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河南省洛阳第三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唐宋诗歌继往开来的发展历程中,12世纪早期的宋室南渡是一个重大转变。宋室南渡后,无论社会文化还是诗歌艺术,在继承北宋的同时又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宋孝宗至宁宗前期约半个世纪,诗歌创作出现中兴,成为继唐代开元、元和及北宋元祐之后的又一诗学高峰,史称南宋中兴诗坛。此期诗歌不仅极富艺术成就,也极具阐释空间与研究价值,成为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曾维刚著《南宋中兴诗坛研究》从群体论、演进论、个体论等多个层面,对南宋中兴诗坛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新的角度对宋代文学的中兴进行多维透视。
          《南宋中兴诗坛研究》将文献发掘与理论批评相结合,在学术史的脉络中深入开拓,进行诗史建构。著者揭示20世纪以来的宋代文学研究中,盖因王国维、胡适等学者“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念的影响,宋词长期被视为宋代文学的正宗,占据了宋代文学研究的主导地位,相比之下,宋诗研究虽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总体状况却寂寥得多,无论是文献整理还是理论批评方面的成绩均落后于宋词研究。就宋诗研究内部看,又存在重北宋而轻南宋、重大作家而轻中小作家的倾向。该著选择以南宋中兴诗坛为研究对象,正是着意于对学界研究薄弱而又十分重要的学术地带进行开拓。
          《南宋中兴诗坛研究》秉持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理念,重视“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突破学界主要对少数著名中兴诗人进行个案研究的格局,注重从宏观角度考察南宋中兴诗坛的群体动态,探讨诗人群体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与历史语境。在研究南宋中兴诗坛的演进代变时,不仅较长时段地考察自南渡到中兴诗坛的代际变化,也深入讨论催生其发展变化的内在历史文化动因。在对作家作品进行艺术分析时,注重对文学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生态进行探讨,并对社会文化与文学作品的中介——士人心态进行分析,在多维立体的考察中揭示特定时代、群体或个体的精神状态、艺术心态与文学形态,从而深化、细化对南宋中兴时期社会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该著还专设下编“个体论”,从个案研究的角度,对韩元吉、朱熹、陆游、范成大等进行研究,指出南宋诗歌的中兴,并非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少数著名作家活动的结果,而是许多优秀诗人共同创造的局面。南宋中兴时期的许多重要诗人,不仅有其群体性特征,也极具个性,他们共同建构了南宋中兴诗坛异彩纷呈的局面。
          文学史的研究,不能只是简单排列一个个作家,而要注意史的发展线索,注意文学群体的有机活动系列,包括作家之间的关系、作家群体的形成与消散、文学思潮的兴起与衰落。《南宋中兴诗坛研究》在此方面深具匠心。著者指出其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就是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共时性研究注重对构成系统的同时存在的各项要素的比较与分析,有利于从横向角度观察同一时空条件下不同事物的形态、关系及其共性与差异;而历时性研究注重对不构成系统的连续发展的某项要素的前后比较与考察,有利于从纵向角度观察不同时空条件下同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结构与性质变化。
    (摘编自曹辛华《文学中兴的多维透视——评<南宋中兴诗坛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室南渡后,中国诗歌创作出现又一个诗学高峰,史称南宋中兴诗坛,此时期的诗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B.20世纪以来,因为王国维、胡适等学者“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念的影响,宋词长期被视为宋代文学的正宗,而宋诗研究整体情况较落后。
    C.《南宋中兴诗坛研究》的分析角度多维而立体,在对特定时代、群体或个体的考察揭示中深化对南宋中兴时期社会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理解。
    D.《南宋中兴诗坛研究》认为南宋诗歌的中兴是众多优秀诗人造就的,他们兼具群体性特征与个性,建构了异彩纷呈的南宋中兴诗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末句总述《南宋中兴诗坛研究》的研究层面与角度后,后文逐段对其进行分述,论证结构清晰、严谨。
    B.文章第2段通过分析宋诗研究重视北宋及大作家的倾向,证明了相比于宋词研究,南宋诗歌研究的学术价值不高。
    C.文章第3段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南宋中兴诗坛研究》所秉持的文学理念和研究特点。
    D.文章评述角度较全面,且论述语言准确贴切,但若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例子,可能更易让读者理解文中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传统学界,《南宋中兴诗坛研究》研究角度较新,注重从宏观角度对南宋中兴诗坛群体动态进行分析。
