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运用(10分)
-
1.填空。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
(3)苏轼《赤壁赋》中面对自己短暂的生命与无尽的长江发出感叹的句子是“组卷:73引用:2难度:0.6
-
2.被感染人群适当加大喝水量是好的,但水不要喝太多。_____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肾储备差患者或者是老人,更要控制饮水量。( )
①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
②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排水量
③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④会出现水中毒现象组卷:24引用:3难度:0.5 -
3.费孝通《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选项不能反映乡土文化的一项是( )
组卷:26引用:7难度:0.5
(五)(11分)
-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游龙山记
【金】麻革 ①今年夏,修谒于玉峰先生魏公。乃选日为具,拉诸宾友,骑自治城西南行十余里,抵山下。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铿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余里,四山忽合,嘉木异卉被之。风自木杪①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淳溜者( )。
又行十余里,山势益奇峭,溪花种种,金间玉错,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鬣,罥②人衣袖。两岭若歧,中得浮屠氏之居,目大云寺。有僧数辈来迎,延入,馆于寺之东轩。
②憩过午,相与步西岭,过文殊岩。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巑岏③斗巧。村墟井邑,隐约微茫,如弈局然,徜徉者久之。经北岭,登萱草坡,盖龙山绝顶也。四望群木,皆翠杉苍桧,凌云千尺,与山无穷。此龙山胜概之大全也。(甲)
③日既入,轻烟浮云,与暝色会。少焉月出,寒阴微明,散布石上。松声脩然,自万壑来。客相与言目:“世其有乐乎此者欤?”酒醺,谈辩蜂起。各主其家山为胜,更嘲迭难不少屈。《诗》所谓“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者是也。至二鼓,乃归卧东轩。(乙)
④卧念兹游之富,与夫昔所经见,而不能寐。若太华之雄尊,五老之巧秀,兹山固无之。至于奥密渊邃,树木荟蔚,不一览而得,则兹山岂可少哉!(丙)人之情大抵得于此而遗于彼,用于所见而不用于所未见,此通患也。(丁)。因观山于是乎有得。
(有删改)【注】①杪(miǎo):树梢。②罥(juàn):缠绕。③巑岏(cuan wan):山峰耸立的样子。
(1)填入第①段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
B.哉
C.者
D.焉
(2)对第①段画线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感官写景。视觉上,写出了山势的奇险陡峭,杂花的美丽,藤萝松针的缠人,更将溪花比作黄金美玉,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B.嗅觉上,写出了溪花的芳香入鼻;突出了深入龙山后景色的奇异美丽,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景色的喜爱。
C.写景多用修辞,生动形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用了比拟的手法,将溪花比作黄金美玉,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D.“可爱”“罥人衣袖”赋予花草藤蔓人的情态,亲近游客,饶有趣味。流露出作者对山中美景的喜爱。
(3)依据上下文语境,“不知天壤之间,六合之内,复有几龙山也”放入文中
A.甲
B.乙
C.丙
D.丁
(4)本文围绕“因观山于是乎有得”,层层推进,因事见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以游览的时间为顺序,移步换景,有序展开。先写早上游览龙山,先不觉奇,后始感其风景秀丽。次写午后登至山顶俯瞰景色之灵动奇妙,山高林茂。再写夜晚月色下松林的静谧幽美,由游览者对山之美景的争论,引出下文作者的哲理思考。作者由(1)“
(5)作者“因观山于是乎有得”,他到底得到了一个怎样的认识?
A.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生长规律,我们要有耐心,等待它的成长,发现它的美丽。
B.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我们只有全面地去体验发现,才能够有崭新的认识。
C.“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
D.对美丽的感知是一个主观性的行为,每个人各美其美,我们要学会始终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事物不同的美丽之处。组卷:7引用:2难度:0.5
三、写作(70分)
-
9.作文。
二十四节气,有一些节气是对应存在的,如“小暑”和“大暑”,“小雪”和“大雪”,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这些都体现了古人对于天时规律的把握,体现老祖宗的智慧。同学们在看到这些节气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请你在二十四节气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以“感怀”为题写一篇文章,说说与节气有关的经历,或对节气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组卷:9引用:2难度:0.5