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白芨沟育新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5/4 8:0:8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当然有。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在肯尼亚马萨伊马拉草原上,我们总能看到长颈鹿在悠然地嚼着金合欢的叶子。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所以,聪明的长颈鹿自然会找新的地方进餐了。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这种现象其实也发生在大熊猫身上,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挑嘴的大熊猫就只愿意吃冷箭竹,像毛竹、麻竹这样的竹子根本就不入它们的法眼。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油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相对来说,作为考拉食物的三种桉树中的桉叶油含量远不如柠檬桉、蓝马里桉、辐射桉、丰桉这些应用于精油生产的桉树。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这仅仅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吃下的蔬菜总量,但这却是一只考拉一整天的能量来源。
          考拉会细嚼慢咽,尽可能地避免快速摄入大量的毒素。所以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约为4~6小时,而吃饭快的人可能一天的进餐时间加起来只有十几分钟。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而考拉的这种做法显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节能”,毕竟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依赖于这半斤八两的桉树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考拉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能量进行剧烈运动,只能选择慢吞吞地生活。
          要说到解毒能力,马铃薯甲虫必然是能数得着的狠角色。1824年,科学家首次在美国落基山脉东坡发现了这种甲虫,谁也没想到这种生活在野生杂草刺萼龙葵上的小小甲虫,最终变成了人类农业生产的“噩梦”。1855年,就在被首次发现的30年后,人们发现马铃薯甲虫开始啃食美国科罗拉多州马铃薯,并且它们的胃口出奇的好,所有的马铃薯叶片都是它们嘴巴里的美味,如果叶子被啃食得过于干净,它们还会去啃食马铃薯块茎。所到之处如风卷残云,因为最早的危害发生在科罗拉多,所以这种虫子也被称为“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目前,马铃薯甲虫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的主要马铃薯产区,成为农田一霸。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马铃薯的茎叶绝对不是什么好食物,因为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说这些物质可以让动物闻风丧胆一点都不为过。首先,龙葵素可以抑制胆碱酷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胆碱醋酶被抑制失活后,乙酷胆碱大量累积,以致胆碱能神经兴奋增强,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再者,龙葵素还能与生物膜上的笛醇类物质结合,导致生物膜穿孔,引起膜结构破裂。当龙葵素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随着血液循环破坏胃肠道、肝脏等体内脏器的细胞结构。高剂量的龙葵素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
          所以人吃下含有龙葵素多的食物时,轻则出现口腔和喉咙刺痒的症状,严重者表现为体温升高和反复呕吐而致失水、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如果剂量更高则会因为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
          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马铃薯甲虫体内拥有高效的解毒体系。在马铃薯甲虫体内活跃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这类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这个清除的过程,就像在垃圾焚烧厂焚烧垃圾一样清除有害物质,毕竟燃烧通常也是氧气与有机物剧烈反应的过程,只不过在生物体内这种垃圾处理过程会温和很多。至于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就像是点火系统,让马铃薯甲虫拥有了可以熊熊燃烧的抗毒小宇宙。
          更重要的是,马铃薯甲虫对多种农药都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到今天人类手中的大多数农药已经无法对抗来势汹汹的甲虫大军。拟除虫菊醋类农药是用量最多的农药之一,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农药几乎已经变成了饮料。就连新型的Bt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类农药在对付马铃薯甲虫的时候也显现出了颓势。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风报信”在文中指金合欢在感受到大量乙烯后,就会主动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B.“只可远观”在文中指食草动物因桉叶油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一般不敢食用桉树叶。
    C.“节能”在文中指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
    D.“噩梦”在文中指马铃薯甲虫因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和抗药能力强对农业影响很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中含有的单宁一旦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B.考拉采用少吃多消化的进食方式,成功地稀释分解了桉树叶中含有的有毒成分,避免中毒。
