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天津市河北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9分)本卷共1小题,每小题9分,共33分。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和江南文化是中华民族生活世界中最奇妙的一个对象,说到江南或来到江南,每个人心中都会(  ) 一种奇妙的愉快感。但如果问你究竟体验到了什么?又真的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而这就是美学上讲的最典型的美感。
          斯宾格勒有句名言:“世界历史,即是城市的历史。”也可以说“江南的文化,就是江南城市的文化”,还可以说“江南文化的美,也就是江南城市文化的美”。这是因为①各种零零碎碎②遍布江南大地的文化创造③最后都是由于汇集到了苏州④杭州⑤南京⑥扬州等大城市⑦才被发扬光大并传承下来。如人们经常想到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生花草梦苏州”“人生只合扬州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清词丽句,不仅把江南城市的美和人文魅力(  )无遗,本身也是中华民族心目中最看重的审美意境和精神。(  ),江南城市文化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它代表着一种真正的诗性文化和审美精神。
    取材于刘士林的《江南诗性文化》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浮起 表现 一言以蔽之
    B.涌起 表露 一言以蔽之
    C.涌起 表现 不言而喻
    D.浮起 表露 不言而喻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下列和“江南”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近体诗
    B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 《忆江南》 诗余
    C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 朱自清 《荷塘月色》 散文
    D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 《扬州慢》 长短句

    组卷:15引用:1难度:0.6

二、(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传统戏曲作为文化遗产,其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拥有一定数量规模的观众群体并能维持其相对稳定。其中关键,则在于能够不断获得“新观众”。所谓“新观众”,是指戏曲观众群体中的后来者。区别“新”“老”的依据,是观众进入群体先后而非实际年龄。现实的戏曲观众群体中,30岁左右的年轻人已具有十年以上看戏经历者大有人在,而中老年人在退休后才开始接触戏曲者也绝非少数。
          对于戏曲观众来源,一直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就是以为“年轻人”和传统之间似乎有着天然隔阂。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戏曲专业领域从政策到实践层面对年轻人给予特别重视。1995年11月,上海京剧院带着《智取威虎山》等四个剧目赴京展演,开始了持续二十余年的“京剧走向青年”活动,并很快从“走向青年”又“走进校园”。而进入的“校园”,也由大学到中学再到小学,直至“从娃娃抓起”——对象的“年轻”程度和文化程度越来越低,在实践上形成对观众争夺的提前和下沉。由于这些“走向”与“走进”的基本策略,是“改变以适应”而非“坚守而吸引”,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对民族戏曲自身信心的缺乏。因此,活动开始未久,就有评论指出,“普及 京剧应当重视保护民族文化特征,应当帮助青年人调整自己的文化结构,走近京剧,走近传统;而不是京剧改变自己走向青年”。
          从本质上看,传统戏曲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最根本原因在于其富含的中华历史文明积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民族审美价值。由此,对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的广大人群,才会超越年龄、性别、职业等界线成为传统戏曲的忠实观众。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大量年轻人。事实上,无论哪个历史阶段,主动选择传统戏曲的年轻人都并非罕见。
          在时代转型关键点上,传统戏曲由于其传统文化代表样式特性,每被置于新旧冲突前沿。而年轻人则往往被赋予传统文化否定者的形象,处于对传统的叛逆和对立氛围之中。然而,即便当时环境如此,仍有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张厚载,已然是一个资深戏曲评论家了,坚持为当时以京剧为代表的“旧剧”辩护。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社会风气趋于追求时尚,传统戏曲虽回到舞台,却又很快陷入低谷。然而,仍有不少年轻人被恢复上演的传统戏所吸引。虽然剧场演出低迷,但各地票房却颇为活跃,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1991 年,天津举办“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评选出“京剧十大名栗”,30岁以下的年轻人就占了四名,最小的仅21岁,参赛演出的内容全部都是纯正的传统戏。这些年轻人从“新观众”变成“老观众”,从接受者逐步变成传承者和传播者。正是传统戏曲的自身文化魅力和精神内涵真正吸引了他们,使他们身处时尚的社会大潮中,却对传统戏曲文化形成了坚定的自信。
          近年来,随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力度提升,尤其是网络传播迅猛发展,包括传统戏曲在内的传统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由此而吸引更多“新观众”走进传统戏曲,并非意料之外。互联网为传统戏曲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也为追求传统戏曲的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当下,网络传播已进入自媒体时代。传统戏曲传播范围和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大量演出资料被发掘、分享,许多过去相对罕见的历史资料成为入门教材。另外,随着各种批评和争论的加剧、深入,还引发了更多对传统戏曲固有看法的反思,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戏曲理论建设。而这一切,都极大促进了年轻人的加入。
    取材于《人民论坛网》2022.3      材料二
          12月1日,某平台发布《2021非遗戏剧数据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1倍。90后、00后观众占比超50%。
          截至2021年11月,某平台实现覆盖98.83%国家级非遗戏剧项目,非遗戏剧视频累计播放600亿次,累计获赞22亿次。
          报告显示,依据相关视频数和获赞量数据,非遗戏剧前五依次是黄梅戏、京剧、豫剧、越剧、秦腔。其中,黄梅戏相关视频累计获赞2.38亿,远超其他剧种位列榜首。非遗戏剧中的濒危剧种潮剧、扬剧、闽剧和华阴老腔等也收获较多关注。而最受网友欢迎的非遗剧目有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小辞店》,豫剧《朝阳沟》《打金枝》《穆桂英挂帅》《花木兰》,越剧《红楼梦》《梁祝》以及京剧《沙家浜》。
          虽然去剧场看大戏对年轻人来说时间成本较高。但随着短视频时代来临,欣赏传统戏剧的门槛大大降低。那么,都是谁在某平台看戏剧?
          报告显示,90后、00后已经成为某平台听非遗戏剧的主力,占总观众的52%。70 后观众仅占10%。其中,河南网友观看非遗戏剧52.31亿次,成为过去一年最爱听戏的网友群体。广西网友和云南网友观看量增长208%,成为过去一年听戏兴趣增长最快的网友群体。
          报告显示,许多戏剧类视频呈现出很强的“跨界”“混搭”特征,戏剧与国风歌曲、变装、漫画、说唱、书法等经常混搭出现。如由5名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京剧专业的00后女孩一老旦边靖婷、程派青衣杨淅、梅派青衣朱佳音、荀派花旦朱鹨、花旦程校晨一组成的“上戏416女团”就是凭借一曲京腔翻唱的《赤伶》受到网友关注。至今五人某平台账号累计获赞2000多万,也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戏剧年轻化方面的更多可能。
    取材于《广州日报》2021.12(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文化遗产的传统戏曲传承和延续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不断获得“新观众”。
    B.所谓“新观众”是指戏曲观众群体中的青年群体,特别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
    C.互联网为传统戏曲带来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追求传统戏曲的青年提供了舞台。
    D.去剧场看大戏对年轻人来说成本较高,所以更多的年轻人利用短视频欣赏戏剧。
    (2)下列对材料中的图表和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30多年前天津就举办评选“京剧十大名票”的活动,最年轻的名票才20多岁。
    B.2021年11月之前,在某平台非遗戏剧视频共播放600亿次,共获赞22亿次。
    C.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间,90后和00后观看非遗戏剧的次数占总数的一半多。
    D.河南、广西和云南的网友是过去一年间最爱听戏和兴趣增长最快的网友群体。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后青年对传统戏剧的做法是
     

