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年吉林省吉林市高考语文四调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昨天迈过了30亿元票房的门槛。支撑这个数据的,是逾7000万的观众人次。在过去一年里,还没有哪一部引进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取得过这样的票房成绩。这一方面说明科幻在中国仍然不是一个大众性的电影类型,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当如此庞大的人群愿意为一部类型受众面不那么广的电影投票,数据就不仅仅是数据,而成为了了解大众观影需求的窗口。除了“中国人也能拍出视效不输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之外,《流浪地球》到底在哪里打动了观众?
          刘慈欣原著中“带着地球去流浪”的终极设定,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科幻意义上的新奇感和浪漫感,更完美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园情怀--因为背负着地球,这一趟漫漫征程是远行亦是归途;而影片最后刘培强“带着空间站撞木星”的自我牺牲之所以能够踩中观众的泪点,也是因为他代替银幕前的人实现了对于舍生取义的向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该片对于当下及未来的大众文艺作品创作具有启示作用。人们说,文艺作品除了要为大众提供一般意义上的娱乐与愉悦之外,更应该对于时代重大的精神诉求有所回应。而《流浪地球》就如同一架探测仪,探测出了身处多元文化语境里的中国人的情感归依,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积淀的经典价值观在当代土壤中的根深蒂固。这也是人们将它称为“中国科幻”时“中国”二字的含义。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文艺创作,尤其是面对传统资源和历史题材时的文艺创作,部分出现了强行以现代视角颠覆传统、降格英雄的倾向。在这样的讲述中,程婴救孤不是出于忠义,而是为了替儿子报仇;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护嫂寻兄,动机是暗恋嫂子……而这些作品没有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可,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现代与传统并非势不两立,尊重、满足和守护大众对于经典价值观的追求,在今天仍然应该是文艺创作的铁律。
          当然,《流浪地球》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我们无需回避它的不足--除了那些不够科学的漏洞之外,影片在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演员表演等方面都有不少值得改进之处。刘培强的最后一搏,也因为没有在剧本层面上解决“万一失败了,空间站上保存的人类种子和人类文明也将一并荡然无存”而受到观众的理性质疑。这些都是一部优秀作品应该避免的问题,也说明文艺作品要想更好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就需要在艺术性上有更高的追求和更佳的表现。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支撑起近30亿元票房收入数据的,是逾7000万的观众人数,还没有哪一部引进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取得过这样的票房成绩。
    B.刘慈欣原著中“带着地球去流浪”的终极设定,因为带给观众的是科幻意义上的新奇感和浪漫感,所以完美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园情怀。
    C.电影《流浪地球》打动观众的原因,除了“中国人也能拍出视效不输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之外,还在于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家园情怀。
    D.电影《流浪地球》折射出了“中国科幻”的“中国”二字的含义,即身处多元文化语境里的中国人的情感归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揭示了电影《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的含义,也回应了时代重大的精神诉求。
    B.文本写作的目的在于分析电影《流浪地球》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C.文本采用对比手法论证了文艺创作的思想倾向问题,指出文艺创作应遵循“铁律”。
    D.文本从一部电影的票房现象说起,从现象引出问题,论及其对当下及未来的大众文艺作品创作的启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电影《流浪地球》取得骄人的市场业绩,但人们应该看到科幻题材作品仍不是人类大众性电影类型。
    B.文艺创作,尤其是面对传统资源和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强行以现代视角颠覆传统、降格英雄的倾向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可。
    C.文艺作品要想更好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需要在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和更佳的表现,做到“形”与“神”的完美组合。
    D.在文艺创作中,现代与传统并非势不两立,尊重、满足和守护大众对于经典价值观的追求,在今天并非是文艺创作的铁律。

    组卷:1引用:1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经济能源、文化科技、制度体系的绿色供给,绿色发展,是一种以人本自然观为基础的新理念,从内涵看,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以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去杠杆、去库存等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为中心,从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入手,推进与绿色发展直接相关的去产能、降成本和补短板等任务落到实处,赢得这场输不起的绿色战争。
    (节选自2016年5月《经济日报》,有删减)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
    地区 绿色发展指数 资源利用指数 环境治理指数 环境质量指数 生态保护指数 增长质量指数 绿色生活指数 公众满意
    程度(%)
    83.71 82.92 98.36 78.75 70.86 93.91 83.15 67.82
    76.54 84.4 83.1 67.13 64.81 81.96 75.02 70.58
    78.69 83.34 87.49 77.31 72.48 70.45 70.28 62.5
    76.78 78.87 80.55 77.51 70.66 71.18 78.34 73.16
    77.9 79.99 78.79 84.6 72.35 70.87 72.52 77.53
    76.58 76.69 81.11 85.01 71.46 68.37 67.79 70.96
    79.6 86.13 76.1 85.05 73.44 71.2 73.05 79.03
    78.2 81.3 74.43 86.51 73.21 72.04 72.79 74.25
    81.83 84.98 86.87 81.28 66.22 93.2 80.52 76.51
    80.41 86.89 81.64 84.04 62.84 82.1 79.71 80.31
    82.61 85.87 84.84 87.23 72.19 82.33 77.48 83.78