    C.马铃薯的茎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这种物质能够保护它不被大多数动物啃食。
    D.马铃薯甲虫体内的解毒体系,能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长颈鹿、树袋熊等动物采用挑选食物的方式来对抗植物毒素,都能通过稀释毒素来降低中毒的风险。
    B.桉树能分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桉叶素来抵御动物的侵害,很多动物都难以解除桉树的这一防御武器。
    C.龙葵素既可以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中毒症状出现,也能引起生物膜结构破裂。
    D.马铃薯甲虫对各种农药具有强大的农药适应能力,即使新型的Bt蛋白类农药也难以将它底杀灭。
    (4)科普文和科学论文一样,也同样讲求严密的逻辑性,这篇文章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动物世界的解毒办法究竟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12引用:5难度:0.6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舞台艺术还是影视剧,给人带来欢乐的喜剧总是颇受欢迎,欢笑间不仅获得了审美愉悦,也缓解了精神压力。需求敦促供应,随着创作实践深入发展,喜剧形成了一些创作模式和评价标准,其中,笑中带泪被认为是高级的喜剧,不让观众哭一鼻子,似乎就落了下乘。于是观众看到,不少本来很好笑的作品,总会有一个悲情乃至刻意煽情的尾巴。这常常令人疑惑:这是喜剧吗?
          从历史上看,什么是喜剧、什么是优秀的喜剧,哲学家、文学家给出过不同的解答。人们较为熟悉的是鲁迅先生的说法,即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模仿的是比一般人“差”的人物,可笑的东西对旁人无伤,不至于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黑格尔认为,喜剧就在于指出一个人或一件事如何在自命不凡中暴露出自己的可笑。总体来说,在欧洲传统观念中,喜剧主要是对负价值的讽刺和暴露,以此实现对正向价值的认可。从中国古典的喜剧创作、喜剧理论来看,以肯定审美客体的价值来寄托理想的乐观主义精神,则占据主流。
          可见,优秀喜剧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在笑声中传递温情、催人泪下当然没有问题,在笑声中反思自我、观照世界,也颇有价值。不同的诉求之间没有高下之分,仅仅是偏好差异。舞台小品《你好,李焕英》在笑中带泪的思路上做到了很高的完成度,同名电影作品凭此创造了票房奇迹,这值得点赞。话剧《阳台》的严密精巧、嬉笑怒骂,也极具魅力且发人深省,市场反馈证明了观众对它的接受和喜爱。还有不少作品只是希望观众看过之后能够开怀一笑,只要不入低俗,那也是很好的。
          其实,观众对艺术作品的风格、类型通常比较宽容,他们在乎的是质量是否上乘、观感是否优越,至于笑中是否带泪,则并不是重点。相比之下,容易自我画地为牢的反而是创作者。在某部笑中带泪的喜剧大获成功后,不免追随者竞相效仿,甚至不惜牺牲作品情节的原有逻辑,也要强行赋予一个让人哭出来的尾巴。这样一来,眼泪反而显得廉价无趣了。毕竟,主创处心积虑的“引导”,配合音乐渲染、舞台技术手段辅助,让观众哭出来实在是太过容易,“喜头悲尾”“耍贫嘴+强行拔高煽情”这类能够快速上手、批量生产的套路,已经引起不少人的厌倦。
          更进一步来说,一部看起来笑中带泪的喜剧取得了成功,人们可能认为其成功秘诀在于笑中带泪,但实际上果真如此吗?未必。一部作品真正走进观众心里,靠的是情感与价值认同,观众记住一部作品,并非因为自己流了多少眼泪,而是作品中的人和事,与自己达成了有效的共情与共鸣。仍拿《你好,李焕英》来说,无论舞台版还是电影版,出彩的都不是演员观众满脸泪痕这一表象,而是背后的母女深情,如此真挚却又充满遗憾的情感,怎会不动人?再如创下国内连续驻演纪录的话剧《奋不顾身的爱情》,不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而且有青春飞扬的热情,更有热血理想和家国情怀,密集的笑点、泪点带给人的触动是多方位、深层次的,笑中带泪是作品充分完成表达意识之后的顺带结果,但其魅力远不是一句笑中带泪可以概括。笔者相信,主创在创作上述这些优秀作品的时候,考虑的是如何把故事讲好、把情感表达好,而不是煞费苦心地琢磨怎么让观众笑中带泪。
          说到底,喜剧创作是要从创作规律出发,抓住生活中那些值得赞扬的、需要批评的,心怀善意,用喜剧的手段将其表现出来。只要观众会心一笑,带不带泪又有什么要紧呢?
    (摘编自夕君《喜剧未必都要笑中带泪》)(1)下列关于笑中带泪的喜剧模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需求敦促供应,进而助推创作方形成了一些创作模式和评价标准,笑中带泪的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B.笑中带泪的模式曾被认为是较为高级的喜剧形式,如果不能让观众落泪,作品似乎就沦为下品。
    C.现实中某部笑中带泪的喜剧获得很好的市场口碑后,有些创作者就会竞相模仿,会助推这一模式的作品批量生产。
    D.无论是舞台小品还是电影作品,《你好,李焕英》均因它笑中带泪的模式而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谈及喜剧的娱乐功效、创作模式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引出了论述对象——喜剧的笑中带泪。
    B.文章论及了鲁迅、黑格尔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对喜剧的看法,并据此指出欧洲和中国传统喜剧观念的异同。
    C.文章从喜剧的标准和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类型选取等角度来论证喜剧的笑中带泪有它的必然性。
    D.作者在文中除用到举例论证之外,还有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这些论证方法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来讲,优秀的喜剧标准应该是多元的,无论是笑中带泪,还是笑中反思、观照世界,都是可行的。
    B.“喜头悲尾”“耍贫嘴+强行拔高煽情”的剧作方式,尽管可能上手快、能够批量生产,但现已遭到许多人的厌倦。
    C.话剧《奋不顾身的爱情》创纪录连续驻演,离不开创作者煞费苦心地对笑中带泪的方法的琢磨。
    D.站在更高层面上理解喜剧的审美标准,或许创造者才能写出形式更多元的作品,欣赏者才能更开心。

