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临夏州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1 8:0: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评点是一种与文本结合在一起的文学批评形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主要有评点、评阅、评林、评释、评订、论赞等。
由于小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处于俗文学的状态,不被文人士大夫所重视,所以小说评点在明李贽评《水浒传》以前,一直是沉寂的,评点之学也不被文人士大夫所重视。
小说到了明代,有了蓬勃的发展。自明嘉靖元年(1522)《三国志演义》结束了长期以抄本形式流传的局面,以刻本出版以后,通俗小说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读者群,对通俗小说的创作与传播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嘉靖元年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近百年中,小说创作空前繁荣,以当时被称为“四大奇书”为代表,四种古代通俗小说的基本类型——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都已出现。
书坊为了促进小说的发行,开始出版带有评点的小说版本,评点随着小说的市场化蓬勃地发展起来。万历年间书坊主人余象斗刊出了最早带评点的小说——万卷楼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比较有水平的文人化的小说评点,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出版的“容与堂本”《水浒传》和万历四十年(1612)到四十二年(1614)间出版的“袁无涯本”《水浒传》,都署名李贽评点。这两个评点本的出版,大大提升了小说评点的品位,使小说评点进入了通俗化与文人化相结合的发展轨道,也带来了小说评点的繁荣。明代万历、天启、崇祯年间刊行的许多小说几乎都有评点,文人对通俗小说的价值也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参与评点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是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们处在晚明高扬个体真性情思潮的时代氛围中,张扬个体情怀,宣泄审美情感,是他们评点的动机,也是评点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对主体情感的重视以及对小说理论的贡献,对以后小说的创作与评点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吴晓风《<红楼梦>评点研究》)材料二:
由于评点家反复研读,全局在胸,又能带着丰富的文化修养从叙事之外比较到叙事之内,因此他能捕捉到行文的一些文化密码,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种评点方式,可以简称为“文化穿透,穿透文化”。
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小说擅长干预叙,预叙往往暗示人物和事态在其后的岁月里带命运感,甚至带神秘性的发展和变异,因而它的文字经常采取密码方式。《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他在薄命司看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的图画和判词,他听到的“红楼梦十二曲”的演唱,如果没有兼顾全书人物命运的评点,初读者是几乎不能把握其间的文化密码和深层意义的。然而一经评点的暗示或点破,读者就可以带着识破天机的智慧的喜悦和优越感,在悲剧感和危机感中同情着、悲悯着一个“贵族中国”的逐渐崩溃以及它的儿女们的纷相受难。
脂砚斋是非常了解《红楼梦》创作旨趣的人,但他并没有直接点破太虚幻境的全部密码,主要是提示破译这些密码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四:第一种,隐喻法。如:“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甲戌本批第一句:“此句薛。”批第二句:“此句林。”最后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所谓“寓意深远”指的采用隐喻的方法。以东汉乐羊子之妻来隐喻宝钗的贤惠,以谢道韫咏雪隐喻黛玉的才华。第二种,谐音法。前面的例子,雪埋金钗,林挂玉带,是以谐音方式隐括薛宝钗、林黛玉二人的名字。第三种,拆字法。这是根据中国文字的结构特点而来的。原诗有:“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甲戌本批语说第三句是“拆字法”,意思是指和香菱成了死对头的夏金桂的“桂”字。第四种,与情节对看法。原诗说:“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甲戌本夹批道:“恰极之至,‘病补雀金裘’回中与此合看。”此诗是写晴雯的,须与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对照着看,才能读懂诗句的真意。
脂砚斋的破译方法,提供了理解的钥匙,也留下了一些问题,比如那首写王熙凤的诗:“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甲戌本对第三句,批为“拆字法”,但字如何拆却没有交代,这就留下了众说纷纭的悬案。
(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嘉靖元年的《三国志演义》是最早的以刻本形式传播的小说,它对通俗小说的传播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评点家能够捕捉到文字间的文化密码,弦外之音,与他们对小说的熟悉程度及其自身的文化修养有密切关系。
C.正是脂砚斋为读者直接点破了“十二钗”所有人物的命运,初读者才能够把握住其中的文化密码和深层意义。
D.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既有对文字符号的品读,对人物命运的分析,还有对整部小说结构艺术的品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元年的《三国志演义》是不带评点的,毛宗岗对《三国志演义》的评点,比万卷楼刊本的评点更具文人化。
B.李贽、金圣叹等晚明时期的评点家,他们评点的重心不在对小说文本的分析,而在对个体真性情思想的表达。
C.《红楼梦》在第五回写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的图画和判词等,这属于小说的预叙。
D.脂砚斋的评点,既为后人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后人带来了困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中有多处写雪的文字,金圣叹做了这样的评点:“一路写雪,妙绝!”