    B.在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时,不能只注重个体,还应该注重文学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生态及士人心态等内容。
    C.作家间关系、作家群体情况、文学思潮的变化都属于文学群体有机活动系列,是文学史研究的内容之一。
    D.若想从横向角度观察同一时空条件下不同事物的形态、关系及其共性与差异,可以采用历时性的研究方法。

    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是最年轻的一门。孔德在他《实证哲学教程》里采取这个名字到现在还不过近一百年,而孔德用这名词来预言的那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应当相等于现在我们所谓“社会科学”的统称。斯宾塞也是这样,他所谓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总论。把社会学降为和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社会科学并列的一门学问,并非创立这名称的早年学者所意想得到的。
          社会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其实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这里牵涉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划分。如果我们承认政治学、经济学有它们特殊的领域,我们也就承认了社会科学可以依社会制度加以划分:政治学研究政治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等。社会现象能分多少制度也就可以成立多少门社会科学。现在的社会学,从这种立场上说来,只是个没有长成的社会科学的老家。一旦长成了,羽毛丰满,就可以闹分家,独立门户去了。这个譬喻确实是说明了现代社会学中的一个趋势。如果社会学要成为综合性的科学,从边缘入手自不如从堂奥入手。以社会现象本身来看,如果社会学不成为各种社会科学的总称,满足于保存一个空洞的名词,容许各门特殊的社会科学对各个社会制度做专门的研究,它可以从两层上进行综合的工作:一是从各制度的关系上去探讨。譬如某一种政治制度的形式常和某一种经济制度的形式相配合,又譬如在宗教制度中发生了某种变动会在政治或经济制度引起某种影响。二是从各制度的相互关系上着眼,我们可以看到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社会学在这里可以得到各个特殊的社会科学所留下的,也是它们无法包括的园地。
          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有时空的坐落,这就是社区。每一个社区都有它的一套社会结构,各制度配合的方式。因之,现代社会学的一个趋势就是社区研究,也称作社区分析。
          社区分析的初步工作是在一定时空坐落中去描画出一地方人民所赖以生活的社会结构。在这一层上可以说是和历史学的工作相通的。社区分析在目前虽则常以当前的社区作研究对象,但这只是为了方便的原因,如果历史材料充分的话,任何时代的社区都同样可作分析对象。
          社区分析的第二步是比较研究,在比较不同社区的社会结构时,常会发现每个社会结构都有它配合的原则,原则不同,表现出来结构的形式也不一样。于是产生了“格式”的概念。在英美人类学中这种研究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是在什么决定“格式”的问题上却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材料二:
          《乡土中国》的研究属于社会学的“社区分析”,目标是剖析“社会结构的格式”。社会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经济的、政治的、制度的,等等,也可以是宏观研究,但费孝通采用的是社会学的“社区分析”,从微观入手,达到宏观的认识。
          1936年费孝通曾对家乡一个村庄做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题为《中国农民的生活》的博士学位论文(后翻译成中文出版,取名《江村经济》)。在写作《乡土中国》之前,费孝通又到广西、云南等地做过长期艰苦的“蹲守”式的田野调查,了解乡民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情感与文化。《乡土中国》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土壤,非常“有料”,非常“接地气”,这也是本书能够成为经典,影响远远超出所属学科范围的原因。阅读《乡土中国》,我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有了一些了解,社会科学家那种扎根现实生活、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乡土中国》一般都会对其中大量民俗调查案例感兴趣,但不要满足于“猎奇”,还应当注意观察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些材料的。费孝通的“拿手好戏”是筛选案例材料,提炼为可以印证乡村社区结构特征的“现象”,并和其他不同“文化格式”进行比较,以凸显乡土中国的特殊性。材料一经筛选提炼,典型性和代表性凸显,就往“现象级”提升,以便进入理论分析的层次。该书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吸收融合政治学、经济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理论站位和厚重的学术分量,而一切都是那样自然,没有任何理论的炫耀。如何观察社会的文化的“现象”,如何用科学的理论解释“现象”,是有各种不同角度的,费孝通用的主要是社会学的角度,然而他在方法论上的启示是“溢出”社会学范围,具有普遍意义的。