    组卷:5引用:3难度:0.5

七、语言表达

  • 7.阅读下面的校荐素材,按要求完成写作内容。
          材料一:曾经,从玉麦乡去往县城,途中要翻越3座海拔4700米以上的大山,一到冬季,风雪阻隔,玉麦就像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自20世纪60年代,父亲桑杰曲巴和两个女儿卓嘎、央宗,在全乡仅剩一家三人的情况下,不畏艰难,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并将国旗插遍走过的每一条巡边路,谱写了爱国守边的时代赞歌。
    《“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      材料二:隐姓埋名,为国铸盾。从首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程开甲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都留在了大漠戈壁。在这20多年里,程开甲在技术上研究、决策、主持了包括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首次地下平洞方式和首次地下竖井方式等6个首次在内的30多次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他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人们称他为“核司令”。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一生为国铸盾,映照百年风云——追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      上面两则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进而论证不同主题,请参考所给示例,再写出两个适用主题并用以上素材内容加以阐述,同时列举可用的其他素材(1个即可)。要求语言精练,重点突出。
    例:角度1:爱国主题
    阐述:(1)素材内:无论是大漠戈壁,还是雪域高原,程开甲和卓嘎姐妹都在各自的领域默默奋斗,正是对国家的热爱和向往,为他们的坚守和奉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2)其他可用素材:钱学森
    角度2:
     

    角度3:
     

    组卷:3引用:2难度:0.7

八、材料作文

  • 8.根据下列材料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坦言,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是“死亡之吻”,很多作家获奖后就很难再写出好作品,因为作家一旦获奖就很容易陷入到繁琐的事务中去,希望自己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老舍说:“心是一棵树。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莫言在铺天盖地、如影随形的名利面前,没有浮躁,依旧能秉持一种淡定的态度,令人敬佩。
          上述材料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围绕“浮躁与淡定”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题目自拟。

    组卷:6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