    A.身处新旧冲突的前沿,出于对传统的叛逆,为以京剧为代表的“旧剧”辩护。
    B.虽然剧场演出低迷,但被恢复上演的传统戏所吸引,积极参加各地票房的活动。
    C.参加中国京剧票友赛,参赛演出纯正传统戏,成为传统戏曲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D.将戏剧与国风歌曲、变装、漫画、说唱、书法混搭,呈现“跨界”“混搭”特征。

    组卷:13引用:1难度:0.3

三、(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答段缝
    王安石(宋)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幕焉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
          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已邪,则未尝也。
          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家兄未尝亲巩也,顾亦过于听耳。足下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日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以为孝。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注]①段缝:北宋诗人。曾经写信给王安石,对曾巩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评。②切劘:切磋。③县断:县通“悬”。悬断,凭空推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于苏轼的《石钟山记》(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 属:撰著
    B.于罪之中,有足 矜:夸耀
    C.如不循其情诛焉 诛:谴责
    D.众之,必察焉 恶:厌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熟而慕焉友/五亩之宅,树以桑
    B.皇皇求相切劘/用亡郑以陪邻
    C.足下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见犯死,重负国
    D.殆与余同,言之不详/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议事每不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B.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C.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D.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4)下面六句编为四组,都是王安石对曾巩肯定态度的一组是
     

    ①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
    ②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③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
    ④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
    ⑤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
    ⑥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王安石针对段缝对曾巩的批评写的一篇驳论文,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作者对曾巩都非常推崇。
    B.王安石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应该先分析实际情况再灵活处理,所以他对于曾巩的做法并没有规劝。
    C.作者认为即使是君子也会误听、误信、误传,贤人总会不断地遭受诽谤,那些困在底层的贤者尤其受影响。
    D.作者引用孔孟的话和典故是为了证明“圣人之所以为圣”,用反问句和感叹句做结,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
    译文:
     

    ②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
    译文:
     

    ③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感于众人也。
    译文:
     

    (7)结合文本分析王安石和苏轼观点的异同。

    组卷:34引用:2难度:0.6

六、(9分)请从下面两题中选择一题作答(如果两题均作答,只评判第一题)。(5分)

  • 9.下面文段中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每到年底,各类关键词、关键字的年度盘点层出不穷,毫无疑问,网络用语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类。②网络用语层出不穷,不是因为技术建构的无远弗届,③更主要的是因为文化创造的路径改变了。④语言之变,过去主要来自于知识阶层有意识的提炼与书写,⑤当然这些在现在的网络语言中也有体现,不过更多则是自下而上的无意识创作。⑥成语可以找到明确的出处,很多网络用语却不知作者,⑦广泛分布的网民、创意灵机一动,就如风行草上一般,瞬间便刷新了文化景观。
    (1)
     
    改成
     

    (2)
     
    改成
     

    (3)
     
    改成
     

    (4)
     
    改成
     

    组卷:18引用:2难度:0.5

七、(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也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与他人、与世界、与时代,紧密相连。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章中不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等信息。

    组卷:13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