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强化试卷(四)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意象生成》收入了我近年来在学术核心期刊和报纸上发表的戏剧、电影以及其他论文共34篇。这些文章虽然各自独立,在写作过程中有时间的先后,但是对不同的艺术作品和美学问题的思考却呈现出比较统一的思想内核,这就是对艺术中意象生成的美学问题的关注,或者说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关注。这种长期的关注和思考,使我对中国美学的继承和发扬有了全新的理解。
          首先,对于艺术中“意象”的研究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美学传统。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是关于“美”的核心概念,历代美学家、艺术家对这个问题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无论对于戏剧还是电影,审美意象是在传统和当代两个维度上都具备深刻意义的美学范畴。从中国戏剧史来看,戏曲艺术所包含的中国美学精神是显而易见的,而中国现代话剧观念中,无论是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焦菊隐的“心象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中撷取过养分强调舞台艺术审美创造过程中对审美意象直觉把握的重要性。对中国电影史而言,20世纪初期串黼影理论先后产生了诸如费穆提出的“空气说”、蔡楚生的“意境说”、郑君里的“诗意说”等电影美学观念,都显示了中国电影向中国美学的自觉皈依。中国美学在艺术的观念和实践中不仅赋予戏剧和电影以独特的美学品格,并且从文化属性上而言,也呈现出现当代艺术思想对于中国美学精神的自觉延续,这不能不说是美学品格和文化自觉在艺术和艺术学研究中的彰显。
          其次,对于艺术中“意象”的体悟有助于艺术观念的澄澈和提升。就舞台意象而言,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可见的舞台造型和形式,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性的“存在”,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舞台场面和图像,它是对戏剧最高精神和意义整体性把握提炼的诗性呈现。舞台意象可以显现戏剧内在的真实和本质,它是丰沛的诗情和形而上的哲思的统一,是灿烂的感性和深刻的理性的统一。真正的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匠艺,艺术家不同于匠人,舞台艺术之所以不再沦为表象真实的摹本,不再成为展示技巧和堆砌符号的场所,其内在奥秘皆源于此。
          再次,对于艺术中“意象”的研究可以为艺术学理论注入新的活力。当前的艺术学理论研究有一个倾向,就是借用“他者的语言”,而忽略了自身的美学和文化立足点。而我们在世界范围的艺术中却发现,无论是戏剧还是电影,一些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其真正的魅力和引力都与内在的“意象”有关,虽然西方美学并没有“意象”这个概念和范畴,但在某些西方艺术中“意象”的蕴藉让感性的艺术空间成为“灵的空间”,成为艺术充满魅力的“在场呈现”的审美空间,值得我们重视。
          艺术是心灵世界的呈现,而不仅仅是历史和哲学的思考,相较于西方艺术学理论模式,中国美学对于源自心灵的艺术的阐释有着漫长的历史和足够的智慧。艺术理论吸收西方哲学和美学的思想是必要的,但也不能丧失对本民族的哲学和美学的自信。艺术思想是各民族思想和文化海拔上的制高点,艺术思想也必将成为历史和时代的精神建筑上凝固的雕塑。每一个时代的思想、脉动、气象都会在这个精神建筑中得以彰显。意象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中国美学在本体论意义上对美的最高认识,在我看来,这种认识必将赋予当代美学和艺术学的理论建构以足够的动力。
          对于艺术漫长的思考,呈现给我一种历史的感悟、文化的忧思以及心灵的澄明相互交融的生命真实。艺术及其背后的精神追求向我敞开了一个充满意蕴的美感世界,让我的思想和性灵得以自由地散步,让我更加确信如此年复一年伏案躬耕的意义。
    (摘编自顾春芳《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理论中的意义和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的美学家、艺术家都深入地研究过中国美学中“美”的核心概念“意象”。
    B.真正的艺术不同于匠艺,这和舞台意象可以显现戏剧内在的真实和本质有关。
    C.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是靠内在“意象”取胜,而不是借用“他者的语言”。
    D.艺术理论只有树立了对本民族哲学和美学的自信才可以吸收西方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例证法阐述对于艺术中“意象”的研究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美学传统。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强调当前的艺术学理论研究应该立足自身的美学和文化。
    C.文章最后概述了对于艺术长期的关注和思考给自己的生命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从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美学在艺术理论中的意义和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开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黄佐临和焦菊隐在中国现代话剧的某些观念上就达不成共识。
    B.费穆、蔡楚生和郑君里的电影美学观念,都显示出了审美意象是具备深刻意义的美学范畴。
    C.舞台意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可见的舞台造型和形式,而是丰沛的诗情和形而上的哲思的统一。
    D.作者的思想和性灵之所以能自由地散步,得益于艺术及其背后的精神追求向他敞开的美感世界。

