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 1.下列关于归纳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51引用:5难度:0.8
  • 2.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

    组卷:1引用:2难度:0.8
  • 3.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4.关于水能成为良好溶剂及具有支持生命的独特性质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7引用:4难度:0.7
  • 5.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8引用:2难度:0.7
  • 6.从某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该动物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细胞膜上有x而无y。有机物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含有S;有机物y含有化学元素N和P。下列有关x和y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3难度:0.7
  • 7.将大量磷脂分子放入清水中,搅拌后,如图图示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组卷:7引用:19难度:0.9
  • 8.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9引用:3难度:0.9
  • 9.“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形成的蛋白质。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  )

    组卷:37引用:8难度:0.8
  • 10.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11.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好氧细菌和蓝藻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先祖厌氧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下列表述最合理的是(  )

    组卷:40引用:14难度:0.7
  • 12.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1引用:6难度:0.7
  • 13.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组卷:125引用:27难度:0.7
  • 14.科学研究证明,水分子跨越细胞膜的快速运输是通过细胞膜上的一种水通道蛋白实现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43.如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因素的实验装置图,图乙表示的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物质的交换。试回答:

    (1)图甲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
     

    (2)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3)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
     

    (4)当产生气泡的情况下,请在图乙中用箭头标出此状态时O2的移动方向。

    组卷:0引用:1难度:0.6
  • 44.有资料表明胃癌细胞中有胃泌素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且外源性胃泌素对胃癌细胞有明显促进生长的作用。某科研人员为验证外源性胃泌素的上述作用,以及进一步研究丙谷胺对其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请完善实验思路,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要求与说明:用细胞流式测定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实验结果测定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培养过程中培养液变化忽略不计;实验条件适宜)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将X型胃癌细胞培养3天后制备细胞悬液备用。用细胞培养液配制适宜浓度的胃泌素溶液和丙谷胺溶液。
    ②取适量等量细胞悬液加入4组培养瓶中待继续培养,每组若干,各组处理如下。
    甲组:
     

    乙组:50μL丙谷胺溶液+50uL细胞培养液;
    丙组:
     

    丁组:100µL细胞培养液。
    ③将上述样品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48h后取部分样品测定
     
    ,并记录。
     
    ,并记录。
    ⑤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胃泌素和丙谷胺对X型胃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组别 72h,570nm 48h,各时期细胞百分比(%)
    OD值 G1 S G2+M
    0.767±0.025 55.60 25.20 19.20
    0.559±0.020 70.10 20.05 9.85
    0.585±0.022 68.60 21.10 10.30
    0.561±0.026 70.00 20.00 10.00
    (注:OD值大小可体现细胞增殖情况;丁组细胞的细胞周期T=20h。)
    (2)实验分析与讨论:
    甲组与丁组数据比较,说明甲组的处理最可能是促进了S期细胞的
     
    ,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乙、丁组数据几乎没有差异,但甲、丙组数据差异明显,可见丙谷胺具有
     
    作用。

    组卷:9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