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3 5:0:2

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多语言撰写充满想象力的诗歌,编写可运行的程序,快速生成论文摘要,自动制作数据表格,纠正文章中的语法和表达错误,把一周大事写成新闻综述……ChatGPT不仅能理解很多人类问题和指令,流畅展开多轮对话,也在越来越多领域显示出解决多种通用问题的能力。
          ChatGPT还轻松通过一些对人类难度较高的专业级测试:它新近通过了谷歌编码L3级(入门级)工程师测试;分别以B和C+的成绩通过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的期末考试和明尼苏达大学四门课程的研究生考试;通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业界形容它的诞生是人工智能时代的“iPhone时刻”,意味着人工智能迎来革命性转折点。
          “ChatGPT的成功不应仅仅被看作新一代聊天机器人的突破,而应该重视其对人工智能乃至整个信息产业带来的革命。”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人工智能领域的过去十年是深度学习的十年,但产业总体上并没有出现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级别的爆发,“ChatGPT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大模型+ChatGPT已形成新一代操作系统平台的雏形”。
          黄铁军说,ChatGPT在技术路径上采用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大模型”路线,又在“基础大模型+指令微调”方向探索出新范式,其中基础大模型类似大脑,指令微调是交互训练,两者结合实现逼近人类的语言智能。ChatGPT应用了“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训练方式,用人类偏好作为奖励信号训练模型,促使模型越来越符合人类的认知理解模式。
          “这样的AI可帮助人类进行真实创造,尤其是帮助人类提高创造效率,比如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或提出新颖想法,再由人解决其真实性问题。创造效率的提高将产生巨大效益和多方面影响,可以改变世界信息化格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对记者说。
    (摘编自“新华网”《ChatGPT,变革与风险》)      材料二:
          对ChatGPT的担忧有没有必要?
          针对ChatGPT带来的问题,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担忧恐惧的情绪并不会带来多大帮助,相比拒绝,了解它更为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张进宝认为,就教育系统中某些特殊和具体的应用情形,由ChatGPT的使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即使是前述报道中所提到的行为,在他看来也只是短期阶段学生们的新奇尝试,很难说会变成一种长期行为,管理部门所出台的限制措施“还为时尚早”。而对于中国而言,该软件的使用所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也尚未显现。
          在亚太人工智能法制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德良看来,ChatGPT属于通用型人工智能的一个里程碑,但需要注意到,如果把人工智能看作人类自我解放的一种工具,ChatGPT仍旧是一种工具,只不过是先进程度不同,而且它的先进是相对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有学者指出,ChatGPT不太适合需要逻辑、专业知识或最新信息的任务。观察发现,ChatGPT难以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还可能包括虚假、有偏见或过时的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指出,ChatGPT转变了一般性的知识生产,但不是原创性的。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它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通过机器来学习文字和文字之间序列的概率关系,基于上下文背景信息,通过概率关系来预测输出的序列词句。它不是在理解你的语言,就是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找出语言最优的概率,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
          余胜泉表示,虽然无法做到原创性的知识发现,但有了海量知识后,对于一般个体不知道的问题,ChatGPT都能给出相对有逻辑的解答。未来两三年,ChatGPT应该还会贯通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模态信息,将推动知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ChatGPT为何引教育界“封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不仅能理解很多人类问题和指令,还能在许多领域显示出解决各种通用问题的能力。
    B.ChatGPT通过了一些对人类难度较高的专业级测试,这标志着人工智能迎来革命性转折点。
    C.ChatGPT属于通用型人工智能的一个里程碑,但其先进程度是相对的,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D.ChatGPT拥有海量的知识,这使它未来两三年能贯通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模态信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的成功对人工智能乃至整个信息产业带来了革命,具有划时代意义,大模型+ChatGPT已形成新一代操作系统平台的雏形。
    B.ChatGPT在“基础大模型+指令微调”方向探索出新范式,基础大模型与指令微调相结合实现逼近人类的语言智能。
    C.多位受访专家认为,ChatGPT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人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它且它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改进。
    D.如果让ChatGPT完成需要逻辑、专业知识或最新信息的任务,或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正确使用ChatGPT功能的一项是
     