B.《三国志演义》的卷首中,毛宗岗做了这样的评点:“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C.《西游记》第一回“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这一句旁,李贽做了这样的评点:“灵台方寸,心也。一部《西游》,此是宗旨。”
D.《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的《络丝娘》“腌躯老、死身份”这一句旁,徐渭做了这样的评点:“‘躯老’,杂剧往往用此,为鄙贱人之语。”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小说评点在明末繁荣起来的原因。
(5)材料二论述了脂砚斋解读太虚幻境密码的四种方法,请从中任选两种方法对下面贾迎春的判词简要分析。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组卷:8引用:4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玉兰探照
刘建超 安宇走出屋门,月明风清。
路上没有行人,路灯眯缝着眼把暗淡的光亮洒向清冷的街道,街道两旁荷花玉兰树亭亭而立,白色的玉兰花在夜幕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安宇走在静静的街道上,只有脚步声伴着他孤独的身影。
安宇喜欢这样独自静静地沿着玉兰树成行的街道,走路去医院。
喧闹的世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静谧收敛,让人有了难得的清静。
当初买房,安宇看中这个小区,就是因为它街道的两旁,栽种着他喜欢的荷花玉兰。夏来一树白荷香,停留半晌抬头望。
安宇和妻子都忙,忙得有时一周都碰不上个面。难得的闲暇,他就和妻子在玉兰树下散步,谈论各自的见闻,憧憬规划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安宇想要个女儿,像妈妈一样靓丽。妻子想要个男孩,像爸爸一样帅气。妻子说,我给你生个龙凤胎,一次解决所有问题。你是医生,你告诉我如何才能生双胞胎?
两个人还打趣给孩子起名字,男孩叫安乐、安生、安全岛,女孩叫安静、安逸、安排好……
安宇走着想着,禁不住咧开嘴笑了。
街角拐弯处,暗影里闪出一个人,靠近了安宇,手里攥着的匕首泛着寒光。
对不起,哥们,遇到急了。该拿的东西拿出来,你懂的。说话的人蒙着面,只露出两只慌张的眼睛。
安宇并没有惊慌,还显得很从容,我是去上夜班,又不是去购物,身上一无所有啊。
少啰唆,信不信我捅了你。蒙面人把刀尖抵在安宇的脖子上。
我确实没带钱。我也不怕死。我是个医生,生死见得太多了。只是我现在还不能死,今晚还有个等待手术的病人,你捅了我,可能就害了两个人。安宇依然平静。
蒙面人不耐烦了,自己伸手在安宇的兜里掏来翻去,果然什么都没有。
蒙面人有些沮丧,嘴里嘟囔着,想收手,他看到了安宇手腕上的手表。
表,把手表拿下来。
这可不行,这是妻子送给我的结婚礼物,十年了从未离开过我。安宇稍有反抗,蒙面人的刀尖便在安宇的脖子上划出一道血印。
安宇不再动弹,把手背在身后。蒙面人急了,伸手拽下安宇手腕上的手表,安宇看到蒙面人的手臂上有一条长长的疤痕。
安宇说,你不会喜欢的,记得还给我。
远处有人走动,蒙面人拔腿向黑暗处跑去,这次便宜了你,穷光蛋。
安宇平静地走进医院,换好衣服,准备手术。手术做了三个多小时,安宇走出手术室,脸色苍白。他交代好医嘱,回到医生值班室,喝了杯糖水,闭目养神。
妻子曾告诉安宇,荷花玉兰又叫广玉兰,花开的时候就像是荷花挂在了树上。荷花玉兰的花语是美丽高洁,生生不息。
安宇揽着妻子的腰说,生生不息,你倒是快给我生啊。
妻子咯咯咯地笑,满口玉兰般的清香,等着啊,等着我完成这次任务。
护士急匆匆过来报告,有急诊病人,摔伤。
安宇走进急诊室,病床上躺着一个血肉模糊的人,痛苦地呻吟。
护士说,是下夜班的工人发现送过来的,工人已走了。病人身份不详,还没有办理住院手续。
安宇抓起病人的胳膊,把住脉,眉头紧皱。
救救我。病人呻吟着清醒过来,望了一眼医生,闭上嘴,闭上眼。
安宇说,病人失血过多,立即输血。
护士说,还没化验血型,还要从血库……
安宇说,来不及了,我是O型,输我的。
护士说,这不行,你刚做完一台手术……
安宇挽起袖子,快。
病人在两天后醒来,安宇站在他床边。
医生,谢谢你,救了我。
是素不相识的夜班工人把你送到医院的,世上还是好人多啊。要学好啊。
那晚,是你给我输血,做手术……
你是我的病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
可你知道,那晚是我抢劫了你。
你胳膊的伤疤已经告诉了我。
你的手表,在我的衣兜里,它坏了,可它不是我摔的。
我知道,它五年前就已经不走了。
那你为何还戴着它?