    组卷:3引用:1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随着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网红城市”西安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打卡剧中热门场景地、品尝剧中美食成为不少游客到西安的新选择。根据抖音、今日头条和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2018年联合发布的《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城市形象相关视频播放量前十位的城市中,重庆、西安、成都分别以113.6、89.1和88.8亿次播放量位居前三。
    “网红城市”是旅游城市运用新媒体手段实现城市品牌广泛、快速传播的结果,是城市形象塑造的形式创新。但“网红”热度易消散,“网红城市”要想保持“长红”,还需回归旅游本质,聚焦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为游客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以及高品质旅行体验。从产业角度看,基于科技、创意、融合的创新,是文化旅游产业保持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吸引力之所在。从产品角度看,无论是紧抓游客眼球的“网红”产品,还是满足游客需求的文化旅游新产品,要想保持吸引力,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时刻以新形象、新功能激发游客好奇心,保持旅游的持久热度。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产业和产品创新,不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网红”所带来的流量和热度才能为城市所消化、吸收并累积,内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源基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旅游城市塑造独一无二城市形象的前提。旅游城市需要依托已有的自然、文化资源,深挖资源背后的文化内涵、特色和底蕴,并结合当代人的需求创造性开发,培育成文化IP,并由此形成文化旅游品牌,逐步构建起城市独有的“气质”和“魅力”。独特的文化特质,才是城市保持“长红”的底色。
          让本地居民安居乐业、乐享其中且富有包容性的城市,才是有吸引力、能留得住游客的城市。当旅游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也由居民的生活环境转变为居民和游客共享的生活环境。能经得起游客的生活“打量”,“网红城市”才能保持“长红”。
    (摘编自吴丽云《回归旅游本质,“网红城市”才可“长红”》)(数据来源:个推大数据中心)
    材料三
          近年来,每逢公共假期,“网红城市”都会爆发一波“打卡热”。一方面,粉丝“爆棚”带来相应城市知名度和人口聚集力上升、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收入提高、社会临时性就业岗位增多等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远超负荷的客流导致“打卡”民众旅游体验欠佳、“被打卡”城市秩序混乱、对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利,存在公共安全隐患,“网红城市”应有充分预案、必要投入、充足准备,在拥抱“打卡热”的同时保持治理“冷思维”。
          城市成为“网红”,还产生了快速集聚人气、吸引忠诚粉丝等效应,形成了对城市发展的聚合作用。曾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语惊人辞职女老师,一路“打卡”,最后定居成都结婚生子,忙时打理客栈,闲时举家出游。她的故事代表着当下人们情绪释放的需求。由“打卡”到熟悉再到认同,一张张“网红城市”名片,不断发挥作用。
          刚当上“网红”的很多城市和商家,对于纷至沓来的人潮往往乐享其成。但很多更早出现类似现象的“网红景点”,在看到“硬币另一面”后,正从过去的卖力推介,开始转而采取对游客限流、减量的政策,不让游客的出游体验大打折扣。
          海明威曾说:“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往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我们要打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流动盛宴”。从“网红城市”逐步过渡到安全、便捷、舒适、温暖,可供人类诗意栖居的心灵家园。
    (摘编自《网红城市打卡热背后需冷思考》)(1)下列做法不能使“网红城市”保持“长红”的一项是
     

    A.聚焦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B.依托已有的自然、文化资源,形成文化旅游品牌。
    C.让本地居民安居乐业,且富有包容性。
    D.运用新媒体手段提升热度,吸引客流,拥抱“打卡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西安能以89.1亿次播放量在城市形象相关视频播放量前十位的城市中排名第二,与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影响无关。
    B.材料二数据显示,网红景点游客高度年轻化,在年龄构成上,玉林路小酒馆是7个景点中35岁以下游客占比最低的。
    C.近年来,“网红景点”因“被打卡”出现了秩序混乱、存在公共安全隐患等弊大于利的问题,于是对游客采取了限流措施。
    D.材料三引用海明威对可供人们诗意栖居的心灵家园--巴黎是“流动的盛宴”的评价,说明这也正是“网红城市”的发展方向。
    (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城市成为“网红”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组卷:2引用:1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端午节
    鲁迅
          方玄绰近来爱说“差不多”这一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似的;而且不但说,的确也盘据在他脑里了。他最初说的是“都一样”,后来大约觉得欠稳当了,便改为“差不多”,一直使用到现在。