          《乡土中国》重在客观论证,我们依然感觉得到其中流淌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及乡土中国情结。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加深了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乡土中国》论析的是旧中国的农村,它的问世到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变”中又有哪些“不变”?传统与现代的转换和融合,乡村与城市的碰撞和交流,给社会带来哪些利弊?我们会想到当今的农村,想到农民工,想到社会习俗与风气,想到传统文化,想到中国的过去与未来,等等。好书就是这样,总能引起无尽的思考。
    (摘编自温儒敏《<乡土中国>导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学是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它是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社会科学并列的一门学问,是所有社会科学中最年轻的学科门类。
    B.现代社会学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要对各个社会制度做专门的研究,另一方面还要对每个具体的社区作比较分析。
    C.社会分析可以从宏观研究入手,也可以从微观分析入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最终殊途同归,达到对各种不同社会结构格式的宏观的认识。
    D.费孝通通过长期艰苦的“蹲守”式的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民俗调查案例材料,经筛选提炼,将这些材料由“现象级”提升至理论分析的层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学不能满足于保存一个空洞的名词,它容许各门特殊的社会科学对各个社会制度从制度的关系和结构的格式两个层面做专门的研究分析。
    B.《乡土中国》通过筛选民俗调查案例材料,印证乡村社区结构特征的“现象”,并和其他不同“文化格式”进行比较,凸显乡土中国的特殊性。
    C.《乡土中国》的创造性在于它不仅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土壤,非常“有料”和“接地气”,而且不露痕迹地吸收融合与社会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D.费孝通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中国农村社会的文化“现象”,并用科学的理论解释这些“现象”,这种方法被视为社会学研究的典范。
    (3)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费孝通《乡土中国》一书的学术价值。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兴安杜鹃
    张港
          因海拔不同,兴安岭上草木花卉各有分层,白桦在下,落叶松在上,兴安杜鹃夹在当腰。进到四月,让雪捂了一冬的大山,杜鹃花开得旺盛,开得红火。花儿叫杜鹃,鸟儿叫杜鹃,女孩子也叫杜鹃。塔哈尔村的女孩儿,就有不少名叫杜鹃的。说实话,没几个闺女真见过杜鹃林——深山老林哪是大姑娘去的?倒是老赶山的,常常循着杜鹃树走山道,能采得着山货,找得到宝物。
          一个达斡尔人,哪能不唱歌?一个达斡尔女孩儿,哪能不唱歌?塔哈尔村老沃家那独生俊丫头,唱散山雾唱绿河唱肥牛羊唱谷黄的沃杜鹃,一股急火,忽地连句话都不能说了。你说说,这一家子人,日子可咋往下过?
          求医问药找偏方,招儿用尽了。杜鹃爹说:“让搬山我就搬山,叫截河我就截河,只要闺女能说话就中。”
          齐齐哈尔城来的老中医,望闻问切,上下相看了沃杜鹃,拉她爹的袖子,到外头说:“不是胎带来的,是毒火攻心,能治。”
          “咋治?说!”
          “那个啥,这个呀,找丫头最惦在心上的人,瞅冷子,使大劲儿,给她一个大嘴巴。这一激,她吐出心里的毒火,管保行。”
          “啊——”杜鹃爹翻翻手巴掌,“那……那咋下得去手?”
          “就是下得去手,你也不中。——丫头是不是有心上人?是哪个?叫他来才行。”
          杜鹃爹唰的一下脸翻黑云:“唉——唉——病根儿真就在他身上。他这小子,上了北山里,两年了。”
          上北山里,人人懂得,那是参加了抗联。
          “哦——那个,回来没?能叫回来不?”
          杜鹃爹一脚跺起沙尘:“还……还回……回个啥哟!——打日本,阵亡了呀!”
          “那……那可是真?丫头,她知道不?”
          杜鹃爹连点三下头。老中医摇了摇头。杜鹃爹说的那人叫墨尔根,抗联来人送信,带着墨尔根的灰军帽,帽子上一个大枪眼儿。这事人人知道,杜鹃也看到了,打那时就出病了。
          老中医听到这儿,说:“呀——是这个,那么的吧,我回城去,拿祖传天绝狠药。我去去就来。”
          杜鹃姑娘上河沿儿,风就不刮了;杜鹃上草甸,百灵就不唱了。可怜啊可怜,这孩子可怜。人人宠着杜鹃,人人惯着杜鹃,杜鹃想干啥就干啥,想上哪儿就上哪儿。
          花红柳绿四月天,山上该是开出了杜鹃花。杜鹃姑娘穿了红,搽了粉,烧黑柳枝描了眉毛,一个人出了屯子,朝山里去了。屯里人说:“让她去吧,散散心也好。”
          嫩枝扫脸,青草扯衣,泉水潺潺,白雾茫茫。春山是俊姑娘,俊姑娘是春山。杜鹃口不能语,心却在唱。她跟自个儿唱:“大松树刮不倒,墨尔根还扛着枪。雁去雁来,墨尔根就在山上。哥哥来,看我的新衣裳;哥哥来,杜鹃花红,红杜鹃唱……”
          白桦林、落叶松之间,红杜鹃铺成宽宽的红花大道。杜鹃姑娘插了满头红花儿,嘴唇微动,无声地唱着,顺着花路走。
          杜鹃姑娘在心里念叨:“也就是打日本打累了,墨尔根睡着了,他们就说那个了。瞎说,胡说,瞎说,胡说。墨尔根哥哥就在前头,扛着枪在前头……”
          太阳爷儿跟着杜鹃姑娘走。杜鹃姑娘累了,太阳爷儿也靠山头歇了。杜鹃姑娘坐在石头上,眼睛搜寻着,她要采一朵最大最红最好看的杜鹃花。她比画着,想象着把花插在墨尔根的军帽上,又插在墨尔根的胸襟上……
          忽然,身后有响动,杜鹃一回头,我的妈呀!白桦树下,钢盔闪闪,黑枪筒子从榛柴棵里伸出来,啊——是日本人!