    A.用来撰写论文。
    B.用来识别错别字。
    C.用来开发聊天程序。
    D.用来写新闻综述。
    (4)对于ChatGPT,黄铁军、陈小平、张进宝、刘德良、余胜泉五名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介绍。请选择其中四位学者并分析他们介绍ChatGPT的角度。
    (5)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篇报道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组卷:12引用:3难度:0.5

一、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张纸奥古斯特•斯特林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条。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婚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半张纸》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B.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的被注意,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
    C.“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表明主人公看这张复杂而潦草的半张纸看累了,以至于再也无法辨认。
    D.小说采取速描式的勾勒,尽管每个电话号码都是一个细节,但并不在细节上多作盘桓,只是点到为止。取材小,着眼小,构思新颖巧妙,使小说在短小的篇幅里做出了大文章。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主人公“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与结尾“他高高地抬起了头”相呼应,表现了他内心的坚强。
    B.小说中被划掉名字的男子从飞黄腾达到失意潦倒的人生起伏,启示主人公认识到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促使他思考幸福的真谛。
    C.小说抓住现时的“一瞬”来倒叙有一定长度的“过去”,这种手法与电影艺术常用的闪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力表现人物的内心。
    D.小说在“半张纸”上机械记的名称和号码,对主人公来说却饱含情感,半张纸溢出了物质的层面,成为一种情感和精神的载体。
    (3)小说以“半张纸”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4)小说最后主人公“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这些幸福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请结合文本和实际分析。

    组卷:5引用:4难度:0.5

二、文言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余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败刺史府门。既至,敞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乃听事堂之东为轩,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然而非所敢望也。
    (节选自苏辙《东轩记》)      材料二:
          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
    (节选自韩愈《与李翱书》)(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B.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C.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D.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文中指开辟,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的“辟”意思不同。
    B.以为,文中意为认为,与《五石之瓠》中“剖之以为瓢”的“以为”意思相同。
    C.先人,文中指祖先,“先”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称,如“先父”“先哲”等。
    D.自处,指安置自己,与《<论语>十二章》中“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自省”结构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因为获罪被贬为筠州税务官,因为当地洪水泛滥,官舍破弊不能居住,于是他只能暂时居住在部使者府。
    B.苏辙开辟出听事堂的东边做书房,本想作为工作之余休闲的地方,然而繁琐的工作却让他的想法落空。
    C.苏辙的理想是摆脱琐事杂务,归隐乡里,栖身于简陋的房屋中,寻求颜回之乐,这与材料二中韩愈汲汲于名利形成鲜明对比。
    D.韩愈曾经在京城度过八九年,每天只能靠求人来维持生活,当时还没感觉,如今回想起这些过往仍让他感到悲痛。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②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5)关于颜回能够“安贫乐道”的原因,苏辙和韩愈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组卷:3引用:2难度:0.5

五、语言文字运用Ⅱ

  • 8.不同媒体在报道中往往对同一新闻事件有不同的关注点。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拟写新闻标题。
          国务院2月29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一五”以来,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大气中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持续下降。但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仍很突出,大气环境形势严峻。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为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细颗粒物)等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会议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1)某环保机构的行业报纸,强调环保实绩和问题的标题:
     
    (不超过15字)
    (2)《成都商报》关注民生的标题:
     
    (不超过12字)

    组卷:12引用:2难度:0.6

六、写作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奔驰和宝马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前者诞生于1886年,后者始于1916年。长期以来,两者既互相竞争,又彼此尊重,不断超越,成为行业的佼佼者。2016年3月,宝马诞生100周年,奔驰公司发布祝贺海报,写道:“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好孤独。”
          常言道,商道亦人道。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7引用:1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