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2021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解衣欲睡(
③相与步于中庭(
④盖竹柏影也(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闲人”即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4)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组卷:39引用:1难度:0.5
二、课内阅读。
-
2.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月色入户:
(2)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文章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组卷:18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无丝竹之乱耳 B.盖个柏影也 盖石性坚重 C.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虽有至道 A.念无与为乐者 以为顺流下矣 B.相与步于中庭 于我如浮云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如其言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肃遂拜蒙母
A.前三句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夜游的时间,夜游的原因和地点。
B.第四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庭前清水和皎洁月光。
C.第五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D.本文包含了各种微妙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组卷:34引用:1难度:0.6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你从本文中能得到什么启发?组卷:34引用:3难度:0.6 -
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书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4)阅读文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了解作者及所处的背景。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组卷:9引用:2难度:0.5 -
6.阅读下面古文,回答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月色入户
②欣然起行
③念无与为乐者
④盖竹柏影也
(2)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组卷:7引用:1难度:0.6 -
7.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与“相与步于中庭”中“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苦其心志
B.其一犬坐于前
C.虽乘奔御风
D.一狼洞其中
(2)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组卷:17引用:2难度:0.7 -
8.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月色人户 足不出户 千家万户 B.欣然起行 欢欣鼓舞 欣喜若狂 C.盖竹柏影 遮天盖地 气盖山河 D.欣然起行 千里之行 各行各业
[甲]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欣赏月亮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理解:月色如此美好,怎能没有知己好友一起欣赏?苏轼便想起了好友张怀民,立刻动身前往承天寺。
[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庭下的一汪积水中,藻类荇菜交错纵横,就像那竹柏的影子。
理解:在如水的月光中,庭院中的一切都美极了。就像水中的藻、荇,也都如竹柏一般。
(3)画家华秋岳(华岩)曾以《记承天寺夜游》内容为主题作画,诗人孙衣言为其题诗。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填空。
【链接材料】
华秋岳画苏子瞻夜游承天寺访张怀民润臣索诗
清●孙衣言
世间白日争红尘①,那识人境有清绝。
黄州秃翁②物外游,令我喜对华岩笔。
西掖③官居蓬岛寒,门前写影④万琅玕⑤。
尽日清风无客至,今宵明月与谁看。【注】:①[红尘]形容繁华。②[黄州秃翁]指苏轼。③[西掖]中书省。④[写影]投下影子。⑤[琅玕]翠竹的美称。
诗人用“组卷:125引用:2难度:0.6 -
9.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欣然起行
②相与步于中庭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妙在何处?
(4)文章结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怎样理解?组卷:15引用:2难度:0.7
三、对比阅读。
-
10.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③太守犹不避涂潦
④使官吏分堵以守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卷:25引用:1难度:0.6 -
11.【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解释加点的词。
A.念无与为乐者。
B.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3)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5)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组卷:31引用:3难度:0.6 -
12.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寒食后雨①,予曰此雨为西湖洗红②,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③也。午霁④,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⑤以为快。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⑥,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反。
(节选自袁宏道《雨后游六桥记》)
【注释】①雨:下雨。②洗红:为花洗尘送别。③滞:停止,拖延。④霁:雨停。⑤翻:反而。⑥浮:罚酒。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月色入户 户:
②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③偕诸友至第三桥 至:
④落花积地寸余 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荡舟浩歌而反
(3)【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几句话运用了
(4)【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1022引用:6难度:0.7
三、对比阅读。
-
37.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注释]逆旅:客舍。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逆:迎接。旅:客。阳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唤,引申为吸引。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大块:大地,大自然。琼筵:华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丛中。羽觞: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幽赏未已
④良有以也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 然后知生于忧患 B、开琼筵以坐花 请以军礼见 C、念无与为乐者 为欢几何 D、自康乐以来 独惭康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4)【甲】写夜游,【乙】文写夜宴,结合内容说说其目的有什么不同?组卷:57引用:3难度:0.6 -
3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淤(yū)泥
B.陶后鲜(xiān)有闻
C.怀民亦未寝(qǐn)
D.水中藻、荇(xìng)交横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陶后鲜有闻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念无与为乐者
④盖竹柏影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甲文运用了组卷:4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