          顺着日本人枪管所指,杜鹃看到一个人:灰军帽,端大枪,站在大松树下。
          啊——墨尔根!墨尔根?墨尔根咋这么瘦?墨尔根咋这么矮?墨尔根咋这么黑?啊——杜鹃使出全劲儿,可是,嘴喊不出声。
          忽地,榛柴棵里起来一片黄衣鬼子,刺刀闪闪发亮。
          “墨尔根——墨尔根——有鬼子——”
          杜鹃姑娘喊出来了,声震林海。
          砰!砰!砰!枪声响了。
          “墨尔根——墨尔根——有鬼子——”
          大山中声音回荡,杜鹃姑娘躺在杜鹃花丛中。
          杜鹃姑娘的喊声,救了抗联。
          抗联安葬了杜鹃姑娘。那个哨兵很惊讶:“她为啥冲我喊出‘墨尔根’这仨字?怪了!”
          老中医打城里来了,将一包药塞给杜鹃爹。
          杜鹃爹拿手挡了,说:“俺闺女没病,俺闺女嗓门儿亮得很。俺闺女还是抗联的人,戴着灰军帽。”
          “啊——那个啥,你咋还哭了呢?”老中医惊疑了。
    (有删改)      文本二:好的作品能吸引人,能激发人,也能鼓舞人,关键是体现出了一种时代的价值、时代的精神、时代的主题,能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精神的力量,这些作品中展现了人民美好生活,表达了现实的温度。
          每一部文学作品,每一部电视剧,每一部电影,都需要温度,既有题材本身的温度,这种温度,既能读出温暖,也能看出温情;也有故事的温度,能激发出一种力量,让人们从精神上、从力量上、从生活中都能获得一种激励。
          事实上,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既能表达现实的温度,又能体现思想的高度与文化的厚度,不仅让人们受益匪浅,也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积聚了能量。
    (节选自白峰《好的作品要有生活的温度》,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写能唱歌的沃杜鹃“连句话都不能说了”,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杜鹃爹听到老中医问杜鹃心上人是谁后“脸翻黑云”,形象地写出杜鹃爹内心的痛苦。
    C.文中描写了杜鹃上山找寻墨尔根之前的精心打扮,这为后文杜鹃的牺牲埋下了伏笔。
    D.“俺闺女嗓门儿亮得很”既说明杜鹃声音好,也表达了杜鹃爹对杜鹃救抗联感到自豪。
    (2)文本一开头描写兴安岭的杜鹃花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3)文本二说“每一部文学作品,每一部电视剧,每一部电影,都需要温度”,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温度”的?请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8.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常常听到有人说,坚持不吃晚饭可以减肥,身边效仿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不吃晚饭真的可以减肥吗?有人发现,自己试着几天不吃晚饭,体重果真有了一点下降。但不吃晚饭实际上是一种节食行为,①
     
    ,人体的体重不仅仅是由脂肪控制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水分在控制。节食减肥时,人体能量不足,②
     
    ,而肝糖原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参与,所以不吃晚饭最先减掉的就是身体的水分。当肝糖原基本被消耗完之后,身体就会开始分解部分肌肉来供能,③
     
    ,但是皮肤可能会变得松弛。并且在之后摄入食品时,身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囤积脂肪,导致体重的增加。
          综上所述,不吃晚饭不但并不能够达到很好的减肥效果,反而会损伤我们的身体。对于减肥人群来说,合理地摄入能量更为重要。可以控制一下吃晚饭的时间,不要太晚吃,睡前三小时之类最好不要吃东西。晚饭建议吃一些清淡不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及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同时,合理的运动对于减肥人群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饮食加运动才是减肥的最佳方式。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组卷:2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说话,是人的本能,是交际的重要工具,看似可以随口而说,其实不然。古人就比较注重说话问题,要求说话要顾及对象、场合、时机、语境、气氛等要素。孔子曾经说过:“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躁。”大意是,抢着说话是毛躁、该说不说是隐瞒、不看对方反应一直说是盲目,也就是要求说话者要诚恳、坦率、有礼。
          上述材料能给成长过程中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