,苦中带甘,甘中有苦,仿佛生命深处苦涩后的一缕甘甜与闲逸。茶亦醉人何必酒,从来佳茗似故人。刹那间,智积禅师热泪盈眶,声音哽咽:“渐儿茶,渐儿茶啊!一定是渐儿来了!”渐儿,是陆羽的小名。
屏风后,陆羽早已泪如雨下。“师父——”陆羽踉跄而出,扑通一声跪伏在地,放声大哭。泪水如梅雨天屋檐落下的雨滴,一滴一滴,濡湿了地板。
代宗目瞪口呆,惊讶万分。随后,他端起茶碗,轻轻地揭开碗盖,一阵清香迎面而来,精神为之一爽。他闭眼屏气,细细地品了一口,顿觉甜润甘洌,口感独特,舌下生津。就那么一口,代宗知道,这辈子,他再也无法忘记陆羽沏的茶了。
“此茶只应天上有,不知何故落凡间!如果喝不到陆羽的茶,朕今生今世宁可不喝!”
可是,陆羽执意要走,哪怕给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一生命运多舛的陆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视功名利禄如粪土。寄情山水、放浪形骸、采茶品茗、培育茶树、著书立说才是他生命的全部。
他赋诗明志,一首《六羡歌》飘荡在车水马龙、繁华富庶的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中。“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辞别圣上,飘然而去。他像一只翱翔云天的大雁,展翅高飞,渐行渐远,消失在云雾缭绕、烟岚如黛的密林深处。
(有删改)注释:①《六羡歌》为“茶圣”陆羽所做,因其有六个“羡”字而得名。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天柱山“奇峰突兀,峭立如柱”的神奇景象,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外,也暗示了陆羽的性格特征。
B.在插叙陆羽出身的过程中,作者虚构了“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的神奇经历,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也让故事更富传奇色彩。
C.小说情节跌宕,智积禅师一开始“不肯喝第二口”与后来“热泪盈眶”形成强烈的对比,直接表现出陆羽茶道的出神入化。
D.小说的结尾处有引用,有比喻,在历史的真实中又穿插艺术的想象,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
(2)文章写智积禅师对塑造主人翁陆羽有什么样的作用?
(3)“茶亦醉人何必酒”,茶如何能“醉人”?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组卷:11引用:2难度:0.7
(二)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近日,欧洲航天局宇航员萨曼莎,在国际空间站掠过北京上空时,将心绪诉诸这一千古名句。① 。纵使未能亲临兰亭修禊,也不曾登上浩瀚太空,它的浪漫与博大依旧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这正是中华文化经典魅力永恒的生动体现。太空中的中国诗句,既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影响,②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各国理应携手合作,呵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我们期待更多交流互鉴、团结合作的暖心故事,在各国人民相知相通的桥梁上,开拓出一条光明美好的康庄大道。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国航天员将与外国航天员一道,③ 。这正是:兰亭跨越重洋,诗句遨游天宫,文化浪漫交流,航天美美与共。
(1)根据上下文,补写横线上的句子。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比喻句进行简要分析。组卷:20引用:5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孤独是人生常态,无论是身处繁华闹市,还是僻静乡野,都只能选择面对。有时孤独源于优秀,你不妨面对世俗扬起骄傲的眉梢;孤独也常常带给我们伤感和失落,你也应该勇敢地走出阴霾见晴明。
关于孤独,你又是怎样看待的呢?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成长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