    79.02 83.19 81.13 84.25 70.46 76.03 69.29 78.09
    83.58 90.32 80.12 92.84 74.78 74.55 73.65 87.14
    79.28 82.95 74.51 88.09 74.61 72.93 72.43 81.96
    79.11 82.66 84.36 82.35 68.23 75.68 74.47 81.14
    78.1 83.87 80.83 79.6 69.34 72.18 73.22 74.17
    80.71 86.07 82.28 86.86 71.97 73.48 70.73 78.22
    80.48 83.7 80.84 88.27 73.33 77.38 69.1 85.91
    79.57 84.72 77.38 86.38 67.23 79.38 75.19 75.44
    79.58 85.25 73.73 91.9 72.94 68.31 69.36 81.79
    80.85 84.07 76.94 94.95 72.45 72.24 71.71 87.16
    81.67 84.49 79.95 89.31 77.68 78.49 70.05 86.25
    79.4 84.4 75.87 86.25 75.48 72.97 68.92 85.62
    75.36 75.43 62.91 94.39 75.22 70.08 63.16 88.14
    材料三: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一些发达国家以邻为壑,将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倾销到发展中国家,将高消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牺牲他国绿色、拒不承担减排责任来维护自我利益。
          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国奉行绿色发展理念,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不断做出新贡献。低碳省市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2017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6%,提前3年实现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节选自2019年2月《人民日报》,有删减)材料四: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浙江绿色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一,成为美丽中国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开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地方实践的新境界。
          绿色发展必须坚持整体施策,形成全方位全地域持续推进机制。浙江在绿色发展实践中,紧密结合生态环境实际问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打出绿色发展组合拳,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制度是理念方针得以贯彻和实施的保障,浙江在具体实践中,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强化绿色发展制度建设。
          一是提高企业进驻的环境门槛,将高污染、重污染企业、拒之门外,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
          二是坚持完善信息公开披露机制,及时发布河流水质、空气质量、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情况等信息。建立企业环保信用信息“黑名单”,加大环保失信信息的曝光力度。
          三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未达到区域环境保护目标、污染减排目标、环境质量目标的相关责任人进行生态危害问责,实现绿色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据统计,浙江现有民间环保组织75家,总体上数量较多、机构较为健全、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浙江各级政府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积极调动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生态参与意识,促进公众更好地参与环保、监督环保,将公众的意愿、热情、智慧转化成生态治理的具体行动。
    (节选自2019年2月《浙江日报》,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二,环境治理指数高,未必就公众满意度高。
    B.材料二显示,2016年,我国许多省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力气。
    C.材料二显示,我国的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的明显的成效,多数省份环境质量指数比较高。
    D.材料二显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环境要素关系密切,而和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等人们的观念关系不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绿色发展的途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B.发达国家以邻为壑,将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倾销到发展中国家,将高消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牺牲他国绿色、拒不承担减排责任来维护自我利益,这造成生态文明灾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C.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不断做出新贡献,提前3年实现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
    D.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绿色发展必须坚持整体积极调动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生态参与意识,促进公众更好地参与环保、监督环保,将公众的意愿、热情、智慧转化成生态治理的具体行动。形成全方位全地域持续推进机制。其中,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是关键。
    (3)请简要概括中国绿色发展应坚持的理念以及制度。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擦鞋的女人
    周伟
          老街的街口总站着一个擦鞋的女人,在她的身旁,有两把半新不旧的藤椅,抹得干净泛光,一尘不染。
          小城的早晨,是勤劳而又新鲜的,这个擦鞋的女人也如此。她一脸微笑地立在晨曦里,迎来送往。她不像那些擦鞋的人,不厌其烦地问擦鞋吗?她也问,问:去上班?去买菜?去送小孩?……很得体,很亲切。
          我早早去上班,她见着我,一脸笑,问:上班去?有时,她还提醒我:抓紧点,要迟到了。我一看手机,果然时间很紧,就加紧了步伐。走了几步,回过头去,她也看着我,一脸的友好,满是真诚的笑意,目送着我。
          有时,我赶个早提前去加班。她比我还早,见着我,还是那样得体的关切:吃了早饭吗?我说:太早了,吃不下。她就认真地说:真忙呀!不过空腹不好,多少得吃一点。我点点头,感到暖心体贴,走起路来,脚步轻快,如履春风。
          后来,每回经过她的摊前,我就放慢了脚步。她看到我,就笑,然后定定地看着我脚上的鞋。我会意,一屁股坐在她的椅子上。她笑着说,早啊!我说,你比我还早呢!她就呵呵笑着,说,老辈人说的--人勤春来早!
