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材料二: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与儒家两种类型思想既对立又相互补充、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
    B.道家的庄子学派追求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偏向于消极的无为;老子学派则主张为而不恃,完全是积极的无为。
    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的,而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
    D.儒家的有为思想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强调积极尊重自然法则,防止随意干预,也是一种无为思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的“坐忘”“不自矜”,本质上都是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是作者批判的消极无为思想。
    B.在各个历史时期,臣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复苏。
    C.孔子的言论“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与荀子的“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都属于无为思想。
    D.儒、道从表面看是离异而对立的,实际上互相补充而协调,因此艺术的外在功利与自然审美应互为补充。
    (3)下列选项,最适合论证材料二“儒、道互相补充而协调”观点的一项是
     

    A.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
    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
    D.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4)结合材料一,说说作者如何论述“道家的无为思想并非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
    (5)现代社会倡导“无言之教,顺性而育”的教育思想,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
          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墙上全用模板刷了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的想象力来看,那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松饼。房间里家具很少。
    “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米考伯先生曾当过海军军官,这是米考伯太太告诉我的,还是出于我自己的想象,我已弄不清楚。我只知道,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他确实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相信。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
    “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
          ……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节选自[英]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我”小小年纪遭人遗弃,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童工,这使“我”的身心备受伤害。
    B.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告诉我,让我下次找到回货行的路,写出他的虚伪、狡诈。
    C.米考伯夫妇虽然孩子众多,家庭贫穷,债台高筑,但仍然雇佣“孤儿”仆人,刻画出他们有一颗慈善之心。
    D.“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充分体现米考伯太太为减轻家庭债务所做出的努力,颇有成效。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面目消瘦、憔悴”的肖像描写刻画出米考伯太太的贫穷。
    B.米考伯太太反复说起“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的日子,通过对比突出了她对婚后生活的极度不满和后悔。
    C.“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债主们逼债的急迫和米考伯无力偿还债务的窘境。
    D.小说的语言质朴、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比如叙写债主上门大声叫骂的情景,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米考伯”一词被收入英语词典,请解释该词条的含义,并结合小说具体事例阐述。
    (4)小说以童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组卷:11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小题。
          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坐姿安静地听他人讲话,想做到这件事需要两个条件:。如果不能专注,人很难保持安静;如果不能抑制冲动,人很难保持不动。难以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这正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的特征。有研究表明,位于脑干的“蓝斑核”正与这两者的功能相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小鼠的基因,使其蓝斑核区域分化出在光照下产生反应的细胞。这样一来,就可以从外侧对小鼠头部照射不同的光,从而。研究发现,在让小鼠做需要集中注意力来获取食物的任务时,可获取食物;与此相反,蓝斑核活性被抑制的小鼠则难以获得食物。这是因为,蓝斑核活性较弱的小鼠不能安静地等待指示食物位置的信息,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这项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对于需要注意力的行为来说,蓝斑核扮演了“司令部”的角色。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B.“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C.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D.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焦桐”。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7引用:5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代作家毕飞宇说:终有一天,我要把手机扔掉。人不需要那么多的对话和信息,大部分手机资讯是垃圾,我们不能失去思考的深度,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在成长的关键期,一定要控制欲望,千万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人和事上,要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作为高中生,你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时间管理”对你今后的人生之路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7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