          他将这“差不多说”最初公开发表的时候是在北京首善学校的讲堂上,其时大概是提起关于历史上的事情来,于是说到“古今人不相远”,说到各色人等的“性相近”,终于牵扯到学生和官僚身上,大发其议论道:
    “现在社会上时髦的都通行骂官僚,而学生骂得尤利害。然而官僚并不是天生的特别种族。就是平民变就的。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么两样呢?‘易地则皆然’,思想言论举动丰采都没有什么大区别……便是学生团体新办的许多事业,不是也已经难免出弊病。大半烟消火灭了么?差不多的。但中国将粒之可虑就在此……”
          散坐在讲堂里的二十多个听讲者,有的怅然了,或者是以为这话对;有的勃然了,大约是以为侮辱了神圣的青年;有几个却对他微笑了,大约以为这是他替自己的辩解:因为方玄绰就是兼做官僚的。
          而其实却是都错误。这不过是他的一种新不平虽说不平,又只是他的一种安分的空论。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总长冤他有神经病,只要地位还不至于动摇,他决不开一开口;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还有官俸支持,他也决不开一开口。不但不开口,当教员联合索薪的时候,他还暗地里以为欠斟酌,太嚷嚷;直到听得同僚过分地奚落他们了,这才略有些小感慨,后来一转念,这或者因为自己正缺钱,而别的官并不兼做教员的缘故罢,于是就释然了。
          待到凄风冷雨这一天,教员们因为向政府去索欠薪,在新华门前烂泥里被国军打得头破血出之后。倒居然也发了一点薪水。但是“差不多”的事实又发生了,政府当初虽只不理那些招人头痛的教员,后来竟不理到无关痛痒的官吏,欠而又欠,终于逼得先前鄙薄教员要钱的好官,也很有几员化为索薪大会里的骁将了。
          他既已表同情于教员的索薪,自然也赞成同僚的索俸,然而他仍安坐在衙门中,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大家左索右索,总自一节一节地挨过去了,但比起先前来,方玄绰究竟是万分的拮据,所以使用的小厮和交易的店家不消说,便是方太太对于他也渐渐地缺了敬意,只要看伊近来不很附和,而且常常提出独创的意见,有些唐突的举动,也就可以了然了。到了阴历五月初四的午前,他一回来,伊便将一叠账单塞在他的鼻子跟前,这也是往常所没有的。
    “一总总得一百八十块钱才够开销……发了么?”伊并不对着他看地说。
    “哼,我明天不做官了。钱的支票是领来的了,可是索薪大会的代表不发放,先说是没有同去的人都不发。后来又说是要到他们跟前去亲领。他们今天单捏着支票,就变了阎王脸了,我实在怕看见……我钱也不要了,官也不做了,这样无限量的卑屈……”
          方太太见了这少见的义愤,倒有些愕然了,但也就沉静下来。
          两个默默地吃了午饭。他想了一会,又懊恼地出去了。
    “怎么了?……这样早?……”伊看定了他说。
          然而不多久,他忽而恍然大悟似的发命令了:叫小厮即刻上街去赊一瓶莲花白。他知道店家希图明天多还账,大抵是不敢不赊的,假如不赊,则明天分文不还,正是他们应得的惩罚。
          莲花白竞赊来了,他喝了两杯,青白色的脸上泛了红,吃完饭,又颇有些高兴了,他点上一枝大号哈德门香烟,从桌上抓起一本《尝试集》来,躺在床上就要看。
    “那么明天怎么对付店家呢?”方太太追上去,站在床面前看着他的脸说。
    “店家?……教他们初八的下半天来。”
    “我可不能这么说。他们不相信,不答应的。”
    “有什么不相信。他们可以问去,全衙门里什么人也没有领到,都得初八!”他戟着第二个指头在帐子里的空中画了一个半圆,方太太跟着指头也看了一个半圆,只见这手便去翻开了《尝试集》。
    “那么,过了节怎么办呢?”
    “过了节么?——仍旧做官……明天店家来要钱,你只要说初八的下午。”
    “我想,过了节,到了初八,我们……倒不如去买一张彩票……”
    “胡说!会说这样无教育的……”
          这时候,他忽而又记起被金永生支使出来以后的事了。那时他惘惘地走过稻香村,看店门口竖着许多斗大的字的广告道“头彩几万元”。仿佛记得心里也一动,或者也许放慢了脚步的罢,但似乎因为舍不得皮夹里仅存的六角钱,所以竞也毅然决然地走远了。他脸色一变,方太太料想他是在恼着伊的无教育,便赶紧退开,没有完话。方玄绰也没有说完话,将腰一伸,咿咿呜呜地就念《尝试集》。
        一九二二年六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长冤他有神经病,只要地位还不至于动摇,他决不开一开口”揭露了方玄绰回避黑暗、不敢斗争、苟且偷安的卑琐而庸俗的灵魂。
    B.文章写政府欠薪和教员索薪,“索薪”时间从年关到端午节前,还从教员索薪写到官员索俸,在不露声色的描述中暴露政府的腐败。
    C.作者揭露了方玄绰的“差不多”之说其实就是无是非观,将其危害性示之于众,告诫人们要摆脱这种糊涂意识,醒悟过来,正视现实。
    D.从语言上看,文章采用的是轻松、幽默的同情笔调,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等来塑造形象,初读使人发笑,细品则令人沉思。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怎样的作用?
    (3)方玄绰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请简要概括说明。

    组卷:7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下面是刘林写给张力的借条,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今借到张力(身份证号×××)现金¥50000.00元,于2020年8月归还。
          立此为据
    借款人:刘林
    身份证号:×××

    组卷:3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大件”,真可谓一个具有时间感的词语。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岁月变迁,内容不断发生着“迭代”--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彩电、冰箱、洗衣机”;从象征小康生活的“空调、电脑、录像机”,到新世纪的“汽车、商品房、旅游度假”……从“三大件”的变迁中不难发现,随着腰包变鼓、品位提升、眼界放宽,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梦想清单”因时代发展而水涨船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千万家庭的“梦想清单”,照见着个人的奋斗之路,又从总体上照见了国家的奋斗征程。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