为了纪念我的妻子。五年前她在追捕歹徒时受伤,再也没能醒来。
你妻子是警察?
优秀的人民警察。
你为啥不把我交给警察,我是爬楼盗窃时失足摔下的。
想给你个自首争取宽大处理的机会,你还年轻。
病人恸哭。
……
安宇静静地站在窗前,一枝硕大的白色玉兰花探着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宇和妻子在玉兰树下讨论生孩子的情景,体现了二人婚后的甜蜜,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B.安宇不愿把手表摘下来,因为这是他爱情的见证,而且他知道表早就坏了,即使抢去也没有什么用处。
C.歹徒在抢劫完后,爬楼去盗窃,结果失足摔伤,被路过的好心人救下送往医院,偶然成为安宇的病人。
D.根据前文内容可以推断,小说最后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应该是歹徒主动自首,警察来到病房的情节。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塑造安宇的形象,同时借助对安宇的描写,将他妻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可谓一箭双雕。
B.“玉兰”在小说中多次出现,一方面为故事的发展烘托了氛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暗示主题,鲁迅《祝福》中的“雪”也有这样的作用。
C.小说以补叙的方式交代了安宇的妻子在五年前已经殉职,这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交代林冲当年曾救济过李小二的叙述方式相同。
D.小说整体采用小段落的结构方式。前半部分段落略长,便于呈现现实与回忆交织的镜头感;歹徒被送医院后的段落则略短,加快了叙事节奏。
(3)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安宇的形象特点。
(4)小说多次使用伏笔,请列举三处并简要分析。组卷:4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猕猴桃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雌雄异株的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1903年,有一个叫伊莎贝尔的新西兰人到湖北宜昌探望她的姐妹,她携带了一批种子回新西兰。大约到了1910年,伊莎贝尔带回的猕猴桃种子终于结果实了。
猕猴桃的果形一般为椭圆状,生长期外观呈绿褐色,成熟后呈红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起初,新西兰人没见过这种红褐色的毛茸茸的水果,给它起名叫“中国醋栗”。但由于名字不好听,又是醋又是栗的。一看便让人觉得酸涩。因此,“中国醋栗”在新西兰的销路很差。后来新西兰人发现,这种水果与几维鸟长得差不多,都是褐色且圆滚滚的,表面都有绒毛。于是,他们干脆把猕猴桃称为“kiwi”,与几维鸟一个名字。
但销往中国的新西兰猕猴桃,并不叫“kiwi”或“中国醋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新西兰人善于做生意,他们考虑到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不论是用哪个名字,消费者可能都不会买账。于是,他们给猕猴桃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商品名,让人看不懂、摸不透。几维鸟由于不会飞,天天到处遛弯,所以在新西兰又被称为“奇异鸟”。就这样,猕猴桃出口到我国的时候,顺理成章地被称为“奇异果”。
(1)科普文的语言,既要求准确严谨,又讲求通俗生动,请结合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的作用。
(3)猕猴桃由中国传往新西兰,与由新西兰再传往中国,有哪些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组卷:2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临夏砖雕是全国砖雕艺术的重要流派,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制作工艺上讲,临夏砖雕有捏活和刻活之分。捏活,是把相关材料调和、配制,然后慢慢捏成想要的造型;刻活,是在烧好的青砖上用刻刀剔除不需要的成分,来完成想要的造型。有人说,捏活像一道加法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刻活则像一道减法题,从多到少,从繁到简。捏活的“加”与刻活的“减”,共同成就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临夏砖雕艺术。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