          然后,她埋下头来认真擦鞋,再无言语。她先把要擦的鞋捧在胸前,在鞋的全身打量,用鞋刷轻轻地刷去尘土,不急于上鞋油,而是用一个小喷壶对准皮鞋面喷潮,再用另一鞋刷蘸点鞋油,在潮的地方打着圈把鞋油涂均匀,然后从鞋尖部位开始擦,一点点地往后。擦完一只再擦另外一只。两只鞋擦完后,她又重新擦一遍,和上次打圈擦不一样,这次是直线来回擦。最后换软棉布擦,棉布缠在右手上,四指并拢用力向外撑,飞速地来回,啪啪啪地,声响如歌……
          她擦出来的鞋,一尘不染,油光锃亮。尤其,她把每双鞋的鞋带都要解下来,揉在手心,用洗衣液浸了,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她手执鞋带一端,抻开,在空中甩得啪啪作响,只几下,鞋带就甩干了,洁净似新。
          接下来,她执带似丝,穿孔如飞,最后,用力一扯,成了:好一个大方美观的蝴蝶结!
          一看,很好,美丽在我的鞋上,幸福在她的脸上。
          这时,她再用手抹抹我的鞋面,无一丝灰尘,又轻轻地向鞋面上吹一下,再抹一下,舒口气,她轻抚一下自己额头上的秀发,站了起来。晨曦中的她,朴素得体,脸上红润,健壮生动,让人感觉到一份真实的美丽。
          后来,不经意地和她聊天,她说在这儿擦鞋已有20多年了。擦鞋挣的钱把儿子送进大学,直到成家立业,儿子现在在广州那边创业办厂,还红火着……
          我说,你现在也该回去享清福了。她说,儿子好几次要她去,说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好。我说,那当然,去吧。她却没接话,过一会儿说:“我动惯了,还真是一时歇不下来……”
          一个夏天,我没见着她。那个早晨,无风,闷热。接下来几天,仍不见她出现,没有她的老街街口,仿佛少了一道风景。
          后来,我听说这个擦鞋女人终是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照顾宝贝孙子去了。
          起先两三年,她整日忙忙碌碌,在儿子宽敞明亮的家里逗小孩、做家务。每到节假日,一家人逛商场、游公园、下馆子,她却免不了一双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过往行人的脚上看。后来孙子进了幼儿园,她闲着无事,一日背着椅子,操着家什,在街口摆起了擦鞋摊子。不巧被城管逮个正着堂堂公司总经理的儿子去领人,颇感蒙羞,破天荒在老娘面前发了大火。
          再后来,她又回到了老街,还是风霜雨雪里立在老街的街口,一脸笑,勤快,整洁,生动,阳光。
          远远地见着我,她似见了亲人一般,说,好久了,人也蔫了,手也生了……她注视着我脚上的鞋,我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地也瞧了瞧自己邋遢的鞋说,早该擦擦了!
          她把我的鞋捧在手上,又一丝不苟地擦起鞋来。擦好了,抬起了头,兴奋地对我说:“鞋不擦不亮,人不勤不精神!”我频频点头称是。望着晨曦中的小县城,有几分美好、清丽和诗意……放眼打量,自己好久没有注视这近处的风景了。
    (节选自2018年7月《湖南日报》,有删减)(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叙事散文,重点写我所见所闻的有关擦鞋女人的故事,思路清晰,有详有略,有叙有议,文辞质朴,感情真挚。
    B.文中第6到10段描写了擦鞋女人擦鞋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其劳动成果的欣赏、尊重,也使读者获得如见其人的印象。
    C.第15段加点词语的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擦鞋女人的行为欠妥,她不理解儿子的苦心,不顾儿子的颜面,一意孤行,导致了亲子关系破裂。
    D.文章结尾处擦鞋女人的话“鞋不擦不亮,人不勤不精神”既解释了她回县城擦鞋的原因,也揭示了本文的写作主旨:对质朴、勤劳品质的崇敬与赞美。
    (2)结合全文,说说擦鞋女人是怎样一个人。
    (3)文中多次写到小县城的早晨,请分别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9.如图是某地政府对在乡村从教30年的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时使用的会标,请你用简明的语言介绍其创意。

    组卷:2引用:2难度:0.8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前些天,上海地铁发布的最新版“自动扶梯乘梯须知”引发热议。这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此前“左行右立”的倡导,取而代之的是新增的条款--“禁止在乘扶梯时行走和奔跑”。
          地铁系统是早晚高峰人流量最集中的地方,“左行右立”最早提倡的初衷是为了给赶时间的人让出通道,这一度被视为文明行为的标志。然而,多年来人们发现:在运转的电梯上行走,不仅容易踏空摔倒、碰撞他人,还有案例显示,这样的行为还会导致扶梯局部部件承受过多的疲劳冲击,缩短设备寿命,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
          现在,“左行右立”的行为不被提倡了,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